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真的是自請貶黜嗎——漫談電視連續劇《清平樂》背後的史實

晏殊真的是自請貶黜嗎——漫談電視連續劇《清平樂》背後的史實

《清平樂》海報

在熱播歷史大劇

《清平樂》

中,晏殊在宋仁宗生母李宸妃病逝後自請貶黜,出知州府。

歷史真的如此嗎?

顯然不是,這是電視劇出於劇情需要和人物塑造而做的虛構。

歷史真相是,在李宸妃去世前,宋仁宗壓根兒不知道她是自己的生母。而在太后劉娥去世後,宋仁宗把朝廷領導班子6名成員全部撤換了。

到底怎麼回事呢?我們慢慢聊。

晏殊真的是自請貶黜嗎——漫談電視連續劇《清平樂》背後的史實

《清平樂》劇照

先說“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這個故事在民間傳播廣、影響大,甚至把歷史真相逼到了牆角。

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宋真宗時,劉妃與內監郭槐合謀,用剝皮的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男嬰,李宸妃隨即被打入冷宮。宋真宗駕崩後,仁宗趙禎即位,包拯奉旨赴陳州勘察國舅龐煜放賑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併為她平冤,迎李妃還朝。

這個故事一波三折,極具戲劇性,又牽扯到大宋的廉政明星包拯,被後人競相傳頌,在民間影響很廣泛。

可歷史真相併非如此。

包拯在宋仁宗登基的第六年(1027)進士及第,直到慶曆三年(1043)才擔任監察官,哪有機會為李宸妃主持公道?

這個故事不單單假,而且讓劉娥蒙冤。

冤!劉娥比後來的竇娥還冤,就像名將潘美被汙名化成為演義、小說裡的奸臣“潘仁美”一樣。

真實情況是,李宸妃本是劉娥的侍女,因侍寢於宋真宗而懷孕。男嬰出生後,宋真宗對外聲稱是劉娥所生,並由劉娥養育,將劉娥封為德妃,後來封為皇后。而李氏只封為崇陽縣君,後來才陸續晉封為才人、婉儀。宋真宗駕崩後,劉娥成為皇太后,她將李氏晉升為順容,並將李氏的弟弟李用和召至朝廷任職。明道元年(1032),李宸妃病重,劉娥晉封李氏為宸妃,但李宸妃在冊封當日病逝了。

怎麼樣,劉娥雖然至死都沒有讓李宸妃、宋仁宗母子相認,但對待李宸妃還算有情有義。而且李宸妃病逝後,她在宰相呂夷簡的勸導下,同意喪事從厚。

晏殊真的是自請貶黜嗎——漫談電視連續劇《清平樂》背後的史實

宋仁宗(圖片來自網路)

宋人邵伯溫的

《邵氏聞見錄》

記載了此事一些細節。

李宸妃病逝後,皇太后劉娥不想聲張,打算按照一般嬪妃的規格辦理喪事。

呂夷簡建議隆重治喪,劉娥當時不理解,反而責怪呂夷簡離間她與宋仁宗的母子關係。呂夷簡暗示說,如果太后為劉氏今後考慮,請隆重治喪。劉娥慮及劉氏後人的處境,只好同意呂夷簡的要求,從厚治喪。

呂夷簡於是吩咐內臣嚴格按照應有的禮儀重殮厚葬。

李宸妃的下葬給晏殊帶來了一個差事——

奉詔撰寫墓銘

晏殊真的是自請貶黜嗎——漫談電視連續劇《清平樂》背後的史實

晏殊(圖片來自網路)

《老子》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一貫沉謹的晏殊或許沒有想到,撰寫墓銘貌似輕鬆,其實暗藏重重殺機。

他雖然深得太后和天子賞識,但機會和風險如影隨形,天恩難測,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當時,皇太后劉娥準備將李宸妃系宋仁宗生母的事實徹底隱瞞。宰相呂夷簡、皇叔燕王趙元儼,竟然沒有一人敢挑明真相。

於是,晏殊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是裝糊塗還是挑明真相?

挑明真相勢必惹怒一手遮天的皇太后劉娥,後果不堪設想。而裝糊塗也有風險,一旦宋仁宗得知真相,自己肯定難辭其咎。

怎麼辦?怎麼辦?!

思之再三,他在墓銘中寫了“五嶽崢嶸,崑山出玉。四溟浩渺,麗水生金”等暗示性語句,但對真相仍保持沉默。

試想,假如他不考慮皇太后劉娥的感受,貿然捅破真相,將承受怎樣的後果呢?

