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擁有李牧、廉頗、趙奢等名將,為何還是被秦國消滅呢?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之後的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也即大部分弱小的諸侯國,基本上都被周邊的大國兼併了。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

趙國擁有李牧、廉頗、趙奢等名將,為何還是被秦國消滅呢?

對於戰國七雄來說,最後是由秦國消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在這一過程中,趙國無疑是秦國的重要對手。三家分晉後,趙國曾先後在晉陽(今太原)、中牟(今鶴壁)、邯鄲(今邯鄲)定都,公元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臺)為趙之別都。至趙武靈王時,趙國稱王,施行胡服騎射,沿陰山修築趙長城,公元前296年滅中山國。成為東方六國最強大的國家,與秦國展開了數十年的爭霸。那麼,問題來了,趙國擁有李牧、廉頗、趙奢等名將,為何還是被秦國消滅呢?

趙國擁有李牧、廉頗、趙奢等名將,為何還是被秦國消滅呢?

首先,就胡服騎射後的趙國,不僅擁有精銳計程車卒,更誕生了李牧、廉頗、趙奢等名將。由於實行胡服騎射,趙國得以在戰國中期就建立起以騎兵為主體的一支軍隊,它在戰爭中的作用即刻顯示出威力來。就在胡服騎射的次年,趙國就向襲擾趙國已久的中山國發動進攻,一直打到寧葭(今河北獲鹿縣北)。又西攻胡地,到達榆中(今內蒙古河套東北岸地區),“闢地千里”,林胡王向趙貢獻良馬以求和。趙武靈王讓代地的相趙固專主管所佔領的胡地,向內地提供騎兵。凡此種種,促使趙國的武力逐漸追趕上了商鞅變法後的秦國。

趙國擁有李牧、廉頗、趙奢等名將,為何還是被秦國消滅呢?

就秦國來說,誕生了白起、司馬錯、樗裡疾、王翦、李信、王賁、蒙驁等名將。而就趙國來說,也有李牧、廉頗、趙奢等名將。其中,李牧、廉頗和白起、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這無疑是對趙國將領水平的重要肯定。不過,儘管如此,在公元前228年的時候,趙國還是被秦國大軍攻破了都城。雖然後來公子嘉建立了代國,但是,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代國還是被秦國秋風掃落葉般的消滅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名將眾多、士卒精銳的趙國,依然被秦國消滅,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趙國的地理位置,明顯不如趙國。

對於秦國來說,其核心地理位置,包含今甘肅、陝西等地。因此,秦國的北邊、西邊、南邊都沒有什麼諸侯國。特別是南邊的巴國和蜀國,在公元前316年就被秦國消滅了。於是,秦國只需要做好東邊的防禦,就能應對山東六國的進攻了。而這,意味著秦國可以放手攻打山東六國,加上函谷關帶來的防守優勢,促使山東六國的合縱攻秦之戰,幾乎都沒有取得什麼重大的成果。但是,就趙國來說,則是地處四戰之地。趙國的北邊是不斷襲擾的匈奴,南邊是魏國、韓國、楚國等諸侯國,東邊則是齊國、燕國,而趙國的西邊,則是虎視眈眈的秦國。

趙國擁有李牧、廉頗、趙奢等名將,為何還是被秦國消滅呢?

於是,在整個戰國時期,趙國很難將所有精力都用來對付秦國,因為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與此相對應的是,秦國則敢在長平之戰中,動用幾乎所有的精銳來進攻趙國,這成為秦國取得長平之戰勝利的重要原因。在長平之戰後,燕國經常襲擾趙國的後方,齊國則選擇和秦國結盟。凡此種種,都讓趙國所處的環境非常棘手和危險。簡而言之,趙國地處四戰之地,這讓他在對付秦國的過程中,具有先天條件上的劣勢,所以這成為趙國最終輸給秦國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筆者看來,雖然在戰國時期,名將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不過,名相、縱橫家這樣的人才,同樣會對各個諸侯國的強弱起到重要的影響。就秦國來說,不僅具有白起、王翦這樣的名將,還擁有商鞅、張儀、范雎等名相和縱橫家。比如,在山東六國合縱對付秦國的時候,秦國可以派出張儀去拆散山東六國的合縱,為秦國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再比如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讓秦國能夠對山東六國各個擊破。戰國時期,范雎覲見秦昭襄王闡述其秦一統天下的戰略。范雎認為,只有做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才能真正消化所取得的領地,主張“遠交近攻”策略。這一策略得到秦昭王的積極推行,並任范雎為相。

趙國擁有李牧、廉頗、趙奢等名將,為何還是被秦國消滅呢?

“遠交近攻”策略先把鬥爭重點放在離秦國較近的韓趙魏三家,而暫時對較遠的齊楚置之不顧。對此,在筆者看來,“遠交近攻”不僅鞏固了秦國所攻取的土地,還破壞了東方諸侯國的“合縱聯盟”,加快了秦朝建立的步伐。所以,在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趙國顯然被這一策略所孤立,只能單獨抗衡秦國的進攻。而就趙國的國力來說,則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最後,說到秦國的國力,自然不能忘記商鞅變法帶來的影響。在戰國時期,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於是,秦孝公便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整體實力得到發展,士兵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而就趙國來說,胡服騎射不是一場全面的變法,也即胡服騎射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士兵方面,並沒有從根本上增強趙國的國力。

趙國擁有李牧、廉頗、趙奢等名將,為何還是被秦國消滅呢?

當然,這也是因為趙國缺乏著名的治國之才或者變法人才,比如趙國的文臣之中,藺相如的作用,主要還是在和秦國會面時的交鋒上,至於治國方面,藺相如自然和商鞅不是一個層次的。而就平原君趙勝等人,更無法和張儀、范雎等人相提並論。所以,對於戰國時期的趙國,過於重視武將,反而走向了一個極端,這導致文臣謀士在趙國反而沒有什麼存在感,乃至於讓郭開等佞臣得勢,影響到趙國君主的對外判斷。與此相對應的是,秦國則是文臣武將全面發展,以此為秦國君主提供更多的策略,這成為秦國能夠消滅趙國的重要原因。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