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猜忌了他十年,終究還是取了他一家老少的性命!

洪武二十三年,七十七歲的李善長被朱元璋判了滿門抄斬。

作為大明朝的開國功勳太師,手握免死鐵券自己可免死兩次,子孫可免死一次,奈何君讓你死,免死鐵券又有何用?李善長一死,也成了“胡逆案”受牽連的官位以及影響力最大的一位。

胡惟庸是李善長的同鄉,也是李善長一手提拔上來的,官至中書丞相。與其說,胡惟庸是謀逆而死,倒不如說是君權與相權鬥爭的犧牲品。朱元璋為了穩固太子的地位,保證權力的平穩交接,開始一點一點地削弱胡惟庸的權力。恰在這時,御史中丞塗節告發胡惟庸謀反,於是一場牽涉萬人的大獄興起了。

朱元璋猜忌了他十年,終究還是取了他一家老少的性命!

“胡逆案”發生在1379年,李善長雖與胡惟庸交好,但卻早已辭官在家,所以起初並沒有被牽連其中,但也引得了朱元璋的猜忌。

1390年,李善長定遠老家房子一段院牆倒塌,便給湯和去了一封信,希望能借用他300士兵幫他修葺院牆。湯和在權衡之下,便把這事奏給了朱元璋。

一件事尚不能成多大氣候,就怕這事趕事。李善長的遠房親戚丁斌偏偏在這個時候獲罪被流放,丁母便請求李善長能解救自己的兒子。七十七歲的李善長便上奏朱元璋希望看在他這麼多年老臣的面子上,能饒恕丁斌這一次。

朱元璋猜忌了他十年,終究還是取了他一家老少的性命!

便是這件事,再加上湯和的告發,徹底激怒了朱元璋,當即決定嚴審丁斌。在審訊過程中,丁斌提到了十年前的那場“胡惟庸謀逆案”,供出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事涉其中,在審訊李存義的過程中,李存義有一口咬定胡惟庸曾勸說李善長共同造反,前後達到四次之多。

第一次,李善長聽後大罵胡惟庸;第二次,胡惟庸許諾事成之後,將淮西劃給李善長;第三次,胡惟庸與李善長在密宗中密談許久,第四次,李善長直言表示:“我老了,等我死裡,你們自己去做吧!”

李存義的一番供詞,前後詳細,似乎不像是臨時胡編亂造,也正是這一番供詞徹底將李善長推向了萬丈深淵。

朱元璋猜忌了他十年,終究還是取了他一家老少的性命!

免死鐵券有用嗎?有用!但當年在給功臣們頒免死鐵券時,李善長曾上書建言,應當將謀反罪名除外。也正是如此,免死鐵券也就免不了死了,因為皇帝想殺你,給你一個謀反罪名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