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相愛相殺”的?

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相愛相殺”的?

自秦朝到明朝,就是一部皇權逐步加強,相權逐步衰弱的歷史。其實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相”不過他們的權力要比丞相大的多。

就像“

乘舟夢日邊

”的伊尹,還有

“天下歸心”

的周公姬旦以及尊王攘夷,一匡天下的管仲還有掛六國相印的蘇秦等等。到了漢朝建立,還有為劉家奠定百年基業的陳平,陳丞相。

(一)、互相挾制,最終敗給了皇權

在影視作品中總是能看到大臣們見到皇帝唯唯諾諾,趨炎附勢,其實這並不完全正確。在清朝以前,很多大臣都是敢和皇帝直面硬鋼的,尤其是那些丞相們。

作為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存在,他們還具有封駁權,也就是一票否決權,所以敢直接指出皇帝的過失。

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相愛相殺”的?

1。 皇權獨大的內部阻力

丞相,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才設立的。畢竟,天下之大,只靠他一人,

心有餘而力不足。

而且如果皇帝的權力太大,難免會有所膨脹,開始變得胡作非為,很有可能會毀掉江山。

丞相的存在,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的。當然,古代家天下的思想,導致皇帝理所當然的認為天下都是自家的私人財產。

所以,皇帝既要用丞相,也

要防著丞相在自己家中胡作非為

,以奴欺主。丞相作為皇權分散的集散點,若是氣焰過盛,則很有可能會架空皇帝的權力。

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相愛相殺”的?

皇帝和丞相,一直都是相愛相殺。那些孱弱無能的君王,無以撼動權高位重的丞相,但若是碰上那些有高遠志向的皇帝,則一定會想方設法的限制丞相權力。

皇權和相權的爭鬥,準確的說,是在漢武帝年間開始的。因為武帝年幼時,竇太后家的外戚們長期把持朝政,劉徹迫不得已選用自家親戚擔任丞相,以對抗祖母。

所以,他是利用相權,對抗外戚。可是他的

“親戚丞相”

們,在位時間越久,就變得愈發囂張。

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相愛相殺”的?

2。 無奈之舉,揭開奪權序幕

秦朝建立的時間太過短暫,而漢朝初立又有陳平這樣的賢相,所以皇權一直未曾對相權下手。劉徹在位,沒有很高的威望,而祖母家的人都在朝中擔任要職。

所以,漢武帝只能找自己信任的那些親戚,

讓他們和自己一同對抗竇家。

後來,武帝徹底掌握了權力,就開始不斷的打壓曾經幫助過自己的親戚們,開始不斷地削弱相權。

終其一生,一共換了十三位丞相

。其中他的舅舅田蚡,是最出名的一位。劉徹剛登基時,就給了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舅舅配享太廟的權力,緊接著又拜其為相。

但是田蚡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又是萬人之上的丞相,變得愈發囂張。他利用下轄的十三曹,賣官鬻爵,甚至還代替皇帝行使封賞之權。

漢武帝大怒曰

朕為帝,理應親自封賞百官,卿奈何奪朕之權?”

可是田蚡不知悔改

,一再的觸犯禁忌。

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相愛相殺”的?

他開始不把武帝當回事,四處培植親信,大有架空之意。漢武帝無奈只能“置內外朝,箇中事由均受其直轄”。他什麼事情都不找田蚡商議,只選擇相信身邊的親信,間接的奪了田蚡的權力。

漢武帝的內外朝,讓丞相的權力大打折扣。

而田蚡事件,也讓劉徹蒙上了陰影

。他開始變得愈發不信任丞相,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換一位。

《漢書》雲“武帝更十三人相,善終者少矣”,十三個丞相,有十一個死於非命。

漢武帝代表著皇權,正式向相權宣戰。

(二)、步步緊逼,相權只得退讓

不管丞相的權力再大,面對皇權的壓制,也無濟於事。當然,一個國家若是丞相的權力太小也不行。他作為國家的中流砥柱,理應成為皇權的保護者。

可正是因為武帝削弱了相權,

導致西漢外戚干政頻發,

東漢宦官干政不止。後世只能吸取其教訓,找一個折中之法。

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相愛相殺”的?

1。 分化權力,讓其互相制衡

武帝年間,之所以會出現田蚡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相權只集中在一人手裡。若是丞相皆能如陳平,那就不會有人想辦法削弱相權了。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誰又能保證自己的丞相一直都會是賢相呢。但是和漢武帝那樣,一昧的換丞相,殺丞相,也是不行的。

畢竟,丞相不是你皇帝用來立威的工具。皇帝既要提防他們,又需要他們竭盡所能的為自己服務。隋文帝楊堅發明了三省六部制,如此一來再也不會出現一位丞相,隻手遮天的情況。

三省的長官,就是三位丞相。

他們之間,互相監督,誰也不希望對方做大。這樣一來,誰也沒有能力敢直接和皇權相抗。

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相愛相殺”的?

