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公元1402年,南京城外死屍遍地,一批又一批的建文舊臣被屠戮殆盡。

“恭請燕王陛下登基”“皇帝陛下萬歲”一句接著一句的話語,正在迎接著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這一年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建文皇帝的削藩逼迫下,不得不帶領全家人造反。這場著名的靖難之役,

在持續4年以後終於結束。同時在這一年中國迎來了著名的永樂大帝,開啟了永樂盛世。

在靖難之役結束以後,除了不知去向的朱允炆外,

朱棣是怎樣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的?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一、故事的開頭

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根繩,

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莫過於大明王朝。如果用一句話形容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最為合適不過,這個持續了將近300年的王朝,到如今仍被後世銘記。

說起明朝的每一任皇帝,可謂是既有過也有失,但歷史上討論最多的,便是永樂大帝朱棣。

關於朱棣的說法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在位22年,勵精圖治,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永樂盛世。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然而也有人認為朱棣目無三綱五常,不顧親情奪了自己侄子的江山,這是無法原諒的。放在當時的角度來看,

朱棣的做法可能會受到很多人的不理解,但卻能使國家穩定繁榮。

當造反成功以後,朱棣更是殫精竭慮,不敢荒廢政務。

然而對於太子朱標的妻子和兒子,歷史記載朱棣欺負嫂子以及殺盡侄兒,絲毫沒有丁點的憐憫。這和平日一向對大臣和兒子溫柔謙讓的帝王,完全不是同一個人。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這一切還要追溯到朱元璋活著的時候,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了大明王朝。由於古代所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度,大兒子朱標就理所應當地成為了太子。

關於朱標我們或許都有所瞭解,在父親還在前線打仗的時候,朱標就已經坐鎮大後方為父親排憂解難了。

這位太子從小就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後世也被學者稱為所有王朝中最有權力的太子。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山河月明》受到了觀眾的一度好評,劇中朱棣朱標的關係也正如歷史所講的那樣,這位四弟一直對大哥畢恭畢敬,不敢有任何的不敬。

對待大哥的兒子和妻子,朱棣也是謙讓禮貌。

可老天給大明王朝開了一個玩笑,公元1392年朱標突發暴病身亡,年僅37歲就拋下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一度把大兒子朱標作為接班人來培養的朱元璋,等到的只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結果。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國不可無儲君,由於對大兒子朱標太過於喜愛和想念,父親並沒有在剩下的兒子中挑選,而是選擇培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對於朱元璋而言,總能從皇太孫的身上看到大兒子的影子。

過了6年以後,朱元璋薨逝,這位被指定的繼承人建文皇帝朱允炆上線。從此大明王朝迎來了第二位皇帝,剛剛上任,建

文皇帝為了集中皇權開始大肆地削藩,不惜殺掉了自己的親叔叔。

也就是從這裡開始,當時的燕王朱棣不得不起兵造反。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二、持續4年的靖難

很多學者認為,建文帝削藩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出於統治階級的眼光來看是好的。

但聽信了身邊臣子的讒言,採取的手段十分狠毒,絲毫不講任何的親情。

朱棣在面對這樣的情況,與其坐等被莫名其妙地屠殺,還不如造反。公元1399年朱棣打著“清君側、除奸臣”的口號,起兵靖難開啟了4年的造反之路。

史書記載,剛剛起兵的時候燕王只有1萬兵力,朝廷有足足60萬軍隊。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這樣一個人數差和力量差的對比,根本沒有勝算。可歷史選擇了讓朱棣贏,建文帝派遣老將耿炳文和李景隆前去剿滅

。令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僅僅用了4年時間朱棣就一路過關斬將,直取京師南京。

之後就出現了文章開頭所講的,公元1402年朱棣率大軍直入南京,建文一朝的舊臣幾乎被斬盡殺絕。特別是建文皇帝身邊的三大寵臣,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全部被誅九族,

以此可以看出朱棣對這些權臣的憎恨。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然而最為重要的建文皇帝不知去向,有的學者認為朱棣在破城以後,皇帝不堪接受凌辱舉家自焚,也有的學者認為皇帝為了活命逃亡海外。

史記上記載,朱棣在得知此事以後,一直在尋找侄子的下落。

其中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也和尋找建文皇帝有一定的關聯,

由此可以看出對於這位侄兒的“重視”。除去消失不見的朱允炆,他的三個弟弟和母親呂氏,都悉數被朱棣所擒獲。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我們先來說呂氏,呂氏是太子朱標的第二夫人,第一個夫人常氏在之前由於難產去世。這位呂氏歷史記載溫柔賢惠,先後給太子朱標生下了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

最後一個小兒子剛剛出生便夭折了。

在朱允炆登基以後,自己的兩個弟弟也被封為了親王

,自己的母親也成為了皇太后。朱棣入主南京以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忙著登基,而是第一時間去面見嫂子。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剛見到呂氏,朱棣就演起了戲來。他一邊嚎啕大哭,一邊說著:“我的侄兒,你四叔起兵靖難,完全是遵循你皇爺爺的祖訓啊。”

