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說的是仁義心裡計算的是利益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卷。

關東諸將議:以朝廷幼衝,逼於董卓,遠隔關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劉虞,宗室賢俊,欲共立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舉兵而遠近莫不響應者,以義故也。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非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韓馥、袁紹以書與袁術曰:“帝非孝靈子,欲依絳、灌誅廢少主、迎立代王故事,奉大司馬虞為帝。”術陰有不臣之心,不利國家有長君,乃外託公義以拒之。紹復與術書曰:“今西名有幼君,無血脈之屬,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覆信!但當使兵往屯關要,皆自蹙死。東立聖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見戮,不念子胥可復北面乎?”術答曰:“聖主聰睿,有周成之質。賊卓因危亂之際,威服百寮,此乃漢家小厄之會,乃雲今上‘無血脈之屬’,豈不誣乎!又曰‘室家見戮,可復北面’,此卓所為,豈國家哉!慺慺赤心,志在滅卓,不識其他!”馥、紹竟遣故樂浪太守張岐等齎議上虞尊號。虞見岐等,厲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戮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汙邪!”固拒之。馥等又請虞領尚書事,承製封拜,復不聽,欲奔匈奴以自絕,紹等乃止。

譯文:關東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的將領們商議,認為獻帝年齡幼小,被董卓所控制,又遠在長安,關塞相隔,不知生死,幽州牧劉虞是宗室中最賢明的,準備擁立他為皇帝。曹操說:“我們這些人所以起兵,而且遠近之人無不響應的原因,正由於我們的行動是正義的。如今皇帝幼弱,雖為奸臣所控制,但沒有昌邑王劉賀那樣的可以導致亡國的過失,一旦你們改立別人,天下誰能接受!你們向北邊迎立劉虞,我自尊奉西邊的皇帝。”韓、袁紹寫信給袁術說:“皇帝不是靈帝的兒子,我們準備依周勃和灌嬰廢黜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尊奉大司馬劉虞為皇帝。”袁術暗中懷有當皇帝的野心,認為國家有一個年長的皇帝對自己不利,於是表面假託君臣大義,拒絕了韓和袁紹的建議。袁紹再次給袁術寫信,說:“如今西邊名義上有一個年幼的皇帝,而並沒有皇家的血統。公卿等朝臣都諂媚董卓,怎能再相信他們!只要派兵去守住關口要塞,自會把他們全都困死。我們在東邊擁立一個聖明的皇帝,就可期望過上太平日子,為什麼遲疑不決?再說,咱們全家被殺,你不想想伍子胥是怎樣為父兄報仇的,難道可以再向這樣的皇帝稱臣嗎?”袁術回信說:“皇帝職明睿智,有周成王姬誦那樣的資質。賊臣董卓乘國家危亂之時,用暴力壓服群臣,這是漢朝的一個小小厄運,你意說皇帝‘沒有皇家血統’,這豈不是誣衊嗎!你還說‘全家被殺,難道可以再向這樣的皇帝稱臣’,這事是董卓做的,豈是皇帝嗎!我滿腔赤誠,志在消滅董卓,不知其他的事情!”韓與袁紹竟然派遣前任樂浪郡太守張岐等帶著他們的提議到幽州,向劉虞奉上皇帝的尊號。劉虞見到張岐等人,厲聲呵斥他們說:“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難,我受到國家重恩,未能為國雪恥。你們各自據守州、郡,本應盡心盡力為王室效勞,卻反而策劃這種逆謀來沾汙我嗎!”他堅決拒絕。韓等人又請求劉虞主持尚書事務,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劉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將自己隔絕起來,袁紹等人這才作罷。

一個人或是一個組織單位,企業觀察他們的真實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看他們說什麼而要看他們做什麼。關東聯軍各個軍閥表面上滿嘴上都是仁義,心裡想的都是利益。聯盟內主要可以劃分為三大利益派系。

一,以曹操為首的尊奉皇帝派。

首先要明確的是並不是曹操有多麼忠誠於漢室江山。而是當時政治大環境下的最優選結果。當時曹操還比較弱小,依附在袁紹勢力範圍。尊奉漢室保持政治現狀有利於曹操發展勢力範圍,有利於地盤的擴張。離開這個政治條件,打造基本盤無從談起。

二,以袁紹為首的另立皇帝派。

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條件做出最優解。當時關東聯軍中袁紹的實力最強,皇帝被可董卓脅持。如果另立一位新皇帝,自己則擁有擁立之功,王朝的開國功臣前途無量。可惜的是袁紹要擁立的皇室宗親不鳥他,反而被罵了一通,不忠漢室另立中央,搞了個自討沒趣。

三,以袁術為首的自立皇帝派。

袁術這個人在歷史上評價不高,主要是自立為皇帝落個悲慘下場。成王敗寇歷史都是以成敗得失論英雄,袁術自立為皇帝也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他覺得漢室江山名存實亡,改朝換代是個必然的趨勢。而最有資格代替劉家當皇帝的就是老袁家。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而且老袁家最資格做皇帝的就是他袁術,他是嫡長子。袁紹是庶長子,小老婆生的怎麼有資格當皇帝呢?袁術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能不能當皇帝不取決於皇帝的位置,而是你要用一方勢力來控盤,不然的話分分鐘被幹掉,袁術政治頭腦還是太幼稚,證明大老婆生的也是不昨樣。

透過以上分析,袁氏兄弟,曹操一眾軍閥們滿嘴道德情操私下都是誠實得很,都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