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普通話,皇帝和臣子怎樣交流?其實另有他法

前一段時間去福建旅遊那個地方有閩南方言,他們在那嘰裡呱啦說了一大堆,我是一個字都沒有聽懂。

所以在當時我突然之間想到另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要注意。

在已經全面推廣普通話的前提之下,福建地方的部分年齡較大的老人,他們仍然不太會說普通話或者仍然對接觸普通話有一點點的含糊。

那在古代呢,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呢,我們以清朝為例,幅員極其遼闊,天南海北,左西右東,各種各樣的官員,都有面見皇帝的機會。

古代沒有普通話,皇帝和臣子怎樣交流?其實另有他法

如果是在中原地區那還沒有問題,但如果是兩廣地區,閩南地區,邊遠地區,他們拿著各自的方言一通搗鼓別的。

不多說就是湖南湖北地區的方言,清朝的皇帝估計都聽不懂。

在這種情況之下,各路官員滿嘴方言,那皇帝和這些臣子們如何交流?

這一篇文章非常有趣,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強烈推薦大家看完。

第1點,古代的確沒有普通話。

我們先講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大家應該都瞭解,那就是秦始皇有人說秦始皇是封建王朝統治時期。

最偉大的4個皇帝之一是,不是咱們放在一邊,但無論如何秦始皇給大一統的天下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秦始皇的話,誰也不曉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但是我們發現沒有,即便是秦始皇在當時做出的諸多貢獻。

當中被我們提到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也僅僅做到了一點這一點是什麼文字的統一。

那有人就說了,秦始皇竟然都已經做到了文字的統一,是不是做到了語言的統一,不重實時。

事實上這也是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數不清的封建統治帝王想做的事情。

但是非常抱歉,沒有做到這一點,以秦始皇當時強大的魄力以及超遠的目光追求來看,他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把各個文字統一。

為什麼,因為文字的統一代價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這邊有一套書法,這一套書法要變成全國推廣的文字體系,那麼怎麼推廣呢?

很簡單,我只需要從朝廷中央派出很多精明強幹的人,然後讓這些人每個人拿著一份拓本把這份拓本到各個地方去宣講。

告訴他們再往後,你們認的字只能是這本書上的字,否則的話就要接受怎樣的懲罰,只需要這一套流程就可以了。

古代沒有普通話,皇帝和臣子怎樣交流?其實另有他法

但是大家要注意,就算是這一套流程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我們只是把這件事情的理想化了。

事實上在具體操作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咱們就不用過多討論了。

咱們來講一下語言的統一,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希望全天下人說的話都是老家話,那會變成什麼樣子。

首先秦始皇會在宮廷當中找到很多的人,他們都會說自己的老家話,然後會說自己的老家話。

之後就讓這些人到天南海北任何一個地方去推廣自己的方言,可是那個時候沒有錄音機也沒有錄影機。

今天你說一句你吃飯了嗎?可能到第2天就傳成了我喝水了,到第3天就傳成了我今天要休息,各種各樣的話,他根本沒有辦法做到絕對意義上的統一。

在沒有高科技加持的前提之下推廣全國統一的方言或者話語是極其為難的。

甚至在後期都有可能以訛傳訛,比如明明這句話是這個意思,結果傳的時間太長了,就變成另一個意思了,這種情況在古代屢見不鮮。

古代沒有普通話,皇帝和臣子怎樣交流?其實另有他法

比如正月剃頭死舅舅拜託我只是在正月裡面剃個頭而已,我的舅舅怎麼就莫名其妙地沒了。

實際上不是說舅舅沒了,而是在正月裡面剃頭表示自己的思念,再比如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拜託我要去抓住一隻狼,我竟然要把孩子丟出去,我這是得了失心瘋了嗎?

實際情況是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在四川那邊,鞋子和孩子基本發的是同樣的音,所以就誤傳了下來一個非常有名的成語,都可以被誤傳,就更不用說某些方言了。

第2點,古代的官話。

但是知道注意在古代的時候,雖然說沒有普通話,但是的確是有官話官話,什麼意思呢?

就是當官的,從政的或者從商的,需要大面積交流乾涉的,再或者從南走到北的這一部分人,他們會有自己的官話。

古代沒有普通話,皇帝和臣子怎樣交流?其實另有他法

這個官話體系涵蓋極廣而且極不精準,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能聽得差不多,雖然有點模糊,但是多少能夠聽得懂,這就叫做官話。

而古代的官話一般是以河南為主,為什麼以河南為主呢?

如果我們開啟地圖來看一下,就會發現河南基本在華北平原的中心。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河南在歷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只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現在的河南話未必就是古代的河南話。

比如三國時期,曹操與劉備他們之間見面的時候說的就是官話。

而古代尤其是從漢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會有各種各樣的官話,官話就可以當做朝廷的人,以及為官從政者所需要說的話,當然還是之前那句話,可不是每一個人官話都說的如此好。

在清朝的時候也有這種情況,比如清朝的皇帝要面見一個臣子。

畢竟幅員遼闊,各種各樣的地方都有這些地方人說不了普通話,也不會說官話,甚至不會說清朝皇帝他們能聽得懂的語言。

嘰裡呱啦說了一大堆皇帝那邊一臉蒙圈,你剛說了個啥馬上到飯點了,要不吃個飯吧,至於你說的啥到時候再說,反正我是一句都沒聽懂。

古代沒有普通話,皇帝和臣子怎樣交流?其實另有他法

第3點,古代的翻譯官。

因為方言的不同或者表達的含義不同,經常鬧出事,甚至有一些事鬧出來的是死罪。

比如在一個地方說某個關鍵詞,這個關鍵詞意味著吃飯或者說吉祥,再或者請安。

但是在清朝皇帝那邊就意味著這句話是皇帝死亡了駕崩了,因為各種各樣的失誤直接導致一些臣子們因為所謂的方言喪失了自己的仕途屢見不鮮。

所以給這些官員配上一個翻譯官,就變得尤為重要。

但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翻譯官是需要花錢的,可是普通人是花不起這個錢的。

所以自然而然就會演變成另一種全新的局面,一部分朝廷官員可能會隨身佩戴翻譯官。

但前提是這一部分官員要能力,有能力要本事,有本事在朝廷當中也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皇帝也願意讓一個翻譯官在他身邊服侍。

古代沒有普通話,皇帝和臣子怎樣交流?其實另有他法

除此之外這個翻譯官還得信得過,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翻譯官是不是某個臣子或者皇帝派過來的間諜。

有了翻譯官,一切就都好解釋了,但是我們仍然無法忽視古代的語言問題。

實際上在清朝的時候,不單單推廣過剃髮易服的制度還推廣過清朝統治者的滿語。

而在統治者的語言推廣過程當中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阻撓。

所以推廣一門語言是非常困難的,同樣的推廣同一種話也是非常困難的,最起碼在古代沒有高科技的時候,你指望的全都說普通話,那簡直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