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最近熱播的諜戰劇《風起隴西》引起網友熱議,筆者也跟風追了一下,看完後也想吐一回槽。

該劇一改諜戰劇的老套路,把背景年代放到了三國,這一做法雖有新意,但也該有基本的誠意,那就是尊重歷史。

如果你拍的是《琅琊榜》之類的架空題材,咱也不說什麼,可你拍的是三國,大江東去的三國。

全劇之始,蜀漢為了刺探軍情特地成立了一個情報機構——“司聞曹”,之後的荒唐劇情由此展開。

比起“蜀漢司聞曹”這一神奇的存在,劇中地名、稱謂之類的小bug都不算什麼。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第3集,司聞曹派出的外勤荀詡,要以“鋤奸”的名義逮捕涉嫌通魏的谷正,谷正沒想到他為大漢出生入死,卻被組織判定為叛徒,內心悲憤難平,他受不了這種侮辱,當即握刀自盡。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看到這更覺得味道不對了——

這不是劉備、諸葛亮治下的蜀漢

編劇只知有魏蜀吳,但他沒弄明白的是,蜀漢的政治生態,跟曹魏、東吳不一樣。

蜀國自可以有李嚴、楊儀這樣的小人,但頂多只能以個人名義打打小報告、搞搞小動作,而堂而皇之的建立“司聞曹”情報機構,喊著“興復漢室”的口號,打著“鋤奸”的名義隨意抓人,劉備、諸葛亮絕不會允許。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情報機構實質是一種特務機構,設定特務機構,就是實行恐怖統治。

這種恐怖統治,魏國、吳國是有的,但蜀漢沒有,也不會有。

如果你好奇為什麼,我們先來看看蜀漢的建立者劉備是怎樣一個人。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雖然《風起隴西》劇裡沒有劉備,但劇裡的“司聞曹”是在劉備時期創立的,所以得先從劉備開始說。

先來看看劉備對於“背叛”他的人是怎麼處理的:

我們知道,關羽投降過曹操,還為曹操斬將立功,隨後又回到劉備身邊。按說投降過敵人,為敵人立過功,又從敵營歸隊的人,政治上是說不清楚的。但劉備對他沒有任何猜忌,繼續重用。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關羽圍攻襄陽、樊城期間,呂蒙偷襲江陵,南郡太守糜芳獻城投降,致使關羽敗走麥城,掉腦袋。糜芳的哥哥糜竺惶恐不已,把自己綁起來向劉備請罪,劉備卻不予治罪,待其如初。

劉備東征孫權,蜀官黃權曾勸劉備不要親征;劉備不聽,堅持親征,還令黃權率軍駐防江北,以防曹魏出兵。後來的劇情我們知道,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由於蜀道被吳軍阻斷,黃權無法回蜀,不得已而投魏。事後,有關部門依法要拘捕黃權家屬,劉備卻說,

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

。待黃權的家屬如初。

黃權投魏後即受到曹丕的重用,此時傳來黃權的家屬遇害的訊息,曹丕下令給黃權的家屬發喪,黃權勸阻道,

我與劉備、諸葛亮坦誠相待,互相信任

,這個訊息很可疑,請再等幾天,一定會有更準確的訊息。幾天後果然又有新訊息,黃權的家屬安然無恙。

接下來,再說說劉備建立的蜀國。

蜀國是三國裡唯一一個不殺功臣的國家。

先說魏國,兔死狗烹的事曹操沒少幹:官渡之戰後就殺了許攸,後來又逼死了不上道的荀彧,尚書令崔琰忠心耿耿,僅因在寫給朋友的信裡說了一句“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後被人舉報,曹操認為是誹謗而賜死;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毛玠,也被人誣告而惹怒曹操,曹操將他下獄,出獄後就病死了。

再說吳國,孫權年輕時還算清醒,到了晚年變得昏庸且脾氣暴躁,因聽信讒言想廢掉太子孫和,陸遜出於公心,上疏請他慎重考慮,孫權卻誤認為陸遜想挑唆他父子關係,多次派使者責問,陸遜氣憤而死。

