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怎麼處理屍體?其中一種令人作嘔,光是想想都吃不下飯!

古代打完仗如何處理屍體?其中一種很噁心,光想都吃不下飯

古代一次大型戰役中,往往敵我雙方人數眾多,那在對戰結束後成千上萬戰死士兵的屍骨又如何處理?是任其在戰場中被黃沙掩埋,還是有更系統

處理方式呢?

古代打仗怎麼處理屍體?其中一種令人作嘔,光是想想都吃不下飯!

唐代詩人王昌齡在《塞下曲》中寫道:“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足以見得,中國古代的戰場是極其殘忍而血腥的。而據史料記載,很多著名的戰役,死傷者無數,偌大的戰場之上,雙方士兵的遺骸枯骨、殘肢斷臂堆積如山。

比如霍去病就曾領兵數十萬前往焉支山追擊匈奴,最終大勝而歸,

只是

那整座山谷遍地橫屍,卻無人打掃。

直到一年之後,他再領兵回到此處,才發現山林裡已是白骨累累,場面十分悽慘壯觀,於心不忍的霍去病這才命手下士卒以軍旗、馬皮收斂這一山枯骨回鄉埋葬,而這也是那著名的成語“馬革裹屍”的出處及由來。但話說回來,中國古代大部分重要的戰役,其實多數發生在戰略及軍事要地,並不像霍去病追擊匈奴一般,位於人煙寥寥的塞外荒山,戰爭之後,這些戰場所在之地往往對獲勝方來說極其重要,不可能如“馬革裹屍”的典故那樣,人成千上萬的屍體肆意堆積,不去處理,那這時候古人一般怎麼做呢?首先咱們說對待敵方士兵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坑殺”。

古代打仗怎麼處理屍體?其中一種令人作嘔,光是想想都吃不下飯!

很多人一聽“坑殺”這個詞兒,先想到的必然是“活埋”的意思,也就是隨便挖個大坑,將敵軍士兵無論死活,盡數埋葬於此。可只要你稍微反推一下就能知道,這樣的理解是極其荒誕,不符合正常邏輯的,中國古代很多大型的戰役可謂死傷無數,參戰人員的數量甚至達到數十萬、近百萬之多,如果所謂的坑殺是挖坑將其埋葬,那得挖多大一個坑,又要耗費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啊?這對於原本因為戰爭損失慘重的軍隊來說,簡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既然坑殺並不是所謂的活埋,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選擇用這種方式處理敵軍屍體呢?

在《後漢書·袁紹傳》中曾經提到,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面對一支被迫投降曹軍的袁紹軍隊,曹操無情地使用了“坑殺”的方式,原文中記載為“盡阬之”;而在《史記》中,司馬遷亦用“阬”這個字,來形容秦趙長平之戰,白起為了節省資源和時間,坑殺近40萬趙軍士兵的著名事件。

古代打仗怎麼處理屍體?其中一種令人作嘔,光是想想都吃不下飯!

從這裡其實咱們就能看出,“坑殺”最早的寫法其實是“阬殺”,而所謂“阬”,實則乃高大的門樓、觀闕之意,並不是土坑的意思!也就是說將這些敵軍士兵的屍體壘成山丘狀,堆積在戰場道邊,覆土夯實,讓他們形成一座座如金字塔一般的屍堆,用於鼓舞己方士氣,同時誇耀自個兒的軍功。而坑殺的最殘忍之處並不是這個堆積屍體的做法,而是對敵方士兵、平民,死活不論,“盡數坑之”的行為和決策,如司馬遷這樣的史學大家在記錄類似的事件時,寫法一般都是傾向譴責的,足以見得他筆觸中對“坑殺”之行的鄙夷。

古代打仗怎麼處理屍體?其中一種令人作嘔,光是想想都吃不下飯!

而隨著朝代更替,戰場上的“坑殺”行為也逐漸有了一個更體面的名稱,叫做“京觀”,明朝末年史學家張岱,就曾在自己的著作《夜航船》裡,對京觀進行過深入淺出的介紹和剖析:“京,謂高丘也;觀,闕型也。古人殺賊,戰捷陳屍,必築京觀,以為藏屍之地。

古之戰場所在有之!”可見,在中國古代如“坑殺”、“京觀”這般,將敵兵屍體封土堆積成高冢,以炫耀軍功的行為比比皆是,十分常見。

而相對於敵方屍體,古代處理己方士兵遺體的方式當然溫和得多,一般有三種方法,首先是如霍去病“馬革裹屍”的典故形容的那樣,將士兵的屍骨帶回家鄉進行安葬,但這種妥善的處理方式,只適用於戰爭已趨於結束,軍隊即將衣錦還鄉之際。如果戰事依舊吃緊,很難有餘力協助大量遺骸回鄉,這時軍隊一般就會採取就地掩埋、安葬的方式,處理大量的戰死者屍身。

古代打仗怎麼處理屍體?其中一種令人作嘔,光是想想都吃不下飯!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因為傳統觀念及封建迷信,致使人們普遍不能接受以火葬的方式處理屍體,但早在春秋時期的典籍中已有記載,如果是面臨瘟疫橫行、病毒滋生,使環境及水源受到威脅的情況,不少軍隊最終也會使用火葬的方法處理大量的腐敗屍身,所以其實火葬自古就有,只是相對如今的普遍,那時候多表現為一種無奈之舉。

古代打仗,處理屍體的方式千千萬,有殘忍的坑殺,亦有無奈的火葬,那是否還有更奇葩的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畢竟古人的下限可謂無邊無際!在隋末唐初時,有一個割據一方的軍閥,叫做朱粲,安徽亳州人,趁著隋朝末年四方戰亂,自來野心頗大的朱粲也想分一杯羹,於是開始聚眾作亂,在隋政府應接不暇時,佔山為王,自稱迦樓羅王,亦被隋廷稱為“可達寒賊”。

古代打仗怎麼處理屍體?其中一種令人作嘔,光是想想都吃不下飯!

而朱粲這個人生性殘暴,並且還有一個非常惡劣的愛好,保你聽了一定吃不下飯,這個愛好便是“食人”!沒錯,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朱粲以吃人為樂,甚至在他率眾每攻下一座城池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掠奪城中資源,而是看城中細皮嫩肉的女子和小孩兒是不是充足。只要軍隊糧草供應稍有不足,他就會命手下先燒煮婦女、孩童來充飢,再不足則取戰敗城池的青壯男子及士兵食用,並經常對自個兒的部下說:“這天下再沒比人肉更好吃的食物,只要這敵方城鎮裡有人,咱們就永遠不必為飢餓發愁!”

也正因如此,他所經過之處,無一例外都會屠城食人,而與他交戰,最終敗下陣來的是敵方士兵,也幾乎都遭到了被烹煮、啃食的悲慘下場。因此朱粲所謂“中國版漢尼拔”、“古代第一食人魔”的諸多稱號,絕非浪得虛名!

古代打仗怎麼處理屍體?其中一種令人作嘔,光是想想都吃不下飯!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更別說是那個人倫綱常還未充足發展的古代社會,而即便放在如今,戰爭所帶給人類的同樣是無盡的血腥和傷痛,而這千百年來由無數傷痛匯聚成的戰爭史詩,又是否給此時身處和平年代的你,帶來了一些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