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年的五胡十六國:前秦曾佔據天下三分之二,後趙也有希望統一

西晉簡直就是一個打醬油的王朝,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公元280年,司馬炎滅亡東吳,完成了天下一統。

可問題是,到了公元291年,司馬炎去世以後的第二年,便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八王之亂。司馬家的8位王爺,輪番上陣,把天下攪和得亂七八糟。

所以說,統一的西晉王朝,只有11年的安寧時間。你以為東晉的表現就會很好嗎?當然沒可能!104年的東晉王朝,也是打醬油的存在。

公元304年,五胡亂華拉開序幕。北方的胡人浩浩蕩蕩地南下,席捲中原大地。其中匈奴、鮮卑、羌族、氐族、羯族等胡人,實力強勁,建立了各自的王朝。

我們可以簡單羅列一下:

5大涼國: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

4大燕國:前燕、後燕、南燕、北燕。

3大秦國:前秦、後秦、西秦。

2大趙國:前趙、後趙。

還有大夏和成漢等政權,共計16個割據政權。

除此以外,還有西燕、代國、段齊、吐谷渾、前後仇池、冉魏等政權,因此遠不止16個。所謂十六國,只是史學家根據實力強弱,粗略統計的。那麼問題來了,這16國裡,究竟有哪些具備統一天下的資質呢?

135年的五胡十六國:前秦曾佔據天下三分之二,後趙也有希望統一

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自立為“漢王”,建立“漢”政權。此後他的從子劉曜繼位後,將國號改為“趙”,史稱前趙,或者漢趙。

公元304年,氐族人李雄,在四川建立了“成”政權,他的堂弟李壽繼位後,將國號改為“漢”,因此史稱成漢政權。公元318年,西晉滅亡的第二年,張軌建立了前涼,這是一個漢人政權。公元337年,鮮卑人慕容皝自立為燕王,建立了前燕。公元351年,氐族人苻健自稱秦王,建立了前秦。公元407年,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了大夏政權。

從時間上來看,前趙和成漢政權,是最早一批建立起來的。早在八王之亂還沒結束的時候,人家就起兵創業了。這難度係數的確不是一般的大。

尤其是前趙政權,劉淵剛起兵的時候,為了名正言順,自稱冒頓單于和漢朝公主的後裔,將蜀漢後主劉禪奉為孝懷皇帝。這一招很管用啊,大量中原士族選擇投靠劉淵。

最終劉淵的兒子劉聰,攻入長安,在公元317年滅亡了西晉王朝。作為西晉終結者,前趙實力強勁,完全有可能統一天下。

只不過很可惜的是,他們連洛陽都沒能打下來。劉淵的兒子劉聰死後,前趙更是出現了內亂的現象,實力嚴重受損。甭說統一天下了,就連過去的地盤,都沒能保全。那麼其他政權的表現如何呢?

135年的五胡十六國:前秦曾佔據天下三分之二,後趙也有希望統一

第一,成漢,沒希望。

成漢政權,雖然和前趙同時成立,可是他們的地理位置很尷尬,在蜀地。這地方來了以後。你就不想走了,因為太方便割據了。

因此成漢政權,一直都是一個偏安一隅的政權。他們仗著周圍都是大山,一直堅持到了東晉中期。所以說,他們是沒希望統一天下的。

第二,前燕,可惜了。

前燕剛建立的時候,實力強勁。燕王慕容皝打算入主中原,因此吸納了大量漢人士大夫,使得前燕具備了漢化的基礎。

到了慕容皝的兒子慕容儁登基稱帝,建立前燕帝國以後,更是佔據了幽州、冀州、青州等地,擊敗了後趙20萬大軍,自此挺進中原。

巔峰時期的前燕,的確有統一天下的志向。奈何既生瑜何生亮?同時期發展起來的前秦,實力更加強大。前燕就是被前秦給滅了。

135年的五胡十六國:前秦曾佔據天下三分之二,後趙也有希望統一

第三,前秦,最有希望。

後趙崩盤以後,苻健跑到關中,建立了前秦。關中是秦國的發祥地,所以大家到了這裡以後,都喜歡打著秦國的旗號創業。

到了天王苻堅上位以後,前秦迎來了全盛時期。他任用王猛為宰相,四處征戰,平定了北方各路諸侯,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仇池、代國等政權,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此後前秦再接再厲,又拿下了巴蜀和漢中,佔據了三分之二的天下。這個時候的東晉只剩下了當年東吳時期的地盤,完全不能和前秦相抗衡。