孫權的孫子孫皓是有名的暴君,剛繼位時一副勤於政事的樣子,待權力鞏固後,逐漸露出了惡魔的本來面目,殺了當初擁立他的功臣張布。殺完還不算,故意問張布之女張美人,你父親哪去了?美人答,被奸賊害死了!孫皓怒而殺美人。

最後說蜀國,劉備、劉禪不是沒殺過人,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犯了重罪的,例如不救關羽的劉封,這個死有餘辜。

二是涉嫌造反的,益州人彭羕不受劉備重用,對馬超說“咱哥倆造反吧”(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馬超怕他玩真的連累自己,向朝廷告發,後來彭羕被下獄處死。

三是侮辱、誹謗國家領導人的,如多次譏諷劉備的星象術士張裕;曾被諸葛亮救過命,諸葛亮死後提出要慶祝一下的李邈;給皇帝造花邊新聞的劉琰(太后喜歡其妻子,留她在宮裡多住了幾天,劉琰懷疑妻子和劉禪有私)。

另外還有個叫雍茂的主簿,因反對劉備稱帝而被殺。你也許覺得有些過分,但也要看看形勢背景,當時漢獻帝已經禪位給曹丕,如果劉備不建立蜀漢,就等於承認了曹魏政權的合法性,這屬於大是大非,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也沒有太大問題。

以上六人,劉封算是有過戰功,但他的死是咎由自取,其他五個都只是普通官員。

從公元184年劉備掃黃巾起兵,到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劉備、劉禪父子從來沒幹過對不起功臣的事,從來沒有(可能有人會提魏延,魏延是被楊儀殺的)。

蜀漢的官員只要不是太作死,都能活的好好的,官位不低,俸祿不少。

哪怕是李嚴延誤了糧草企圖栽贓諸葛亮,廖立公然批評劉備、詆譭眾臣,這些犯到曹操手裡挫骨揚灰的重罪,在蜀漢這裡也僅是貶為庶人。

寬容下屬,善待功臣,這樣的蜀漢,怎麼可能設立特務機構,怎麼會施行恐怖統治?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說完劉備和他的蜀國,接下來再說說魏、吳兩國是什麼樣。

《風起隴西》中,魏國也有個特務機構,叫做“間軍司”,該間長官糜衝在國內佈滿眼線,隨意抓捕官員,這還真沒什麼問題,魏國的政治氛圍確實如此。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間軍司的原型,是曹操親自設立的特務機構——校事府。

曹操起兵之初,先後遭遇張邈、陳宮之叛,董承、種輯、王子服衣帶詔事件,多次陷於死地。為防止部下再度叛亂,曹操發明了特務機構——校事府,任命盧洪和趙達為校事官,刺探百官資訊(太祖欲廣耳目,使盧洪、趙達二人主刺舉)。

當然,校事工作是私底下進行的,見不得光,高貴計程車族是不屑於從事這種“偷聽” “刺探” “打小報告”的卑鄙勾當的,曹操所任命的校事官,只能是出身低微,且道德不佳,無所謂名節的小人、惡人。

在曹操授權下,這些人專職監察百官的一舉一動,把所見所聞報告給曹操,又趁這個機會添油加醋,顛倒黑白,給百官帶來的恐懼可想而知。

比如尚書令徐邈,工作乾的沒話說,就一個愛好——喝酒,儘管曹操頒佈了禁酒令,還是忍不住偷偷飲酒(私飲至於沈醉),很快就被趙達發現並告發,曹操立即下令逮捕徐邈,若不是將軍鮮于輔說好話,老徐可能就沒命了。

畫風是否有些熟悉?

