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沿文嶺湖灣信馬由韁,耳邊傳來一首古老的歌:

獺逐鯉魚走,

金龜把港口;

福人得福地,

金印大如鬥!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歌以配畫,眼前一座神奇的山,叫鯉魚山。山雖不算高,神就神在整座石山宛如一條鯉魚浮水而遊。魚尾後有獺山,獺對鯉虎視睽睽,魚首前金龜引路,攪得湖波靈動,波紋漣漪反彈處,是展翅欲飛的鸚鵡山。登鸚鵡之冠巔,鳥瞰山下村墟、田疇、湖港,鷗、燕、鶩、鷺、獺、鯉、龜,好一幅自然生態連環圖。山南麓那兩株拔地聳天千年蒼鬱的巨大榕樹,冠蓋宛若綠雲護蔭鄉野。天上枝柯連理,地表浮根抱巖。鄉老說,立地頂天,雙臂合抱元寶錠,主大福大貴哩!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觀賞了古老的梅莊許氏宗祠,重建的狀元亭,新設的許將史蹟紀念館,福人得福地,福心種福田,果不其然。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開啟《宋史·許將傳》,傳主許將彷彿也在這畫圖中。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許將

,字衝元,宋景祐四年(1037年)出生在福州城東虎園(今晉安區鼓山鎮)。嘉祐八年(1063年)殿試舉進士第一,成為自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科舉制創立以來福州的第一位狀元,歷任兵部侍郎、吏部尚書、尚書右丞、尚書左丞、中書侍郎、門下侍郎等高位。政和元年(1111年)病逝,追賠開府儀同三司,諡文定。徽宗皇帝親書墓表“兩朝弼亮,翊贊良臣”。子許份,繼登進士第,官至龍圖閣直學士知鄧州、揚州。徽宗器重有加,賜以“世美”匾。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又據《許氏家譜》記載,許將初葬梅花。明洪武年間,因造梅花城,子孫奏請朝廷遷葬福州新店澗田村。原廬墓者仍居梅花繁衍生息。現今梅花、梅莊、梅陽、麥朱等地許姓人家皆是許將的後裔……

方寸江山萬古情。聽鯉魚山傳奇,回頭再唱那一首古老的歌,豈不令人頓生藉此地建以鯉魚山冠名的公園的感悟和共識嗎?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許氏宗祠

沿金梅路往梅花鎮方向,過文嶺鎮約1000米左右,往右順小路直行到河裡自然村,赫然就見一座宏偉的建築出現在面前,這就是“梅莊許氏宗祠”。

許氏宗祠

文嶺鎮梅莊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文嶺鎮並無以“梅莊”命名的村莊,也無以“梅莊”命名的地方。那麼,“梅莊”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尋訪了村裡的老人,才得知宗祠上寫的“梅莊”原來是河裡、新園裡、海塘下三個自然村的統稱,梅莊大都是許姓,乃是福州地區第一位狀元許將的後代。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許將以文武之才、將相之略聞名於宋、金兩國,是福建歷史上罕見的人才。現在福州城裡的狀元府、鳳池坊、狀元境、鳳池書院、東山虎園等地名,都是為了紀念許將而命名。後來,他的兒子許份也高中進士,徽宗器重有加,賜以“世美”匾。後人因此曾撰寫了一幅對聯:“御匾高懸書世美、玉音遠播話衝元”,來銘記祖先的輝煌。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狀元,他在為官期間,支援王安石變法,興利除弊;出使遼國,並使遼國撤軍;愛民如子,深得人心。政和元年(1111年)病逝後,徽宗皇帝親書墓表“兩朝弼亮、翊贊良臣”,葬在長樂梅花。為他守墓的子孫眾多,聚整合村莊,也許這就是“梅莊”的由來吧。

明朝洪武年間,因為築建梅花城,其後代就將許將的墓遷移到了福州新店鎮的澗田村。許將的墓雖然遷移走了,但是當初為他守墓的子孫卻愛上了長樂秀麗的山水。特別是梅莊景色優美,周邊有著貂山、鯉魚山、龜山、鸚鵡山等小山,流傳著“貂逐鯉魚走,金龜把港口;福人得福地,金印大如鬥”的美麗傳說。許氏子孫因此留在了梅莊附近並繁衍至今,現在梅花、梅莊、梅陽、麥朱等地的許姓人家都是許將的後裔。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為了銘記祖宗、敦親睦鄰,許氏後人在明朝嘉靖年間開始修建“梅莊許氏宗祠”,後多次重修。2007年重修後,宗祠煥然一新。整座祠堂面積約為1000多平方米,一樓為宗祠,設有神主龕,徽宗賜以“世美”匾就掛在神主龕上方的橫樑上;二樓為“許將史蹟紀念館”,匾額由我國著名書法家趙玉林手書。館內還展示有許將及其兒子許份生平事蹟、作品及後人對他們的評價。

相對於其他祠堂的修舊如舊,許氏宗祠則是大膽創新。雖然仍是三進三落的磚木結構大建築,但卻新式舊式相結合,在結構、色彩乃至雕飾基本保持了明代建築風格上,建構多以磚石和鋼筋混泥土為主,間以木質架構,再配以外觀上的紅牆琉瓦,給人古樸凝重、精巧端莊但而又不失活潑大方。

長樂文嶺“世美”梅莊許氏宗祠

許氏家族能夠在嚴肅、靜穆、莊嚴祠堂裡開闢“許將史蹟紀念館”,把握群眾對姓氏宗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弘揚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本身就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和嘗試。

難能可貴的是,許氏後人還在村裡建了狀元亭,重建了明朝嘉靖年間的“百神宮”、清朝同治年間的“九天府”,展示村賢建設美好家園的事蹟和村的歷史變遷,從而激勵後人熱愛家鄉、建設家鄉。這些,都是許氏“世美”精神的新繼承、新突破,也是今後祠堂文化發展的關鍵所在。

隨著社會的發展,曾經做為主要祭禮場所的祠堂,在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以至政治生活中越來越發揮著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封建色彩已逐漸褪去,不少祠堂設有閱覽室、展覽室、棋牌室、音像室、村史館等,不斷賦予祠堂文化更多的內涵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