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原王朝從不把朝鮮納入中國版圖?

就好像去買東西,如果沒有用處而且價格還非常昂貴,就算擺在面前也不會有人去買吧。同樣的道理,雖然朝鮮半島近在咫尺,但除了元朝之外,長久以來中原王朝都是隻將其作為藩屬,而沒有直接收入囊中。對中原而言,半島如同雞肋,棄之可惜卻也食而無味。

第一,朝鮮半島地形崎嶇,南北狹長,非常易守難攻且難以常駐;第二,半島苦寒物產匱乏,沒有吸引力;第三,終究與中原文明有所差異,半島有其自身的獨特性。

為什麼中原王朝從不把朝鮮納入中國版圖?

朝鮮半島的形狀南北狹長,除了河谷與沿海有少數平原之外,大多數地區都是山地丘陵地形崎嶇。在冷兵器時代,無論是對步兵還是騎兵,朝鮮半島的地理條件都是個大難題——易守難攻,如果要攻取必然要付出很大代價。

雖然當年的日本、蒙古鐵騎與滿洲騎兵都曾長驅直入,但也是無法持久——半島多山,平原狹小而且分散,如果要長久駐守,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才可以勉強維持,即便如此,效果還是非常有限的。

為什麼中原王朝從不把朝鮮納入中國版圖?

除了地理條件讓人望而卻步之外,半島沒被納入中原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實在沒有足夠價值”,說白了就是不!值!錢!

半島地處東北亞中高緯度地方,多山地且氣候條件不好,在古代就屬於那種“苦寒險惡之地”。對農耕文明來說,半島的土地並不肥沃且也太狹小;對遊牧文明來說,半島山林太多也不適合放牧。即便中原的各種先進生產技術傳入了半島,古代的半島也很少有能夠拿得出手的商品與中原進行貿易。

李朝在與明清兩朝進行朝貢貿易的時候,提供的商品主要就是各種毛皮、藥材、銅礦以及品質低劣的高麗布、瓷器之類。對中原而言,這些可有可無的玩意兒也就是個意思,壓根不稀罕,半島上的財富實在太少了。

為什麼中原王朝從不把朝鮮納入中國版圖?

儘管朝鮮半島最早的文明——箕子朝鮮、衛氏朝鮮等均是中原移民所建立,半島也吸收了大量的中原移民與文化,但歷經千百年仍舊自成一體,有著其本身的獨特性。

更何況兩千年裡,半島之上無論王權如何更迭,都奉中原王朝為主。作為中原東部的門戶,當初日本要求朝鮮國王與其一起進攻大明,結果朝鮮國王回頭就把訊息遞去了明廷。對於中原來說,與其費力不討好將半島納入版圖,還不如讓其做個忠藩,似乎更有好處。

清朝似乎對此更沒興趣,滿洲鐵騎曾經兩次攻入漢陽,然而清朝對於蘇祿王國主動內附都拒絕了,更何況是半島這種地方。

為什麼中原王朝從不把朝鮮納入中國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