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北伐清朝勢如破竹,逼近北京後,為何不戰自退?

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的末世,總是避免不了農民起義的問題。最著名的有,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漢末的黃巾起義,唐末的黃巢起義,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等。唐朝之前的農民起義軍喜歡採用硬碰硬的方式,和官兵正面決戰。唐朝之後的農民起義軍則喜歡流動作戰的方式,和官兵玩貓追老鼠的遊戲。

即使是進入近代,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也是靠傳統的流動作戰,從廣西打到湖南,再從湖南打到湖北,又從湖北打到江西,最後從江西打到江蘇,像猴子那樣,一路摘桃(攻佔城池)扔挑(放棄城池),最終拿到西瓜(定都南京)。

太平軍北伐清朝勢如破竹,逼近北京後,為何不戰自退?

洪秀全的影視劇形象

1853年,太平軍攻佔南京後,內部對太平天國未來的發展產生了分歧。洪秀全、楊秀清信心滿滿,主張直接出兵北伐,攻佔清朝的首都北京。

羅大綱表示反對,提出

上、中、下三策:

上策

是先定河南,穩紮實打,徐圖北京;

中策

是先定東南九省,然後出兵北伐,三路出擊,會兵北京;

下策

是先加強南京的軍事防守,再向外發展。

平心而論,洪、楊的主張屬於急於求成型,羅大綱的主張屬於穩步發展型,考慮到天平天國的勢力範圍只有南京及附近幾座城池那麼大,下一步的最佳方案莫過於採用羅大綱的主張,徐圖北京;要麼全軍出擊,繼續採用流動作戰的方式,像黃巢、李自成那樣,挾戰勝之威進攻北京。

最終,洪、楊的主張佔據上風,在當年5月派正在揚州作戰的林鳳祥、李開芳等回到南京,率領數萬士兵開始了北伐。

太平軍北伐清朝勢如破竹,逼近北京後,為何不戰自退?

戰前,洪秀全給北伐軍作出的指示是:

師行間道,疾趨燕都,無貪攻城奪地糜時日。

翻譯成白話文,意思是說,

行軍不走大道,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只考慮如何迅速拿下北京。

林鳳祥、李開芳等很早就跟隨洪秀全作戰,早已習慣流動作戰的方式,他們輕車熟路,繞道浦口,避開清朝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的圍追堵截,進入江淮一帶,吸收“捻軍”和“白蓮教”的殘餘勢力,一時聲威大震。

由於林鳳祥、李開芳等考慮到自己的主力單薄,不敢冒然進攻山東和直隸,遂決定採用迂迴戰術,乃自安徽轉戰河南,最後佔領滎陽和鞏縣,兵臨汜水。6月,北伐軍正在渡河時,尾隨而來的清軍也趕到汜水,一部分沒有來得及渡河的北伐軍為躲避清軍,只好採用流動作戰的方式南返,回到太平天國的大本營。

而那些渡河的北伐軍在林鳳祥、李開芳等將領的率領下,繼續北伐,他們圍攻懷慶,三月不克,也只好放棄城池,沿著太行山旁邊的羊腸小道進入山西,繼續摘桃(攻佔城池),接著扔挑(放棄城池)。9月,北伐軍在洪洞分兵兩路,進入直隸,威脅北京,給清朝廷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太平軍北伐清朝勢如破竹,逼近北京後,為何不戰自退?

林鳳祥的影視劇形象

林鳳祥、李開芳等領導的北伐軍轉戰半個中國,歷時三個月,雖然屢克城池,卻又不斷放棄,沒有建立根據地,他們只顧著向北京發動進攻,兵力因此不斷耗損,戰鬥力也不斷下降。

而坐鎮南京的洪秀全、楊秀清等也不曾派出增援部隊,於是乎,北伐軍就成了一個越飄越遠、越飄越高、擺動愈加激烈的風箏。而今,北伐軍朝思夜想的北京就在前方,他們卻無能無力,10月,北伐軍掉頭東進,先攻陷滄州,後進逼天津。此時,北方進入冬季,天氣轉冷,生活在南方的北伐軍難以適應當地寒冷的天氣,戰鬥力自然就進一步下降了。

對北伐軍來說,雪上加霜的是,清朝廷為擺脫近在遲尺的危機,也調動了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北伐軍進入直隸後,咸豐帝緊急任命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掛名統帥),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實際統帥),對北伐軍發動了進攻。1854年2月,北伐軍在僧格林沁的猛攻下,被迫放棄獨流和靜海兩個據點,南逃阜城。僧格林對北伐軍緊追不捨,又猛攻阜城,5月,北伐軍被迫放棄阜城,南逃連鎮。在連鎮,林鳳祥和李開芳決議分工合作,前者堅守城池,為後者突圍牽制蒙古騎兵的追擊。李開芳率領少量軍隊突圍,抵達馮官屯後,被清兵團團包圍,再也走不動了。

從此,林鳳祥和李開芳一邊各自堅持令人絕望的戰鬥,一邊等待援軍的到來。

太平軍北伐清朝勢如破竹,逼近北京後,為何不戰自退?

洪秀全等得知林鳳祥和李開芳等在天津失利後,方才調兵遣將,讓黃才生、陳仕保等五位將領救援北伐軍。

這支北伐軍在1854年春,從安慶北上,起初進展順利,北渡黃河,並在當年4月攻佔山東臨清,他們只要繼續北上,就有與林鳳祥、李開芳等將領會師的可能。而此時的李開芳能不能自保便是一個問題,更不用說出兵接應援軍了,加之清兵連戰皆克,士氣正盛,援軍在臨清全軍覆沒,黃才生、陳仕保等四將陣亡,只有許宗揚僥倖逃回南京。洪秀全等經此大敗,徹底放棄救援林鳳祥和李開芳等將領的想法,接下來,李開芳只能靠自己了。

太平軍北伐清朝勢如破竹,逼近北京後,為何不戰自退?

僧格林沁的影視劇形象

1855年3月,僧格林沁攻陷連鎮,凌遲處死林鳳祥。5月,僧格林沁又攻陷馮官屯,俘虜李開芳,李開芳被送到北京後,亦被凌遲處死。至此,歷時兩年的太平天國北伐徹底結束,也徹底失敗。

探討太平天國北伐失敗的原因:一在洪秀全等產生輕敵思想,急於求成。二在洪秀全等沒有制定戰略規劃,依然讓北伐軍採用流動作戰的方式。

北伐軍雖然英勇無畏,屢戰屢勝,但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北伐軍深入敵境的同時,但也逐漸陷入了清兵的層層包圍中,於是,失敗成為必然,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了。不過,林鳳祥和李開芳等北伐軍將士能在令人絕望的戰爭中繼續頑強戰鬥,精神確實可嘉,令人瞻仰!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後臺留言,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