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去世後,為何37年都不下葬?她的遺體是如何儲存的呢?

孝莊太后是清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一生輔佐了三位帝王,即丈夫皇太極、兒子順治、孫子康熙。在康熙早年繼位的時候,由四大輔政大臣輔佐,但真正掌控朝局的便是孝莊太后(康熙朝被尊為“太皇太后”,本文統稱為‘孝莊太后’)。可以說,康熙後來之所以能有那麼多的豐功偉績,跟孝莊太后的悉心培養是分不開的!

康熙二十六年12月25日,即公元1688年1月27日,孝莊太后去世,享年75歲。康熙二十七年4月19日,孝莊太后的棺槨被停放在了暫安奉殿中,直到雍正三年12月初10日(1726年1月12日)才正式入葬昭陵地宮!也就是說,孝莊太后的棺槨在暫安奉殿停放了37年之久!那麼這37年裡,孝莊太后的遺體是怎樣儲存下來的呢?

孝莊太后去世後,為何37年都不下葬?她的遺體是如何儲存的呢?

孝莊太后

關於孝莊太后棺槨的停放,很多人都認為就是將她的棺槨簡單地停放在暫安奉殿的大殿上而已。當然了,由於在很多史書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相關的歷史檔案上面也找不到具體的解釋,所以這個問題一直都在困擾著人們。而也正因為找不到合適的答案,所以才有此認為。

但其實並不是,有專家從《康熙起居注》和《清宮檔案》中的一些瑣碎簡單的記載中大致做了一下分析,其初步可以斷定:孝莊太后的梓宮並不是停放在大殿內的地面之上的,而是放在了地下。為何呢?理由如下;

孝莊太后去世後,為何37年都不下葬?她的遺體是如何儲存的呢?

孝莊太后——劇照

一、死於康熙十三年的孝誠皇后和死於康熙十七年的孝昭皇后都是在康熙二十年的時候入葬景陵地宮的,儘管她們的棺槨只停留了幾年,但是在京北沙河鞏華城殯宮停靈期間,根據《清實錄》中的記載,其棺槨都是停放在地下的,與葬入地宮基本上是一樣的。所以由此推斷,孝莊太后的棺槨自然也是停放在地下的!

二、在將孝莊太后的棺槨安放在暫安奉殿和後來正式葬入到昭西陵地宮的相關文獻記載中,都出現了“封掩”等字樣,所以由此也可以簡單推斷出來,孝莊太后的棺槨是安放在地下的,並非在地上。

孝莊太后去世後,為何37年都不下葬?她的遺體是如何儲存的呢?

昭西陵

三、從時間上來看,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將孝莊太后停放在暫安奉殿的時候,封掩工作竟然持續了四天之久。所以如果僅僅是安放在大殿中的話,自然不會用這麼久的時間,所以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安放的地方是在地下,並且在安放好以後,還做了一系列的修砌、封掩等工作。

所以透過以上三個理由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孝莊太后的棺槨雖然停放了37年之久,但卻一直都是安放在地下,與葬入地宮無異,因此才能得以很好儲存。等到雍正三年十二月初十日的時候才將其正式葬入到昭西陵地宮之中!

但問題又來了,為何孝莊去世後,其遺體37年都不下葬呢?

孝莊太后去世後,為何37年都不下葬?她的遺體是如何儲存的呢?

孝莊太后——劇照

按理來說,孝莊作為皇太極的皇后,在死後應該是要與自己的夫君合葬才對,也就是葬入昭陵。但事實並非如此,孝莊的陵寢並不是昭陵,而是昭西陵。此外,昭西陵原本應該要修建在昭陵的旁邊,但結果卻修建在了1000多里外的遵化(清東陵)。

值得一提的是,清東陵的5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和5座妃園寢都在風水牆內,但唯獨孝莊太后的昭西陵修建在了風水牆外。而關於這些特殊的建制,有很多傳說。其中比較熱門有三條:

一是,因“太后下嫁”一事,致使孝莊無顏去見自己的夫君皇太極,所以遠葬於遵化;

二是,修建在風水牆外,以便給兒孫看守陵墓大門;

三是,沒有資格葬入皇家陵園,因為孝莊下嫁給多爾袞後,就成了睿親王的王妃,也就不再是皇太極的皇后了,所以自然不能葬入皇陵。不過歷史最終也證明,沒有資格葬入皇陵一說是不成立的!

孝莊太后去世後,為何37年都不下葬?她的遺體是如何儲存的呢?

多爾袞和孝莊——劇照

在康熙朝的時候,清朝諸事繁雜,加上孝莊太后身上的很多爭議等原因,康熙始終找不到為祖母建造陵墓的名正言順的理由,所以才一直以來都沒有為她修建陵寢。

直到雍正元年九月初一,康熙正式入葬景陵地宮之後,都察院左僉都御使陳允恭便向雍正提出給孝莊修建陵墓的建議,希望孝莊太后的棺槨能夠入土為安,這樣便可以:“上妥在天之靈,下安仁孝之心”。雍正帝隨即便採納了陳允恭的建議,立即選派人手去給孝莊太后建造陵墓。

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雍正正式將孝莊太后的陵寢改名為“昭西陵”,次年二月初三正式動土修建。值得一提的是,這昭西陵便是上文我們說到的安放孝莊太后棺槨的暫安奉殿改建的,很多建築都是現成的,所以工程進度非常之快,當年年底便正式完工了。

孝莊太后去世後,為何37年都不下葬?她的遺體是如何儲存的呢?

雍正——劇照

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三日,雍正帝親自到昭西陵參加了告祭禮,同年十二月初十日,正式將孝莊太后的棺槨入葬昭西陵地宮。停靈37年之久的孝莊太后,現在也算是入土為安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朝皇陵秘史》、《清實錄》、《康熙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