楊堅想的也十分周到,他害怕丞相一多,就互相推卸責任。因此,還設立了政事堂,以防這種情況出現。“

舊制,宰相常於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

三省六部制既防止了有人篡權謀逆,又制約了皇權的濫施。

2。 以退為進,相權起伏不定

趙匡胤原先是北周的大將,他為了防止有人模仿,所以對大臣和武將們多加限制。雖然表面上說崇文抑武,不過這個文,

指的是大部分文臣

,而非丞相一人。

宋太祖設立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且以參知政事為副宰相,以分化丞相權力。燭影斧聲後,趙普為了確保自己的宰相地位不受動搖,對趙光義卑躬屈膝,甘願為其鷹犬。

如果事情照這麼發展下去,那宰相必定會一敗塗地。不過王安石變法實行以後,三省合併為了尚書省,如此一來,

大權又歸於丞相獨攬

,相權再度與皇權抗衡。

“世祖設中書令,左右丞相,掌軍務,貳丞相,凡軍國重事,無不由之”

元朝統治中原,雖然也設立了幾個丞相,不過對他們的權力不加限制。

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相愛相殺”的?

畢竟是外族入關,先要以穩定為主。這才出現了

伯顏

這樣的人物,當然其下場並不好。而打敗伯顏的丞相脫脫,也因為遭人彈劾含冤而死。

雖然宋朝後期到元朝,丞相的地位又有所上升,不過在眾多臣子和皇帝的心目中,丞相遠遠沒有之前那麼重要。

(三)、皇權勝利,丞相退出歷史舞臺

元朝的統治時間太過短暫,而且還經常發生各種起義,所以並未對相權採取什麼實質性的打壓。

但是農民皇帝朱元璋上臺後,發現還是得沿襲古制,削弱相權。以防出現元朝丞相伯顏隻手遮天的情況出現。

1。 一勞永逸,藉機剷除後患

明太祖白手起家,江山來之不易,因此他格外珍惜。事無鉅細,必須親自過問。同時,他最不喜歡大權旁落,也最害怕重蹈元朝覆轍。

因此,對於那些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們,朱元璋在得位後,一直是以打壓為主。

胡惟庸

很早就跟著朱元璋一起,並在李善長的力薦下當上了丞相。

不過他藉此機會

,籠絡黨羽,打壓異己

,只要不是淮西派,都會遭受其不同程度的排擠。這些事情朱元璋心裡都清楚,不過他一直在等待機會,一舉剷除所有的心腹大患。

終於,他聽到了胡府家中傳來的甲冑碰撞之聲,聽到了士兵走動之聲,頓覺大事不好。緊接著就將其繩之以法,並處以極刑。

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相愛相殺”的?

就連可以比肩蕭何的李善長,也牽連其中,

一家七十餘口全部死於非命。

此外,共計三萬餘人死在了這場大清洗中。

朱元璋順水推舟,宣佈不再任命宰相,大臣們直接對皇帝負責。自此,沿襲了千百年的丞相制度,徹底廢除。

2。 不受節制的皇權

丞相一職主要就是為了分擔皇帝的負擔,同時在危難之際充當力挽狂瀾的人物。千百年來,皇權和相權,相愛相殺,誰也離不開誰。

自從漢武帝開始,只要是稍有野心的君王,

都會想方設法的削弱相權

,最終在明太祖執政時,皇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當然,丞相雖然消失了,不過以另外的形態又出現了。比如內閣,再比如輔政大臣以及軍機處。

不過,他們與皇帝是嚴格的上下級關係,只能小心翼翼的勸諫,

不敢輕易得罪

。這些人的地位,和丞相也是遠不能比的。

到了宋朝,丞相有時還可以坐著和皇帝交流,但到了清朝,那些軍機處之人或者是臣子們,只得跪著稟奏。

朱元璋廢除丞相,表面上是勝利了,

其實一敗塗地。

他的子孫們又不像他那樣是工作狂,所以沒有了丞相,只能利用宦官。

因此,明朝時期的宦官干政,那也是相當嚴重。如果有個能相,可以出來勸阻,萬萬不會淪落到如此下場。

皇權和相權是如何“相愛相殺”的?

結語:

當權力一旦不受任何限制,那必然會極度的膨脹。相權是唯一可以對皇權形成有效制約的權力,不過自從明朝開始沒有了丞相,

皇帝們就開始為所欲為。

愈發的覺得天下唯我獨尊,愈發的認為百姓就是他們的奴隸。而丞相的替代官職,和皇帝是絕對的上下級。

他們只會想方設法的討其歡心,並不會踏踏實實的為國家做事。嘉靖年間的嚴家父子,就是很好的例子。

參考文獻:

《漢書》

《舊唐書》

《宋史》

《元史》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