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的戰場上沒有一滴血是乾淨的,我們受困於深淵,卻自我委棄

哀莫大於心死。

文學史上有一重要的流派--現代主義,無需多言,強調人的心理感受,表現生活對人的

壓抑和扭曲

就是這樣的一個流派,

一戰

對他們影響是完全不可低估的。

因為當他們面對這一場戰爭時,

所有的信仰都崩塌了。

二戰時,我們有著我們

抗戰的理由

中國對於日本

有著中國的

抗戰理由

英法有著對於納粹

抗戰理由

那一戰呢?一戰有什麼?

正如歷史教科書中的評價:

二戰是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而一戰只是帝國主義之間為了各自利益主導的戰爭。

一戰的戰場上沒有一滴血是乾淨的,我們受困於深淵,卻自我委棄

或許,二戰是法西斯的過錯,將人類

引入深淵

。但是一戰,只是當時人類

共同密謀

的戰爭。那片戰場上

沒有一滴血是乾淨的

,我們

受困於深淵

,卻

自我委棄

我們親手毀了我們的理想信念與文明,我們粉碎了我們的意義。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著

師出有名

的說法,其中之一的原因這樣能是我們

全體一心

,共同抗戰,最大程度上激發士氣。

那一戰呢?一戰又算什麼?

二戰的幾乎每一個國家民族都有參戰鬥爭的理由。但一戰下的戰鬥計程車兵,他們的理由

又是什麼

你為了帝國廝殺,最終一個鄉的人就你一個回來,結果你奮戰的戰爭百年後被評價為帝國主義所致的

罪惡

,甚至於你所奉獻的國家也是這樣評價。

一戰的戰場上沒有一滴血是乾淨的,我們受困於深淵,卻自我委棄

在一戰裡,有著

聖誕節停火

事件,但自那以後,便再沒有了。

我們一同慶祝,無需在意

陣營立場

的精神似乎也斷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

一戰對於現代主義文學

有如此重要的影響。作品中充滿著

絕望與虛無

最典型的就是

《等待戈多》

中的對白:

“你在幹什麼”

“我在等待戈多”

“他什麼時候來”

“我不知道”

“我是在等待我的戈多 ,我卻真的不知道他會什麼時候來。”

“他告訴過我,他回來,讓我在這裡等他”

“我答應過,等他”

“我毫無指望的等著我的戈多”

“這種等待註定是漫長的”

“我在深似地獄的沒完沒了的夜裡等待”

“生怕在哪個星光的夜裡就會迷失了方向”

“開始是等待”

“後來我發現等待成為了習慣”

這裡就不討論文學界沒爭論出定論的內容了。

一戰給整個歐洲的影響

是深遠的

,尤其是戰爭上。

自此,歐洲內至世界的戰爭便

為之一變

一戰的戰場上沒有一滴血是乾淨的,我們受困於深淵,卻自我委棄

我在讀《希特勒傳》時,作者曾說

希特勒的上臺

與一戰

遺留

的德國士兵有著莫大的關係。

其關鍵在於,戰爭對於士兵的影響延至方方面面,使他們自信仰到生活規律都

無法恢復

戰爭使人虛無

,而人最終

淪為虛無

。虛無之意義在於本身,只有帶來虛無的戰爭才能令其

並非空虛。

正如

魯迅先生《野草 題辭》

一文中--“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

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

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我以為,與其說希特勒

利用了

德國士兵

這種心理

,不如說希特勒本身便是這種

虛無的傀儡。

在《希特勒回來了》這一部電影裡,男主槍殺了希特勒以後,希特勒又一次出現在男主面前。因為希特勒之所以上臺與存在,便是當時那種

法西斯意識的存在

這種存在不滅,“希特勒”便不死。

一戰的戰場上沒有一滴血是乾淨的,我們受困於深淵,卻自我委棄

從這方面,二戰是

無可避免

的。

一戰毀滅的信仰,需要二戰為國家民族而戰尋回。一戰影響的秩序,需要二戰從新確立。一戰帶來的虛無,需要二戰而解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人類的戰爭規模的頂峰應該是蘇德戰爭,遠勝於一戰任何戰爭。

二戰的戰爭,給人是

積極的

忘我的

,每一人都有其參戰的

意義

,每個人都清楚的明白

自己為何而戰

但一戰沒有

哀莫大於心死。

這一種信仰,精神上的

崩塌

,是人類

無法擺脫的困境

是無論哪一民族,哪一文化

避無可避

困境

一戰的戰場上沒有一滴血是乾淨的,我們受困於深淵,卻自我委棄

在電影《阿飛正傳》中,主角作為1960年代落寞的貴族,便一如無數人陷入了這一情形。使得圍繞著他的人與事以及整部的電影都充斥著虛無與孤獨。

又或許,一切都如最後主角死時的獨白:

其實它什麼地方也沒有去過,那鳥從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也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