離間太后和皇帝母子關係的罪名無論放到誰身上,都難以全身而退,不可能像上次外放州府那麼簡單。

因劉娥權傾天下,晏殊給李宸妃撰寫的墓銘當時沒有引發任何後果。

這年的八月,晏殊被重新任命為樞密副使,但還沒有來得及上任,四天後即改任參知政事。三個月後,又加封尚書左丞。

尚書左丞在宋朝前期無職事,為文臣遷轉官階,暫且不論。但參知政事是名副其實的宰執,“為副宰相之職,與宰相同升都堂議政事,如宰相闕,則輪日執宰相筆,行相事”。

毫無疑問,倘若劉娥身體健康,晏殊的前途一片光明。儘管這年十二月,他還因為諫阻劉娥服袞冕饗太廟而惹得劉娥頗為不快。

劉娥拜謁太廟之議發生於明道元年十二月。

這是劉娥垂簾聽政的第十一個年頭,宋仁宗已經二十三歲了。

晏殊真的是自請貶黜嗎——漫談電視連續劇《清平樂》背後的史實

《清平樂》中的宋仁宗(王凱 飾)

此時,劉娥權勢熏天,想要披穿皇帝服飾拜謁太廟。大臣紛紛勸阻,晏殊是領頭人之一,此外還有禮部侍郎薛奎、宰相呂夷簡等人。但劉娥堅持己見,在次年三月拜謁太廟時,只是將天子拜謁太廟穿的十二樣服裝減少了三樣,並在太廟文德殿接受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接著還政於宋仁宗。

從晏殊諫太后服袞冕饗太廟這件事情看,至少說明他

操守氣節仍在,不為威權所迫

儘管當年因諫阻張耆任樞密使惹來的麻煩記憶猶新,他還是選擇真理和良心,把一貫的“圓融”、“周慎”風格和偶有的“明哲保身”思維拋之腦後。在他看來,三年前的“冬至立仗”事件只是小事,不值得因此開罪皇太后劉娥,而這件事關乎重大,決不能妥協。

明道二年(1033)三月,皇太后劉娥駕崩。

作為一個執掌皇權十多年的女強人,她的去世讓朝堂上風雲再起。

燕王趙元儼很快向宋仁宗挑明瞭真相。

宋仁宗如夢方醒,原來李宸妃才是自己的生身母親!啊,原來朕給劉娥當了二十四年的假兒子,反而把親媽李宸妃扔在一邊。天理何在!

真相大白後,晏殊身上的壓力驟然增加。

再無掣肘的宋仁宗,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愛和恨。

晏殊真的是自請貶黜嗎——漫談電視連續劇《清平樂》背後的史實

《清平樂》中的晏殊(喻恩泰 飾)

劉娥去世的第二個月,晏殊遭遇仕途上的第二次外放,目的地是亳州(今安徽亳州市)。

晏殊此次被外放的原因迷離撲朔。

其中的一個說法是,晏殊撰寫李宸妃墓銘時,掩蓋了她是宋仁宗生母的事實,宋仁宗得知實情後震怒。

單單從理由上看,晏殊撰寫的墓銘足以讓宋仁宗記恨而招致外放。但倘若真是這個原因,為什麼呂夷簡、張耆、夏竦、陳堯佐等太后核心舊臣均遭外放?

他們至少沒有撰寫墓銘吧。

宋人李心傳在《舊聞證誤》中質疑道:“四月己未,宰相呂夷簡判澶州,執政晏殊等五人皆遷一官,罷恐非緣志文事也”。

顯然,李心傳認為撰寫墓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宋仁宗和章獻太后劉娥處得還好,但直到劉娥駕崩,他才知道生母竟然不是劉娥,而是李宸妃!可恨之極,自己登基皇位,生身母親卻依然在忍氣吞聲,惟恐說破真相,影響自己的皇位,這是多麼偉大的母愛啊!

晏殊真的是自請貶黜嗎——漫談電視連續劇《清平樂》背後的史實

《清平樂》劇照

每每念及此事,宋仁宗便肝腸寸斷。對劉娥的怨恨和憤怒可想而知,由此遷怒於太后一黨舊臣何嘗不是情理之中?

假使這是主要原因,晏殊作為李宸妃墓銘的執筆人,列入大臣外放名單毫不意外。古人對墓誌銘非常看重,不管有什麼客觀原因,你晏殊的筆下沒有挑明李宸妃和宋仁宗的母子關係是不爭的事實。何況,宋仁宗還念及舊情,考慮距離京城遠近,對他高抬貴手,改到相對距離開封更近的亳州任職。

毫無疑問,這是晏殊仕途中的又一次比較大的挫折。

但聊以自慰的是,這次的情況與上次被貶略有不同,上次形單影孤,此番成群結隊,而且亳州距離開封只有四百多里。

這一年,晏殊四十三歲,雖說少年得志,卻在政壇經歷了兩起兩落,箇中況味恐非三言兩語所能道。一年前,他健毫在握,洋洋灑灑,寫了李宸妃墓銘,贏得一片喝彩。可時過境遷,那篇墓銘反而為其坐實了太后舊黨之議。

都說男人四十不惑,或許晏殊能夠坦然面對,或許臨行之前心有不甘。自己天聖六年才從應天府還朝,到現在還不足五年,怎麼又開始倒黴了?

也許,這是命運使然!不必談什麼對錯,對和錯本來就在不斷髮生變化;不必信什麼恩寵綿長,幾曾見過不謝的鮮花,只知伴君如伴虎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不必太執著,不必留戀政事堂,甚至不必留戀東京開封,放下吧!

況且,這次六名宰執一同外放,其中趙稹、範雍以年過古稀之高齡分別外放河中府、陝州,自己年齡最輕,正值壯年,何所懼哉!

圖書推薦

晏殊真的是自請貶黜嗎——漫談電視連續劇《清平樂》背後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