大明的東廠也不過如此。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有曹操撐腰,兩個校事官無孔不入,無惡不作,以至於當時人們私下裡說,不怕曹公,就怕盧洪;盧洪還算好的,趙達可是要人命呢(不畏曹公,但畏盧洪;盧洪尚可,趙達殺我)。

主管法治的高柔曾對曹操說,官員們都有各自的職責,您讓盧洪、趙達探察百官,這不是對他們的不信任嗎?而且趙達等人憑著個人喜好作威作福,您應該好好管一管。

曹操回答說,我比你更瞭解趙達,他還是稱職的,事情總要有人做,秦朝的叔孫通不也任用盜賊嗎?

有意思,曹操拿盜賊來類比校事官,看得出他自己也看不上這些貨色。

後來趙達等人果然犯了貪汙罪,曹操殺了他們並向高柔道歉,但校事制度並沒有因此取消。

曹操去世後,曹丕建立魏朝,依然用校事官控制群臣,僅劉慈一個校事官,在曹丕初年就告發官民上萬次。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高柔又建議曹丕,我們應當把這些事調查核實後分類處理,如果是小錯,罰點錢就行了。

魏國第三任皇帝曹芳繼位後,校事官更是猖獗到了天怒人怨的程度。一個叫尹模的校事公然在眾目睽睽下行兇作惡,百官無人不恨。

程昱的孫子程曉看不下去,向朝廷上書說:

當初魏武帝(曹操)初創大業時,官職還不完善,民心也不安定,加上戰事不斷、軍旅辛勞,讓一些犯罪分子乘虛而入,不能不查處,於是設定了校事這一官職。武皇帝(曹操)對這一職務駕馭有方,他們也沒機會放縱和妄為。

校事制度雖然起到了作用,但只不過是權宜之計,並不是帝王治理天下的正確方法。

然而,這個臨時性職務後來卻得到了正式的任命,再往後就成了嚴重問題。如今這些校事所作所為,已經嚴重偏離了他們的本職,所查的官員不分行業和職責,只憑他們的個人喜好,法律就在他們的筆下編造,監獄就在他們家門口設立,完全不理朝廷的審訊程式。職務高的官員們羞於和他們為伍,隱忍不發作;職務低的官員們畏懼他們的氣勢,不敢提意見。在這種局勢下,撫軍校事尹模公然作奸犯科,這件事早已路人皆知,朝廷卻始終沒有處理他。

想我大魏國,外有公卿將領統管各官署,內有侍中尚書處理文書要務,司隸校尉督察京師,御史中丞統領朝政,這些都是高標準選拔出來的賢才,如果連他們都不堪職任,小小校事又何足信任?

設立校事的初衷是為國家,但事實上已經傷害了大臣們的心,何況他們的行為已經越來越過分,願朝廷糾正縱容他們的錯誤做法,及時對他們罷官免職。

朝廷也知校事制度種種弊端,礙於其為太祖曹操創的“祖制”,不好出這個頭。程曉上書正合時機,朝廷便取消了校事制度。

東吳這邊,孫權稱帝后也學著曹操設定了校事官。

孫權設定的校事官叫呂壹,刺探到了不少朝臣的隱秘,愈發受孫權器重。而後更加驕橫跋扈、目中無人,就連丞相顧雍與左將軍朱據,也曾遭到其誣告和攀咬。太子孫登屢次進諫,孫權都不採納,大臣們也都不敢進言。

吳國也不是沒有明白人,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掌權時,一度廢除了校事制度,不過孫皓即位後,很快又重置了校事官。

曹操最早創立校事制度是為了防止下屬叛變,但實際上,曹魏的內亂從未消停過。

建安二十三年(218)元月,耿紀與太醫令吉本、司直韋晃等發動叛亂,趁夜攻打許都,火燒丞相長史王必大營。這麼大動靜,但凡有一個校事官發現端倪,叛亂就不會發生。

你也許會問,既然校事制度弊大於利,為什麼曹操、孫權還要堅持呢?

