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男孩撿到國寶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找上門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古代人民,用辛勤的勞作和過人的智慧,在中華大地上創造出了燦爛的物質文化。對於這些物質文化,如今的人們十分重視,這也使得許多在古代流傳下來的珍貴文物得以儲存。

13歲男孩撿到國寶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找上門

但是歷史浩瀚如煙,有很多的文物古蹟,都湮沒在了歷史長河當中,而同樣,也還存在著許多的珍貴文物,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很多文物都隨著時代的更替,連年的戰亂等其他的原因,流落到了民間。而其中的很多,都落入到了不法分子的手中,幾經倒賣,流失在了海外。

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對於在我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但是儘管這樣,許多的人為了自己利益,在撿到或者是挖到文物之後,將其私藏或者進行交易,使得針對文物的保護不能夠及時地進行。

13歲男孩撿到國寶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找上門

而同時,也有很多人,將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主動上交一些遺失在祖國境內的文物。曾經,就有一位13歲的男孩,偶然撿到了一枚國寶級的玉璽文物,在之後主動上交給了國家,獲得了20元的路費。而在45年之後,文物專家卻再次找上了門,這是為何?

1968年,此時的孔忠良還在上初中。在學校裡,孔忠良是一個樂於助人,活潑熱情的學生,受到過老師和同學的一致讚揚。而這些,都離不開孔忠良父親的正確培養。9月份的一天下午,孔忠良在放學之後從學校走路回到家中。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的,經常在路上東跑西跑。突然,孔忠良在一口渠旁停下了腳步。因為他發現了一枚白色的小石頭,四四方方,在太陽的照射下透著光。

13歲男孩撿到國寶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找上門

孔忠良很快被這塊石頭吸引,於是用手撿了起來。他湊近一看,發現這塊石頭之上,還刻有文字,形狀也十分的怪異。雖然此時的孔忠良年紀還小,但也意識到了這塊石頭的不簡單,所以他將石頭裝到了書包中,打算回家之後交給爸爸,讓他來處理。

回到家裡,孔忠良向父親孔祥發一五一十地講述了自己在放學路上的情況,並從書包裡拿出了之前撿到了小石頭。孔祥發在拿到這塊石頭之後,進行了仔細地觀察,當看到方形石頭的底部還刻有文字之後,孔祥發意識到這可能是一件文物。首先不管這件文物的價值如何,對於撿到的東西,一定是要上交的,這也是孔祥發一直教育自己兒子的道理。

13歲男孩撿到國寶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找上門

因此,第二天天剛亮,孔祥發就帶著兒子,帶著撿來的小石頭,搭車去到了陝西省博物館,請專家進行鑑定。在到了博物館之後,孔祥發表明瞭來意,立即將手中的石頭交到了文物專家的手中。

在剛剛看到這塊石頭時候,專家們就認出這是一塊特殊的玉質印章。而經過進一步的研究,他們發現在這枚印章的底部,刻有“皇后之璽”四個大字。此時專家才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枚珍貴的玉璽。

我們都知道,皇帝是用有傳國玉璽的,然而為何皇后也會有呢?專家們立即查閱了許多的史書典籍,最終在《漢官舊儀》上發現了線索。書中記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紐。”之後,透過對比文獻中關於這枚玉璽的記載,再結合玉璽靠近皇后呂雉陵墓的發現位置,專家們確定,這就是西漢皇后呂雉的玉璽。

13歲男孩撿到國寶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找上門

我們都知道,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也是歷史上有過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劉邦去世之後,呂雉開始獨掌大權,對西漢王朝,甚至中國的歷史,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這樣一件文物的發現讓專家驚喜萬分,同時孔祥發父子倆也感到非常的高興。在得知文物的珍貴程度之後,孔祥發立即決定將這枚玉璽上交給國家。

對於孔祥發和其兒子孔忠良這樣的做法,當時的上級領導表示高度的讚賞,並決定給予父子二人一定的獎賞。然而孔忠良和父親認為,這是作為一個公民應當盡到的義務,拒絕了任何報酬。

13歲男孩撿到國寶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找上門

但是為了獎勵孔忠良和孔祥發的行為,一位領導還是給了父子二人20元作為路費。而在當時,20元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作為路費肯定是綽綽有餘的。但從一開始,孔忠良和父親就沒有想過得到報酬。

之後,這件價值連城的文物就一直儲存在陝西省博物館當中,成為了“鎮館之寶”之一。而父子二人的生活,也歸於平淡,一直到孔忠良上交玉璽的45年之後,專家再次找上了門。而這一次,是一份遲到多年的表彰。

在當時,陝西省漢文化保護髮展基金會,在選定為保護文物遺址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個人時,想起了曾經向國家上交過國寶文物的孔忠良。因此,工作人員和專家在之後找到了孔忠良,邀請他去到了表彰大會。

13歲男孩撿到國寶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找上門

而面對遲到45年的表彰,孔忠良依然十分的感激,他認為自己當年做了一件無比正確的事情,仍然為自己和父親的做法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