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僅佔清朝國土的3%,為何清廷對太平天國這麼恐懼?

公元1850年,廣西金田縣,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人在金田縣宣佈起義,大家一致奉洪秀全為天王,由此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展開了,“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在這個過程之中,滿清貴族根本無力抵抗清王朝,因此在這之後不得不重用曾國藩、左宗棠為首的漢族大臣。

太平天國僅佔清朝國土的3%,為何清廷對太平天國這麼恐懼?

太平天國起義聲勢浩大,由於清朝的統治不得人心,太平間在僅僅幾個月時間之內就席捲整個南方,在這之後更是發動了北伐,一度打到京師附近,讓遠在京師的咸豐皇帝和同治皇帝一度戰戰兢兢。

其實當時席捲南方某種程度上來說又不盡然,因為太平天國運動雖然聲勢浩大,可是我們從實際地圖上可以看到太平天國運動的覆蓋範圍很小,太平天國鼎盛時期只佔據江西、浙江二省,以及安徽、江蘇南部,和湖北東部,總面積大約40萬平方公里,而清朝鼎盛時期的國土面積達到了1300萬平方公里

那麼太平天國既然只佔清朝國土的3%,為何太平天國運動遲遲不能平定呢?

太平天國佔據的都是清朝的財政重地

之所以清朝始終無法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沒錢,1840年之後清朝本身就需要賠償鴉片戰爭的高額債務,國庫已經是捉襟見肘了,外加上各地爆發的天災更加需要銀子了,除此之外,新式武器,海軍的軍備等等這些都需要銀子。

而清朝當時國土面積雖然幅員遼闊,可是實質上由於工業化未完成,能開發的地方其實並不多,而太平天國佔據的南方几個省卻是當時清朝最大的經濟來源地。

太平天國僅佔清朝國土的3%,為何清廷對太平天國這麼恐懼?

自宋朝之後,中國的經濟便開始南遷,由於南方有航運之變,外加上氣候宜人,再加上手工業的發達,因此南方逐漸取代了之前長安、洛陽的位置成為了全國的經濟中心,而北方則成為了全國的政治中心。

而南方的江蘇、浙江、湖廣等地更是佔據明清時期三分之二的財政賦稅,也就是說當時清朝的錢袋子都被人家搶走了,你讓人家拿什麼去打仗?

打仗說白了就是打錢,財力雄厚就可以換裝備,保障後勤運輸的暢通,給士兵定時發糧餉。可是當時太平天國直接把清朝的財政重地給搶了,清政府無法更換裝備、招兵募兵給士兵發軍餉,你讓人家拿什麼去打仗?

而且這些地方除了是清朝的財政重地之外,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當時清朝幅員遼闊,可是工業化水平的落後,很多地方不能住人,像東北等地,當時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雖然這是清朝的發源地,可是一聽到要“流放寧古塔”,朝臣都是聞之色變。

太平天國僅佔清朝國土的3%,為何清廷對太平天國這麼恐懼?

一點帶面的蝴蝶效應

而除了被搶走“錢袋子”之外,更主要的是太平天國的聲勢實在是太浩大了,導致南方各省當時都有叛亂髮生,而當時很多的起義者都是打的“太平天國”的名號,這就讓清政府更加頭疼了。

這就好比漢末的黃巾軍和元末的紅巾軍,像朱元璋當時也是打的小明王的旗號,實際上自己是自己發展,小明王實際指揮不動他們。

而當時太平天國運動聲勢浩大,很多的起義軍首領就打著太平天國的旗號在四川、雲貴等地發動了起義,他們也接受天王洪秀全的冊封,可以說就是洪秀全的藩屬。

太平天國僅佔清朝國土的3%,為何清廷對太平天國這麼恐懼?

這些起義者呢根本無法撼動清朝政府的根基,可是就是太麻煩,你平定一波又來一波,永遠是沒完沒了的。

比如上海的小刀會、浙江的紅線會、雲南的杜文秀、安徽河南的捻軍起義等等。

這當中小刀會、紅線會的影響力並不大,而對清朝政府來說除了太平天國運動之外,最令他們頭疼的就是捻軍起義了。

這是當時除太平天國運動之外最大的義軍勢力了,而捻軍由於長期和太平天國聯合作戰也讓捻軍的規模越來越大。

在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之後,捻軍扛過了大旗,勢力也急速發展,一度發展到了二十萬人,其中更是有十餘萬精銳的騎兵,當年僧格林沁就曾經被捻軍的一個小兵殺死。

太平天國僅佔清朝國土的3%,為何清廷對太平天國這麼恐懼?

這就是太平天國帶來的“負面影響”,當時清朝起義者多達上百起,大大小小讓清政府焦頭爛額,平定一波又來一波,而錢袋子又沒有在自己手裡,因此花了整整十四年才徹底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