王猛臨終前,囑咐苻堅,千萬不要南下對東晉動武。苻堅因此忍了8年之久,只可惜全盛時期的前秦,太有希望統一天下了。因此8年後,苻堅選擇南征。

80多萬前秦大軍,對陣東晉8萬北府兵。結果淝水之戰中,前秦居然戰敗了!這可太讓人意外了,所以說前秦本是最有希望統一天下的那個政權,可惜出了意外。

第四,前涼,沒希望。

前涼,屁股後面還跟著後涼、北涼、南涼、西涼,雖然他們最後都涼涼了。但是過程還是比較精彩的。其中,前涼是五胡十六國中,唯二的漢人政權,還有一個是西涼。

不過從它們的名字,我就看得出來,這些小夥伴都沒有太大的出息。因為他們偏向於割據涼州地區,壓根就沒有進軍中原的意思。

前涼作為它們的老大,實際上表現已經很不錯了。由於是漢人政權,所以大量北方士族在沒有南下的情況下,選擇了遷徙到前涼。只可惜,受地域限制,他們沒可能一統天下。

135年的五胡十六國:前秦曾佔據天下三分之二,後趙也有希望統一

第五,大夏,沒希望。

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絕對是一個狠角色。當年赫連勃勃傾家蕩產,多虧他找了個不錯的老丈人幫他起家。結果這哥們直接把老丈人給宰了,吞併了老丈人的幾萬人馬。

此後赫連勃勃一直跟著後秦混,後秦國君姚興對他很不錯,可他偏偏還是選擇反水,搶佔了後秦大量地盤,從而建立了大夏政權。

這麼一個狠角色,在東晉名將劉裕攻入長安,滅亡後秦後,並沒有直接與劉裕交戰。而是坐等長安內亂。果不其然,長安內亂後,赫連勃勃趁機拿下長安,繼而奪取了後秦的所有地盤。

按照這麼個趨勢發展下去,大夏政權的未來不可限量。只可惜,“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赫連勃勃掛了!緊接著大夏就陷入了爭奪大位的內亂之中。因此大夏也沒啥希望。

135年的五胡十六國:前秦曾佔據天下三分之二,後趙也有希望統一

後趙、後涼、北涼、南涼、西涼、後秦、西秦、後燕、南燕、北燕。

說實話,不看別的,光看名字,就知道這幫傢伙多數都是打醬油的。比如說夾在中間的那4個涼國,壓根就不可能有一統天下的機會。實力和眼光都不允許。那麼剩下6個呢?

第一,後趙,還是有希望的。

劉淵的“漢”政權在劉聰死後,爆發了靳準之亂。這個時候劉淵的從子劉曜起兵平定了叛亂。他作為劉淵同族的後輩,按道理是沒有資格繼位的,可他偏偏佔了大位,還改國號為“趙”。

這麼一來,手握重兵,佔據河北的大將軍石勒,可就不答應了。論實力,石勒比劉曜強,論資歷,大家都沒有繼位資格,憑什麼你劉曜能繼位?難道劉淵絕後了嗎?

因此石勒也自立為趙王,建立了後趙政權。最初雙方都忙著搶地盤,沒工夫對峙。等到地盤接壤,沒地方發展以後,雙方終於幹架了。最終,後趙吞併了前趙。

因此當時的後趙,除了前涼沒有搞定外,基本搞定了北方大部分地盤,還是很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只可惜石勒死後,又發生了宗室內亂,石勒的侄子石虎上臺後,稍微穩住了一段時間。石虎死後,後趙宗室為了爭奪大位,大打出手,結果便宜了冉閔。

135年的五胡十六國:前秦曾佔據天下三分之二,後趙也有希望統一

第二、後秦,沒什麼希望。

說實話,後秦的開國之君姚萇,人品實在是太差了。當年苻堅平定姚襄以後,不僅沒有殺害他弟弟姚萇,反而給了他高官厚祿,還讓他帶兵。

結果等到淝水之戰結束以後,姚萇果斷反水,不僅殺了苻堅,而且吞併了前秦大部分地盤。關中之地都被後秦給霸佔了。

姚萇死後,他兒子姚興是一代明君,在他的努力之下,先後拿下了河東、洛陽等地。不過後秦在姚興晚年,先敗給了北魏,後遭到赫連勃勃的反叛,實力嚴重受損,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第三,西秦,根本不可能。

西秦是鮮卑人乞伏國仁建立的政權,實力實在是太弱了。先被後秦所滅,復國以後,又被大夏給滅了,壓根沒可能統一天下。

135年的五胡十六國:前秦曾佔據天下三分之二,後趙也有希望統一

第四,後燕、南燕、北燕,都沒希望。

後燕是這3個燕國裡,實力最強的一個。在淝水之戰後,前秦崩盤了,慕容皝的兒子慕容垂北上,建立了後燕政權。

由於慕容垂戰鬥力爆表,再加上他與丁零人、漢人合作,所以後燕的實力強勁。努力恢復了部分前燕的地盤,佔據了河北、山東等地。

只可惜,慕容垂創業的時候,已經61歲了,上天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說後燕在慕容垂死後,立刻就崩盤了。

後燕崩盤以後,就分裂成了北燕和南燕。

其中北燕只佔據了遼東的部分地區,由慕容垂的養孫慕容雲所建,慕容雲是高句麗人,又被稱為高雲,是個傀儡。實權在權臣馮跋手裡。他們實力太弱,最終為北魏所吞併。

南燕是慕容皝的小兒子慕容德所建,佔據了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算是慕容家族最後的吶喊了。只可惜他們的實力也不夠,劉裕北伐的時候,順手就把南燕給滅了。

整體來看,前秦是五胡十六國裡,最有機會統一天下的政權。結果偏偏因為一場淝水之戰一敗塗地,實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看了104年戲的東晉王朝,是絕對沒有希望的。

參考資料:《晉書》、《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