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詩是曹丕、曹植兄弟反目時,曹丕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成的,不然就要殺掉他。

儘管曹植憑藉著自己敏捷的思維和極高的才華完成了這個要求,曹丕卻並沒有被這首詩感動,停下為難曹植的行為。在之後,曹丕又多次提出稀奇古怪的要求,讓曹植做詩。曹植每次都能完成曹丕的命題,躲過哥哥的刁難。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建安之子,風骨天成

東晉時期的著名文學家謝靈運在回顧歷史的時候曾經感慨“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

謝靈運本就是當世大能,才華橫溢,能讓他發出如此誇張的感慨,足以見得文人墨客對曹植有多推崇備至。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曹植,字子建,生於公元192年,是三國時期魏國首領曹操和卞皇后生的第三個兒子。曹操一生共有二十五個兒子,除了一些夭折的,大多數都跟隨在他身邊南征北戰,出謀劃策,是他的得力助手。

曹植的哥哥,曹丕的弟弟曹彰就是一員猛將,不擅長寫文章,卻擁有過人的力量,甚至可以和猛虎肉搏。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曹丕則文武雙全,從小就博覽群書,對諸子百家的理論成竹在胸,能夠很好的幫助父親處理政事。

而曹植的能力也十分突出,他有極高的文采,能夠妙筆生花,著得一手錦繡文章。無論是亂世還是盛世,字句都可以如刀劍一樣尖銳,既可以救人也可以傷害人。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況且,曹植因為自身的才華而備受當時的文人推崇。

可以籠絡文臣,這是曹操十分願意看到的局面。曹操常常校考曹植文章,曹植每每對答如流,曹操對此很是滿意。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曹植身上自有一種文人風骨,生性不喜奢華,對奢侈貴重的服飾和鋪張浪費的宴席毫無興趣,頂多和同為文人的友人遊山觀水,常常因此有所感悟,這樣節儉的性格非常符合曹操心意,曹操越發的看重他。

曹植十五歲的時候就跟隨曹操東征海賊,二十歲的時候就被曹操封為平原侯,可以說是深得曹操的寵愛。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他的存在,甚至威脅到了身為嫡長子的曹丕的太子之位。曹操一度因為曹植的才華而想立他為太子。

曹丕對此耿耿於懷。

漸失榮寵 抑鬱傷感

曹植確實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可他同時也有一個恃才傲物之人共有的通病,那就是性格自由散漫,放浪形骸。

這樣的性格放在一個文學家身上,是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人稱道的,可一個政治家卻不能這樣。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曹植鍾愛飲酒,不願意約束自己,因為喝酒誤事後也不知悔改,這讓曹操對他的喜愛開始冷卻。

與此同時,曹丕卻嚴於律己,努力將自己變成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兩相對比之下,曹操最終決定,

還是讓嫡長子曹丕當太子。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此時,曹植還未完全失去曹操的寵愛,直到後來發生了兩件事情,讓曹植徹底失去了曹操的重用。

一次是他乘車擅開司馬門,還有一次,曹操讓他帶兵打仗,他卻酗酒嚴重,沒有辦法完成使命。從此以後,曹操不再對他青眼有加。

曹植與曹丕的仇恨由來已久,根據一些歷史記載,

除了皇位之爭,曹植與曹丕還有一些私仇。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傳聞曹操攻破鄴城之後,俘虜了袁紹的二兒媳婦甄宓。在一些小說的描述中,曹操用刀撥開甄宓的亂髮,只見一張光彩照人的面龐,讓人忍不住屏息凝視。

在野史中,曹操、曹彰、曹丕和曹植都被她的美貌所震驚,想要擁有她,甄宓傾慕曹植的文采,同他私定終身,曹丕卻看出了父親的心意,假裝對甄宓無動於衷。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最終,陰差陽錯,曹操將甄宓賜給了曹丕。

很多年後曹丕對甄宓愛曹植一事依然耿耿於懷,最終殺死了甄宓,又數次刁難曹植。曹植為此寫了一篇聞名千古的佳作洛神賦,將甄宓比作水畔的神女,高貴且遙不可及。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不過,並沒有任何正史能夠證明這段故事的真實性,洛神賦的原型到底是不是甄宓也確實無從考證。

屢被刁難 鬱鬱而終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如願以償當上了魏王,尤不滿足,又廢除了漢室,登基為帝。

而擁有文人思想的曹植卻對此接受不能,他和友人穿上了喪服,悼念心中正統的滅亡。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曹丕知道了曹植的行為,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幾欲殺死曹植洩憤。奈何二人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二人的母親絕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手足相殘,曹丕忍氣吞聲,卻又忍不住對他時時為難。

除了眾所周知的七步成詩,還有一次,曹丕強迫曹植同自己出行,

看到路上有兩頭牛在對峙,就要求曹植用“牛”作為主題作詩一首,卻又不許在全文中出現一個“牛”字。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曹植略加思索,當即出口成章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熬骨。相遇塊山下,焱欠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這首詩被記錄下來,流傳於後世,很多文人學者對此評價極高,愛不釋手。

如果說七步詩中,曹植意在喚醒兄長對自己的親情,使自己免於一死。

這首關於牛的詩就是帶著十足的幽怨和不服氣了。

他依然不覺得自己不如曹丕,不服氣繼承父親王位的不是自己。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曹植做出了詩,曹丕沒有理由繼續為難他,心中卻更加生氣了。即使曹丕登位已成為了無法扭轉的定局,他二人已經沒必要再爭奪下去,曹丕和曹植的感情卻依然毫無可能修復,甚至越來越差。

黃初七年,曹丕因病去世,他為了皇位謀劃半生,對親人、對愛人都多有猜忌,永遠在揣度別人的用意,最終卻並沒有當上幾年皇帝,甚至比曹植去世得還早。

曹丕遇兩牛打架,故意讓曹植作詩,不能帶“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又過了六年,四十一歲的曹植也因病而終,結束了自己多愁多思的一生,溢號“思”,後世稱其為陳思王。

至此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一門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都陷入長眠,成為歷史上的一枚符號,一把鉛字,供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