坐在一旁的呂氏,深知這是演給自己的,卻只能選擇無動於衷。

呂氏面對的這一切,只能是保持沉默,生怕說錯話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此時朱棣也明白,這江山是靠自己造反得來的,並非是順位繼承的。

按照制度自己根本沒有資格做皇帝,深知皇位是來路不正,在處理大哥妻子和兒子的時候便考慮得十分周到。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三、合理的安排

自打朱棣當上皇帝以後,在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經過慎重的考慮。

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做皇帝的好材料,為了安撫天下人的心,朱棣採取了休養生息的策略。

在朱棣登基僅僅5年,百姓的生活趨於穩定,達到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對於嫂子和幾位侄兒的處理,朱棣並沒有趕盡殺絕。

他先是將呂氏封為了懿文太子妃,永遠不能干涉朝政。

其他的幾位侄兒也採取降級的方式,老三朱允熥從吳王被降到了廣澤王,朱允熞從衡王被降到了懷恩王。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他們舉家前往封地的時候,朱棣擔心這些人會像自己一樣,從自己的藩地舉兵造反。因此朱棣立即命令讓他們回京師,再做之後的打算。

實際上是等兩個侄兒回到南京以後,方便被自己控制。

在等時機成熟以後,朱棣以兩位侄兒不守家法肆意妄為為由,

最終被貶為了庶人,此生不得出鳳陽府搬半步。

兩個侄兒在被囚禁以後,過上了豬狗不如的生活的。

第三子朱允熥在39歲的時候突發疾病身亡,史書上也沒有給出具體的病因。

很多人推測在被囚禁的時候,仍然不放心的朱棣決定趕盡殺絕,找人毒死了他。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也或許是因為和其父親朱標37歲暴病身亡,有著疾病遺傳的關係。在朱允熥死後的僅僅2年,第四子朱允熞在29歲去世,

史書上明確記載朱允熞在三哥去世以後,最終得了抑鬱症而亡。

最小的弟弟朱允熙上述部分沒有介紹,是因為當初念在年紀太小留在了京師,之後又跟自己的母親呂氏為太子朱標守陵。他的命運終歸和他的幾位哥哥一樣,在公元1406年,

朱允熙所居住的住宅莫名其妙的著火,16歲的他並未逃過這一劫便撒手人寰。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呂氏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摯愛的丈夫和兒子先後去世,只留下她體會這世間的冷暖事故。

她的命運是悽慘的,卻也是嫁給帝王家後所造成的悲慘命運,她一直陪著心愛夫君的陵墓到去世。

太子朱標所留下的幾個兒子,除了不知去向的朱允炆,其他人都英年早逝。

可悲可嘆,或許不是建文帝急著削藩,採用以仁政法治國,他們的命運也並非落到如此下場。

自古無情帝王家,這是封建社會經過無數次驗證出來的道理。

在權利和物質誘惑面前,親情就猶如一盤散沙,經不起任何的風吹浪打。

雖然史書有時候無法正確地記載當時發生的事情,但莫名其妙的大火和暴病而亡,一定是存在著蹊蹺的地方。

對於朱棣來說,幾位侄兒在世,自己這個皇帝就做得不踏實。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命運就是反覆無常沒有定數,若太子朱標順利地繼承皇位,就不會出現自家人相互殘殺的局面,大明王朝的命運也會改寫。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朱棣在位時期也開創了著名的永樂盛世,足以留下一段佳話。

在皇權面前,父子和兄弟之間為了爭奪皇位的例子大有存在。昔日隋朝隋煬帝為了登基,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

然終成帝王的隋煬帝開科舉挖運河等偉大成就,足以威震華夏青史留名。

昔日唐太宗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親手射殺大哥,逼迫自己的父親禪位

。讓而唐宗成為了後世無數君王所效仿的榜樣,貞觀之治足以展現大唐帝國的風采。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福所禍所依,禍兮福所倚”福與禍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會有壞的一面。

從歷史角度來看,建文帝的做法的確是正確的,只不過太過於倉促慌忙。春秋戰國這段歷史證明,地方諸侯對中央所形成的隱患,

必將會呈現合久必分的形式,這也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若建文帝不採取削藩的做法,也可能會落得一個東漢末代漢獻帝的下場。

無論是採取哪一種方式,所帶來的結果必將會伴隨著親情之前的破裂、君臣之間的猜疑、無盡的殺戮。

靖難之役後除朱允炆外,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女的?

總結

生於帝王家往往是和運氣有著直接的關係,若生逢亂世,那有可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最後也會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

若生逢盛世,自然是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青史留名被後人銘記。

歷史終究會朝著向前的方向發展,任何人都無法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生活在今天的時代,

我們更應該以史為鑑,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前人犯過的錯誤,後世不應該步其後塵,反而加以思考。

在自己遇事不決的時候,歷史或許是你的人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