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三次北伐都失敗,他的目的就是廢掉當今皇上

桓溫三次北伐都失敗,他的目的就是廢掉當今皇上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譙國龍亢縣(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權臣,晉明帝司馬紹女婿,宣城太守桓彝長子。

桓溫未滿週歲時,他的父親的朋友溫嶠見了他說:“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後聞其聲,又說:真英才也,桓溫之父桓彝因為兒子受到溫嶠的賞識,給他取名叫桓溫。

桓溫十五歲時父親被韓晁害死,當時涇縣縣令江播也參與了此事,桓溫頭枕刀戈,眼流血淚,立志為父報仇。桓溫十八歲時聽聞江播已死,他的三個兒子為他居喪,桓溫認為時機成熟便謊稱是弔喪的客人,前來尋仇,江播的三個兒子也害怕桓溫來報仇事先將刀藏在手杖裡,用來防備桓溫。桓溫借弔喪之名,先將大哥江彪斬殺於屋內,江彪兩個弟弟也被桓溫追上殺死,時人稱讚其忠勇可嘉。

桓溫三次北伐都失敗,他的目的就是廢掉當今皇上

父仇得報的同時,他也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機遇,迎娶了晉明帝的女兒南康公主。東晉建國以後,大大小小的叛亂從沒停過,而且重要兵權都在外人手裡,晉明帝需要一個能統兵打仗的自己人。

桓溫三次北伐都失敗,他的目的就是廢掉當今皇上

永和五年(349年),北方混亂,晉國徵西大將軍桓溫請命北伐。

第一次伐前秦開國君主苻健。永和十年(354),桓溫率水陸兩軍進攻前秦。在藍田大敗秦兵,轉戰至灞上,離長安已很近。苻健與老弱六千固守長安小城,發三萬精兵拒溫。桓溫缺乏堅決收復失地的決心,又想等到麥熟,就地取糧,遲遲不渡潮水進攻長安;後來前秦割了所有的麥子,堅壁清野,桓溫軍糧食不繼,只好徙關中三千餘戶退兵。

桓溫三次北伐都失敗,他的目的就是廢掉當今皇上

第二次伐羌人姚襄。永和十二年(356),桓溫自江陵北伐,進入洛陽。昇平五年(361),又派兵破前燕軍,取許昌。次年,上疏東晉朝廷,建議還都洛陽。但是東晉在江南統治已經近50年,地主大族們子孫繁衍,不願離開家園回到動亂的北方。不久,桓溫回到南方,洛陽被前燕慕容氏所佔。

第三次伐前燕慕容氏。太和四年(369年),桓溫再次率軍北伐,因求功心切,在糧草沒有準備充足的情況下領兵攻打前燕,起初的數月晉軍攻勢強勁,打得燕國毫無還手之力,可是不久,桓溫的糧道便被切斷,晉軍陷入了無糧的困境,第三次北伐就此流產。

桓溫經歷三次北伐,但都失敗。他認為失敗的根源,正是昏庸無能的皇帝司馬奕造成的,他想取而代之,對下屬說:“做人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

桓溫三次北伐都失敗,他的目的就是廢掉當今皇上

太和六年(371年),建康城忽然謠言四起,說皇帝不能生育,讓男寵相龍與宮中嬪妃生下了三個皇子,還想讓他們日後繼承皇位,動搖皇家基業。司馬奕雖然碌碌無為,但是即位這些年來謹言慎行,怎麼會有這種醜事發生呢?其實這一切都是桓溫一手策劃的,他的目的就是要廢黜當今皇上,最後以太后的名義廢掉了司馬奕。把司馬奕貶為海西公,以此樹立威名,並擁立曾經支援過自己的會稽王司馬昱為帝,是為晉簡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