曹操堅持校事制度,除了監視群臣之外,同時也有打壓、制衡士族的考慮。

劉秀建立的東漢是士族的樂園,二百年來,官位、地盤等資源一直被士族壟斷著,世代做官的制度是士族們賴以維繫自身地位的根本。

黃巾起義後天下大亂,以曹操為代表的寒族崛起,奪取州郡,甚至挾天子以令諸侯,搶奪了本該屬於士族的資源。

士族們自不服氣,我家幾代人的積累憑什麼輸給你閹宦之後?

於是他們將全部希望寄託在四世三公計程車族代言人——袁紹身上,希望他打敗曹操,將來不管天下還姓不姓劉,仍然是士族們的天下。

但很可惜,不是袁紹打敗了曹操,而是曹操打敗了袁紹。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寒族贏了,那麼二百年的遊戲規則也要變變了。

士族們捶胸頓足,好不容易投胎到公卿之家,兩百年都過來了,結果到他們這一代遊戲規則變了,痛苦和失落可想而知。

底層階級的上位,對於既得利益集團往往是滅頂之災。朱元璋當皇帝以後,為防止豪族勢力擴張,下令把江南的豪族地主全部遷徙到鳳陽,這些地主們留戀原來家鄉的豪華生活,常常扮成乞丐回家掃墓探親,沿途唱著他們自己編的鳳陽花鼓,發洩對朱元璋的不滿情緒:家住廬州並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曹操倒也不會把士族怎麼樣,對他來說,天下還是要靠士族去治理,這些士族中也有不少人才,比如司馬懿、陳群、楊修等,該用還是要用起來;但又不能放任不管,否則會聯合起來對付自己,只能採取打壓制衡戰略。

孫權設立校事官,情況跟曹操不太一樣,曹操是起兵沒幾年就設立了,而孫權是稱帝以後才設立。

儘管孫權和曹操的情況很像:一樣是寒族出身(曹操父親曹嵩認太監曹騰當爹才當了官;孫權爺爺是杭州瓜農),一樣跟士族有仇,孫權的父親、哥哥分別殺過荊州士族與江東士族,但早期的孫權能夠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比如重用江東士族出身的陸遜,統治比較穩定。

但是,稱帝后的孫權猜忌心很重,總覺得群臣裡頭有壞人,設立校事就是這個原因。前面說過,正是因為猜忌,他逼死了大功臣陸遜。不過事後孫權認識到了錯誤,曾親自向陸遜之子陸抗道歉。

那麼,劉備對於士族的態度又是怎樣的?

劉備的團隊草根氣比較濃,他不像曹操、孫權一樣有著龐大的家族,一開始只有關羽、張飛兩個草莽跟著他,走哪都是這哥仨。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也有些士族跟過劉備,比如徐州陳珪、陳登父子,潁川陳群等,但劉備運氣不好,一度被呂布、袁術打到海邊流浪。

士族們都是有家族和產業的,不可能像關羽、張飛一樣拋家棄業的追隨劉備,多行不義的呂布死後,陳登、陳群也就跟了曹操。

後來陳登當了廣陵太守,多次打敗孫策、孫權;陳群成為曹魏重臣,曹丕篡漢後,陳群發明了“九品中正制”,為士族集團挽回了一些利益。曹操一生都在打壓士族,但曹丕選擇了妥協(劃掉)合作共贏的態度。

海邊流浪的日子裡,只有徐州富商糜竺、糜芳兄弟對劉備不離不棄,還把妹妹嫁給劉備。劉備入主益州後,拜糜竺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諸葛亮之上。

直到劉備在荊州立下腳跟,這才有了龐統、馬良、楊儀等一些荊州士族,以及諸葛亮這樣的破產士族支援和跟隨。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新跟隨計程車族寶貝們,劉備會使用校事制度去監視他們嗎?

