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殺豬咋說?朱元璋只改一個字,完美解決

恢弘的南京行宮,肅靜且莊嚴。富麗堂皇的大殿之上,一眾宮女太監跪倒在地,頭深深埋下去,瑟瑟發抖,龍殿之下同樣還跪著一個和尚。在龍椅上端坐的朱元璋此時氣憤至極,臉色陰鬱,一張帖子被他狠狠地扔到桌子下面。

“大膽!簡直無法無天,是誰給你的膽子,敢寫這樣的詩給朕!”朱元璋指著下面的僧人破口大罵。原來,這個僧人是鳳陽圓通院著名詩僧釋來複,他被皇帝召見賦詩一首,只因詩中有一個“殊”字。

為什麼“殊”字能觸怒龍顏,使皇帝發這麼大火呢?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殺豬咋說?朱元璋只改一個字,完美解決

皇帝的辛酸過往,讓他對有些字不由自主地過度解讀

聖人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身為皇帝,朱元璋很明白自己是怎麼做到這個位置上來的。

他出身貧寒,幼時窮苦,為地主放牛而活,父母祖輩也只是辛苦開荒的貧農。父母兄弟在他小時候就因為災荒死去,他先後在寺廟裡當過和尚,做過沿路乞討的乞丐。

嚐盡了人生酸苦,遭受了無數白眼,內心變得非常自卑。

這些他都忍過來了,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餓死在街道上。因緣際會,讓他結識了郭子興,結識了一幫謀士和得力干將,在亂世中脫穎而出,一舉問鼎中原,建立了大明朝。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殺豬咋說?朱元璋只改一個字,完美解決

但是,一個人的早期經歷會成為他人生的底色,朱元璋的悲慘經歷使他性格多疑善變,自信心不足,即使掌握政權成為天子也是如坐針氈,生怕別人揭他的傷疤,搶他的皇位。

於是這才有前文的那一幕,他將“殊”字過度解讀為“歹朱”,甚至認為“龍光”是在說“和尚”。原本一篇歌頌皇帝豐功偉績的詩作,生生被認為是諷刺汙衊,還白白搭上了一條性命。

從明清起,文字獄愈演愈烈,可以說是由朱元璋興起呀!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殺豬咋說?朱元璋只改一個字,完美解決

在如此嚴肅的政治環境下,明朝朱元璋時期,人們需要避諱的字眼越來越多

避諱,是中國古代文化裡一個重要的歷史現象,是一種必須迴避君主、尊長“名諱”的一種要求,通常只限於君主、尊長的本名,字號的避諱比較少見。

《公羊傳》裡曾記載了避諱的原則:“為尊者諱,為親者會諱,為賢者諱。”

也就是說在言談和書寫時,遇到君主和尊長的名字一律要回避,可以用其他字代替,或者是刻意將該字缺筆。

本來歷朝歷代有避諱的要求也無可厚非,畢竟是皇帝,全國上下,男女老少都要對之敬仰的。其實,歷朝歷代也都存在避諱,上至皇室貴胄,下至達官貴族。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殺豬咋說?朱元璋只改一個字,完美解決

如司馬遷為了迴避父親司馬談的名字,在整篇《史記》裡都沒有出現一個“談”字;唐高祖李淵為了迴避祖父李虎的名字,在他上位後,“虎”就成了家家戶戶需要避諱的;再如清乾隆時期,為了迴避先祖愛新覺羅福臨的名字,下令禁止百姓張貼帶有“五福臨門”字樣的楹聯……

可是,朱元璋姓“朱”呀,那百姓們想吃肉了怎麼辦?“殺豬”=“殺朱”?皇帝知道了不得株連九族?難不成要為了一口豬肉就丟掉身家性命?

這可是讓所有人犯了難,皇帝忌諱“和尚”、“禿”、“則”“賊”等字眼,人們可以做到不讀不寫。有人可以不吃豬肉,但有的人他做不到啊,畢竟豬肉那麼香!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殺豬咋說?朱元璋只改一個字,完美解決

這個人就是朱元璋本人,過夠了吃糠咽菜的日子的他非常喜歡吃豬肉,但是因為要避諱,傳膳的時候沒有說出來,結果負責皇帝餐食的廚子沒有做出來,接連被殺了好幾個。

後來,在馬皇后的提點之下,御廚才明白皇帝想吃的東西,於是用豬肉做成元寶形狀,起名“元寶肉”獻給皇帝品嚐,這才脫離險境。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看著大臣的奏摺沉思,下面的臣子們翹首以望,希望皇帝給出個章程來,大家都知道,民間都有過年殺豬的傳統習俗。朱元璋本人也出身於下層,對於民間疾苦甚為了解。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殺豬咋說?朱元璋只改一個字,完美解決

朱元璋只改一字,巧妙解決老百姓“殺豬難”問題

“豬不叫豬,那就叫‘豕’吧,眾位愛卿以為如何?”朱元璋大筆一揮,在桌案上寫下“豕”字,眾大臣紛紛點頭稱是。這一字改的還真是巧妙。

“豬”字最早的文字形態就是“豕”,是甲骨文時期按照豬的形態所畫,後來在文字的不斷演變下,才慢慢演變成如今的“豬”字,直到今天,“豕”字還留有“豬”的現實意義。

朱元璋的這一改,既保留了民間習俗,維持了百姓們的生存大計,又巧妙地避免了“殺朱”的尷尬,保留了自己那所為的尊嚴,可謂是一舉兩得。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殺豬咋說?朱元璋只改一個字,完美解決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有關於“朱”的避諱就沒有那麼嚴重了。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又重新注重這個避諱了。

原因在於當時的明武宗皇帝朱厚照的生肖為豬,再加上姓朱,那這個“豬”就更不能殺了,甚至還頒佈了《禁豬令》。

明武宗一生放浪不羈愛自由,就連早朝都可以不上的他,對於自己曾經說過的話,那是想打臉就打臉。一扭頭,豬肉就被他端上了餐桌。連皇帝本人都不在意了,慢慢地,民間也不再講究,一直到明朝滅亡,清朝建立,就全部作廢了。

如今,我們處在新中國的新時代,避諱文化已經被淹沒在歷史長河裡。雖然我們取名時還是會按照傳統避開祖先的名字,

但也只是出於對祖輩的尊重,而不是封建的壓迫。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殺豬咋說?朱元璋只改一個字,完美解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錯綜複雜的發展史上,不是所有的文化我們都要一概吸收。

首先要學會鑑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當然,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也不能以一概全,要從整體入手,辯證地看待古人的所作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