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不死: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壯大國力,為何最終被餓死?

文|格瓦拉同志

一般來說,帝王們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是世界上最不應該捱餓的人群。然而,在某種極端的情況下,多半由於自己的昏庸胡搞,導致某些帝王失勢或者亡了國,則不免會淪落到缺衣少穿甚至餓死的窘境。在中國史上,曾有5位帝王最終被餓死,其中有一位,正是推行“胡服騎射”以壯大國力的趙武靈王。那麼,趙武靈王究竟犯下哪些不可饒恕的錯誤,以至於落得被餓死的下場?

一 隱患

“三家分晉”後,趙國由於地處今天山西、河北兩省的北部,長期遭受匈奴、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的侵擾,在與白狄族建立的中山國作戰時亦是屢吃敗仗,大國顏面蕩然無存。因此,等到第6位國君-武靈王趙雍即位後,為擺脫困境,遂在前302年推行“胡服騎射”的政策,命令全國軍民拋棄長袍寬袖、改著胡服,並淘汰戰車、改習騎馬射箭,取胡人之長以補中原之短。

不作不死: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壯大國力,為何最終被餓死?

“胡服騎射”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增

“胡服騎射”政策實施後,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使得趙國建立起漢族歷史上第一支獨立、龐大的騎兵部隊。藉助這支生力軍,趙武靈王頻繁出征,相繼擊敗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在北方拓地千餘里,又攻滅位於東北部的中山國,並西渡黃河,攻取秦國與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區。一時間,趙國軍事實力比肩秦國,令天下諸侯畏懼。

在解除來自中山國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後,趙武靈王並未停止對外擴張的步伐,而是把進攻矛頭轉向同姓同源的“兄弟之國”秦國,意在擊垮乃至消滅這個雄踞西方的強國(注:秦、趙兩國的君主都是贏姓趙氏,始祖均為周穆王的駕車大夫趙造父)。為了擺脫繁雜的庶務、集中精力從事戰爭,趙武靈王在前299年將王位讓給世子趙何(趙惠文王),自己則以“主父”的身份專管軍事。

不作不死: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壯大國力,為何最終被餓死?

戰國中後期形勢圖

趙何是趙武靈王的幼子,即位時年僅11歲,他之所以能成為世子,完全是因為其母吳娃生前最為得寵。然而,前世子趙章(公子章)卻是一位英武健壯、戰功卓著的人物,在趙國軍民心目中的威望極高,但因為母親韓王后死得早,才被異母弟趙何奪走儲位。對於公子章的遭遇,趙國軍民頗為同情,趙武靈王亦心懷愧疚,總想找機會彌補他,由此為趙國日後局勢的動盪埋下伏筆。

二 衝突

按照趙武靈王最初的設想,年幼的趙惠文王沒有治國理政的經驗,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只能做他的“提線木偶”。但出乎趙武靈王意料的是,在國相肥義的盡心輔佐下,天資過人的趙惠文王進步神速,不僅能嫻熟地處理國政,並且還逐漸架空其父的權勢。更讓趙武靈王擔憂的是,包括王叔趙成(公子成)在內,一大幫當初堅決反對“胡服騎射”的貴族們聚攏在趙惠文王身邊,其意圖令人難以猜測。

不作不死: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壯大國力,為何最終被餓死?

趙武靈王雕像

形勢的發展脫離趙武靈王設想的軌道,為了保障宏圖霸業能夠完成,他決定跟公子章結為同盟,以重新奪回自己曾經放手的權力(注;公子章此時已被封為安陽君)。為此,趙武靈王在前295年提議,打算將代郡從趙國獨立出去,並冊封公子章為王。代郡是趙國北方邊境要地,屯駐著數萬戰鬥力極強計程車卒,一旦公子章能當上王,趙武靈王自然可以透過他來牽制趙惠文王,進而重新執政。

趙武靈王的“如意算盤”雖然打得好,卻騙不過肥義的“火眼金睛”,後者深知,一旦主父的願望得以實現,趙國必然會陷入大規模的內戰當中,搞不好會有亡國的危險。因此,肥義以“國無二日”、“百姓方寧”等理由來回絕趙武靈王的提議,並暗示後者重新執政的想法過於危險性。趙武靈王碰了一鼻子灰,悻悻而去,但內心卻並未打算就此偃旗息鼓。

不作不死: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壯大國力,為何最終被餓死?

公子章試圖推翻趙惠文王,自立為王

肥義的決定同樣引起公子章的怨恨,在安陽國相田不禮的慫恿下,他決定鋌而走險,透過兵變來奪取趙王之位。對於公子章的陰謀,趙武靈王看得很清楚,但他並沒有出手勸阻,反而跟長子結為同盟,幫助其謀劃起兵事宜。此時,肥義也察覺到趙武靈王父子準備作亂的圖謀,遂派重兵保護趙惠文王,並讓前國相趙豹坐鎮邯鄲、公子章和將軍李兌屯兵城外,準備合力敉平隨時可能會發生的叛亂。

三 絕路

就在提議冊封公子章為代王被拒的同年(前295年),趙武靈王以在沙丘選看墓地為名義,讓公子章與趙惠文王隨行。趙王雖然知道此行風險很大,但礙於父命難違,只好在肥義等人的陪同下隨行。達到沙丘後,趙王獨自居住在某處宮殿中,由重兵保護,而趙武靈王則和公子章共居一宮。如此形勢,明眼人很快便看出,一場大變動即將發生。

不作不死: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壯大國力,為何最終被餓死?

沙丘平臺遺址

果然,等到趙王一行抵達沙丘後,公子章便借用趙武靈王的令符請他到主父宮“議事”。肥義察覺到危險,便勸說趙惠文王不要離開所居住的宮殿,而是由他代替國君赴會。臨行前,肥義告訴趙惠文王,一旦自己不能按時回來,那必然是有大變故發生,須立即通知公子成、李兌等人前來勤王。果然,肥義到達主父宮後,公子章、田不禮便將其殺害,並再派使者催促趙惠文王入宮。

趙惠文王何見肥義遲遲未歸,而“主父”的使者又趕過來催促,知道肯定是發生了變故。果然,在大臣信期的逼問下,使者將肥義被殺的訊息告知趙惠文王。得知國相遇害的訊息後,肥義怒斬使者,隨即率軍包圍主父宮,與公子章、田不禮及其黨徒展開激戰。稍後,公子成、李兌也率軍趕來平叛,並很快控制住局面。叛軍戰敗後,田不禮逃亡宋國,公子章則躲進主父宮,並得到其父的收留。

不作不死: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壯大國力,為何最終被餓死?

趙武靈王坐困沙丘宮,最終被餓死

雖然趙武靈王的宮殿神聖不可侵犯,但公子成自恃有王命在身,竟衝進主父的居所將公子章捕殺。事後,因擔心趙武靈王會“秋後算賬”,公子成便將他圍困在宮中,禁絕任何人為其送水送食。起初,趙武靈王還能靠捕食鳥獸充飢,但不久便無物可填飽肚子。3個月後,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中,終年45歲。一代英主趙武靈王,最終因為自己的胡作而落得被餓死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主父及王遊沙丘,異宮,公子章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公子章之敗,往走主父,主父開之,成、兌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見《史記·趙世家》。

參考書目

司馬遷(西漢):《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版。

劉向(西漢):《戰國策》,中華書局2006年版。

司馬光(宋):《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