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絕代南唐:憑什麼立足中原,名傳後世?

風華絕代南唐:憑什麼立足中原,名傳後世?

唐朝滅亡之後,中原大地一片混亂,各地諸侯紛紛稱雄,很快就進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國時期,在這個階段很多政權興起,後唐,後梁都曾經稱霸北方,但最終在趙匡胤的努力下,中華大地再次統一,組成定都開封的北宋王朝。

在統一的過程中,很多割據勢力被吞併,其中有一個國家雖然偏南南方,卻經濟文化繁榮昌盛,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這個國家就是南唐。南唐的王朝的歷史只有三十八年;

但是,在這三十八年當中,南唐絕對不是碌碌無為的一個朝代,它只雖然算是五代十國當中十國之一,是一個當時中原地區的小國。

在中國的歷史上,或者在中國的歷史潮流當中並不佔據著主導地位,但南唐,在當時那個歷史時間段。

卻能立足於中原社會,併名傳後世,還出了李煜這樣一位詩文皇帝,不得不令人感到驚異。

風華絕代南唐:憑什麼立足中原,名傳後世?

雖然成為一方霸主,但南唐以守成為政

是南唐的開國君主李昇,不僅是一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卻也是謹小慎微的守成之主,他原是徐溫的養子,在徐溫開始掌權吳國時,李昇也跟著身份高貴起來。

最終成為吳國的實際掌權者,憑藉著自己養父留下的家底,他開始不斷的開疆擴土,在他開疆擴土的後期,徐知誥打著李家後人的稱號,收復人心,不斷向江南地區發展,最後成就了南唐的政權。

但他也明白自己的能力和才調,在他開疆擴土到一定的程度時,進而轉為守成者,大力發展經濟文化,鞏固南唐的政權。

李昇當政時期,一直採取著中庸之道,在他當皇帝的七年時間裡,誰都不打,誰都關係都保持的很緊密,甚至在吳越國處於危機時刻,李昇沒有趁機會將其殲滅,反倒給吳越送去大量的財物,保證對方政權的維持。

風華絕代南唐:憑什麼立足中原,名傳後世?

李昇守著小基業,著重發展國家的經濟文化,就像他自己所說,留給自己子孫後代一個繁榮盛世足以。

其實,南唐國家實力的整體發展倚仗的只是先祖李昪時期打下的基礎,李昪與後來的李璟和李煜不一樣,他是一個具有野心的皇帝,國內中央集權統治是非常強勢,南唐也是非常發達的。

在當時中原地區的小國當中是比較具有實力的一個國家,對其他周邊國家的影響也非常深遠。

從後來的發展來看,李昇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

風華絕代南唐:憑什麼立足中原,名傳後世?

正確的治國政策,讓南唐經濟繁榮

眾所周知,五代十國是我國一個政權四分五裂的時期,分裂是這個朝代的格局,戰亂是這個時代的標誌。

每個國家都想實現統一,但又是每個國家都實現不了的,在政權都分散的情況下,南唐打著唐朝李家後人的稱號,在金陵佔領一方政權。

在戰亂時期,經濟總是顯得尤其的重要,人口也是國家發展的一大因素。

金陵地處南方,在前幾次戰役,北方人口開始大量向南方進行遷移。

經濟中心也在悄無聲息的從北方轉向南方,南唐也就處在這一重要的時刻。李昇出生貧寒,知道民生的不容易,一般來說這樣的君主都是體恤民情,李昇也正是這樣的人,他有野心卻並不膨脹,也懂得發展民生,他開國之後,採取了息兵安民的政策,保境安國,發展民生。

風華絕代南唐:憑什麼立足中原,名傳後世?