不可能,也沒必要。

對於北方士族來說,曹操是搶他們蛋糕的人,他們要與曹操抗爭到底。

穎川士族出身的司馬懿就看不上曹操,曹操當司空時聽說了他的名聲,派人召他到自己府中任職,司馬懿藉口說自己有痛風病,曹操派人夜裡去刺探訊息,只見司馬懿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果然像有病。

過了幾年曹操當了丞相,又派人去請司馬懿出來做事,對使者說,這小子再嘰嘰歪歪,就抓起來(若覆盤桓,便收之),司馬懿恐懼,只得乖乖來上班。

對於投奔劉備的荊州士族來說,劉備要興復漢室,無疑是做蛋糕的人,他們還期待劉備能把蛋糕做大。

彼此情投意合,還監視個錘子?

劉備佔領益州後,形成了荊州人(劉備的荊州舊部)、東州人(南陽、三輔一帶避難逃入益州的難民,被劉焉、劉璋父子收編以制衡益州人)、益州人三方勢力共存的複雜局面,此時的劉備,要依託三方士族共同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更不可能設立校事制度去得罪人。

諸葛亮執政後,吸取了劉焉、劉璋父子“德政不舉,威刑不肅”的前車之鑑,施行德政和法治,肅清了之前各種弊端。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稱讚諸葛亮治蜀的功績說,“(蜀國)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

吏不容奸,人懷自厲

。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不要小看這幾行字,在魏、吳的史料裡都找不到這樣的話,哪怕中國歷史上也不多見。

“吏不容奸,人懷自厲”

的地方,會讓你設特務機構?

說到這可能還會有人問,如果蜀漢不設司聞曹,如何獲取軍事情報?

獲取情報的方法有很多,古人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一是透過外事活動正大光明的獲取。劉表病故後,孫權曾經派魯肅以弔喪為名到荊州訪問,魯肅到荊州後,得到了劉琮投降、曹操控制了襄陽、江陵等重要資訊,又與劉備、劉琦取得了聯絡,為接下來的赤壁之戰做好了準備。

二是投降(投靠)者,這種人往往是寶貴的資訊來源,隨便舉兩個例子:

司馬懿誅殺曹爽後,夏侯霸感到不安,逃到西蜀獲得重用。姜維曾問他,現在司馬懿奪了魏國政權,有沒有徵伐吳蜀的計劃?夏侯霸回答說,朝局不穩定,司馬老頭忙不過來;不過有個叫鍾會的年輕人頗有才幹,將來一定是吳、蜀的勁敵,你們要提防。

《林海雪原》裡的座山雕把空手上山投靠的人稱為“耍光棍”,是要槍斃的;楊子榮上山後,不待座山雕吩咐,主動說“兄弟我門清,沒有梯子,哪敢攀高枝?”說完就獻上了先遣圖,座山雕大喜,接納了楊子榮。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三是派斥候,也就是古代的偵察兵。這種事軍隊會安排,也用不著司聞曹。

公元233年,也就是諸葛亮去世的前一年,孫權曾給諸葛亮寫了封信,表示想與蜀國聯合攻魏。這封信經過邊境,被魏國的斥候截獲,魏國官員劉放修改了信中言辭,改成了“孫權想與徵東將軍滿寵一同歸順魏國”之意,上下文看起來比原文更加貼合。之後,魏國將信件封好送給諸葛亮,諸葛亮應該是沒有上當,將書信謄抄送給吳將步騭等人,孫權看到後,怕諸葛亮懷疑他的合作誠意,又專門寫信解釋。

四是直接寫信,互通有無,上文就提到了孫權給諸葛亮寫信的例子。

總之,蜀國要獲取情報有很多辦法,不會為了情報去設立所謂的“司聞曹”特務機構,以劉備寬仁有度,諸葛亮的德政和法治,更不會在蜀國搞恐怖統治。

無中生有的司聞曹——《風起隴西》的歷史硬傷

千百年來,供奉劉備和諸葛亮的成都武侯祠煙火繚繞,遊客如織。

三國之所以迷人,正是因為有他們。

(完)

原創不易,各位大大如覺得能看,請點選右下角“在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