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伯:他是項羽的叔叔,卻總幫劉邦,項羽沒殺他終致敗亡!

項伯:他是項羽的叔叔,卻總幫劉邦,項羽沒殺他終致敗亡!

在項羽的眾多親屬之中,項伯應該是一個異類。因為,楚漢相爭,項伯沒幫侄子項羽多少忙,反倒為劉邦出了不少力。

譬如鴻門宴,項羽剛進關,與范增商議要攻打劉邦。項伯怕傷了他的好友張良,就急急忙忙到劉邦營中告密,甚至在鴻門宴為劉邦擋劍,以致於項羽殺劉邦之事功敗垂成。

而在項羽抓住劉邦的父親太公和妻子呂雉時,要在兩軍陣前烹殺劉太公,又是項伯勸說項羽,留了劉太公一條性命。以致於後來劉邦假裝媾和,迎回劉太公和呂雉後,可以放心攻打項羽。

作為項羽陣營的人,項伯可以說吃裡爬外,但為何項伯屢次幫劉邦,項羽就沒有殺項伯呢?

項伯:他是項羽的叔叔,卻總幫劉邦,項羽沒殺他終致敗亡!

其實,以項羽的殘暴,卻沒有殺吃裡爬外的項伯,無非以下四個原因:

1,項伯是項羽的叔父

項伯乃是楚將項燕之子,而項羽乃是項燕之孫。這也就是說,項伯是項羽的親叔叔,是項羽的長輩。

項羽縱使再殘暴,再看不慣項伯,可是讓項羽殺掉自己的親叔叔,他是萬萬不敢的。

如果項羽殺掉項伯,項氏宗族難免心寒,那項羽的霸業也就完了。

2,項伯總是在暗中幫劉邦

項伯幫劉邦,卻也不是明著幫劉邦。而是他總打著為項羽著想的幌子幫劉邦,譬如鴻門宴之前他向劉邦告密後回來勸說項羽,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

還有勸說項羽不要烹殺劉太公之言,

“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

項伯的這些言語,都只是在用“義”呀“禍”呀這些話規勸項羽,並沒直接表明在幫劉邦。

項伯如此暗中幫劉邦,卻又不得罪項羽,項羽根本找不到理由殺他。

3,項伯知道項羽的脾氣

項羽是什麼脾氣?我總結為高傲自大,剛愎自用,殘暴不仁,猶豫不決,好大喜功。

這樣的人往往不聽人勸,別人在他面前只能說好話,說他愛聽的話,決不能對他有半點兒拂逆。

項伯深知項羽的脾氣,他在規勸項羽時,往往打著為項羽著想的幌子,站在項羽的角度分析問題,比如進關就攻打有功的劉邦就會落下不義的罵名,烹殺劉太公只會增加禍患等等。

項伯專撿項羽愛聽的話說,既幫了劉邦,又不得罪項羽。如此一來,項羽又怎會殺項伯?

4,項羽的宗族觀念所致

別看項羽殘暴,但是項羽的宗族觀念很重。以他的聰明,或許早就察覺到項伯在幫劉邦。但是,項伯畢竟是項家人,是他親叔叔。

對於自家人,項羽總是護著,即便做錯了事,他也不認為那是錯事,畢竟是自己人。所以,項羽或許會對項伯不滿,但決不會殺項伯。

反倒是對范增、鍾離眜這些忠心耿耿的外姓人,只要陳平稍用反間計,項羽就猜忌猜疑,這也是項羽的宗族觀念所致。

項伯:他是項羽的叔叔,卻總幫劉邦,項羽沒殺他終致敗亡!

以上就是項羽沒殺項伯的原因。項伯在項氏宗族中的特殊地位,令項羽根本不可能殺他。而這如果換成了外人,估計都死十次了。

還記得有個人不是罵楚人“沐猴而冠”,不就被項羽烹殺了嗎?其實,項羽不殺項伯,也正說明了項羽任人唯親,忠奸不分,如此,最終導致敗亡,卻也不冤了。

您說,對不對呢?感謝閱讀本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