南唐其實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只不過它沒有統一天下,政權維持時間也比較短,因此經常被後世之人所忽視。

在當時,南唐佔據富饒的江南地區,是江北與江南連線的門戶之地,南唐經濟與混亂的中原之地相比,有較快的發展,而且唐主採用比較符合社會現實的經濟激勵政策,尤其是在先主李昪統治的時期。

充分利用了當時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農業生產到達了一個新高度。

從人員流動上講,當時中原戰亂頻繁,百姓無法安身,被迫離家,向戰爭少發的南方轉移,隨著這股潮流的就是經濟中心的不斷南遷。

風華絕代南唐:憑什麼立足中原,名傳後世?

而南唐恰恰處於江南地區,它的經濟發展實際上為經濟重心南移提供了一個動力,由南唐向周邊地區進行的經濟輻射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影響是具有持續性的,透過南唐強盛的經濟實力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並且輻射到了更遠的南部地區,讓南方的經濟越來越強盛。

人們進入南唐,就像找到了戰亂中的一片淨土,為這裡帶來了大量的先進生產技術,江浙一帶的氣候、土壤、空氣都十分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人口的遷入、南唐的政策、先進技術的引入,使得這一片原本貧瘠的土壤變得富饒了起來。

使得北宋以至後世,江浙一帶的經濟發展都十分的繁榮,為北宋完成經濟中心南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切的創造者,也正是南唐李昇的政策為它,為這片土地都打下了厚重的基礎,也成就了北宋經濟發展的契機。

風華絕代南唐:憑什麼立足中原,名傳後世?

經濟的繁榮,讓南唐的文化得到快速發展

唐朝的經濟文明發展在歷史上是一個高峰,但隨著戰亂的爆發,這些文明逐漸的沒落,繁華盛世不再,人們為了躲避戰亂而奔波,誰還有心情學詩詞歌賦,對酒放歌,高談闊論,活下來是他們唯一的夙願。

就在各路諸侯在開疆擴土卯足準備,徵課賦稅、壯丁徭役,爭霸天下的時候,南唐則在大力恢復民生,發展文化,注重百姓的生活。

經濟政治的穩定,衍生出了文化的發展,再加上李昇大力推崇文化教育的發展,致力於讓普通老百姓都能上學堂進行讀書,設太學興科舉。

風華絕代南唐:憑什麼立足中原,名傳後世?

此外還發展了民俗文化,廣建書院和畫院,其中詞也就由此而來,詞不同於詩,講究平平仄仄、音律整齊,它更多是人們口耳相傳的白話詩,增加了人們的交流,這種民俗化的發展,推展了後世宋朝詞曲的發展,其中也造就了“千古第一詞帝”李煜。

從帝王角度來看,李煜可能不是一個好君主,但卻是一個好詞人,只可惜身在帝王家,揹負亡國的命運。他曾經是南朝的天子後來卻變成了北國的幽囚,失去了自己擁有的一切,人生跌入低谷。

在北宋囚禁時期,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家園,可是,他終其一生都沒能夠回到他夢裡的地方。

在這樣無限的思念當中,在那些被思念折磨的日子裡,他寫下了那些或者血淚的詩詞,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在他出眾的文學才華下,他的苦悶轉化為不朽的詩篇,給中國詩詞文化抹上重重的一筆。

風華絕代南唐:憑什麼立足中原,名傳後世?

在中國發展歷史上,有過統一的王朝,也有戰火紛亂的時期,趁勢而起的小國家更是不可勝數,但在歷史上有重要作用的卻不多。

南唐作為一個小諸侯國,卻給後世帶來巨大影響。在它在短短的三十八年裡,為中國歷史留下燦爛的文化,還留下了繁榮盛世的景象。

正是南唐帝王正確的息兵安民的政策,使民生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的政策,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措施的實施,更是這裡成為新的發展中興,為後期北宋完成經濟中心南移完成了鋪墊,它為江淮一帶的經濟的發展帶去了巨大的貢獻。

如果沒有李璟和李煜在詩詞文化上的鋪墊,最後宋詞也不會有那麼的繁榮,也因此南唐被後世之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