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2002年,北京文博工作者在海外文物市場意外發現了一件西周中期遂國(今山東寧陽)國君鑄造的青銅盨(遂公盨),內底處刻寫了98個字:“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乃差地設徵……”

這件青銅器銘文的主題寫的是大禹治水和為政以德等內容。讓人感到驚奇的是,銘文開篇居然與傳世文獻《尚書·禹貢》關於大禹“順應山勢,疏浚河川”治水方式內容高度近似。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不僅如此,《詩經·商頌》中也有“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的傳唱。這說明,早在西周時,從虞舜的後裔遂國到殷商的後裔宋國,再到周人自己,對於大禹治水的真實性都從未有過懷疑。

大禹也因為這次治理洪水的功績,從默默無聞的罪人之子成為繼舜帝之後的華夏部落共主,奠定了夏朝家天下的基礎。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但由此也帶來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大禹治了個水,就能順利成章地得到天下?

要知道,大禹並不是出於拯救天下蒼生的大公精神主動站出來治水的,他奉命治水實屬被迫。

據《尚書》記載,堯時洪水滔天,帝堯聽從四嶽的建議,命大禹的父親鯀治理洪水,但鯀卻九年無功,被後來的舜帝殛於羽山,還將其列為了四罪之一,釘在了恥辱柱上。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此後,舜帝又啟用鯀之子禹為司空繼續治理洪水。在所有的傳世文獻中,大禹在治水之前都是寂寂無聞的,直到鯀治水失敗後,禹才以罪人之子的身份承擔起治理洪水的重任。

這個身份讓大禹如履薄冰,《史記》記載說“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不敢”兩個字背後折射的並非大禹廢寢忘食一心為公,而是出於對舜帝的懼怕。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通常觀點認為,大禹治水成功後,贏得了空前的威望,並且透過治水時的統一調配人力、物力,掌握了公共權力,那麼建立高度集權化的全新政權體系,也就順利成章了。

但這個推測恐怕並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

首先,大禹所處的新石器時代末期,仍是諸侯林立的萬國時代,彼此互不統屬。按照考古學文化面貌劃分,又可大體分為四大政治聯盟實體,分別是以黃河中下游為核心的華夏集團(龍山文化)、以黃河下游的山東為核心的東夷集團(大汶口文化)、以長江中游為核心的三苗集團(屈家嶺—石家河文化)以及盤踞南方沿海的百越集團。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考古發現顯示,原本地處中原的南陽盆地的方城、南召,其考古學文化面貌也一度以屈家嶺文化為主,表明此時三苗集團的勢力已經北漸,逼近了伊洛平原。

無獨有偶,新石器時期發現城址數量最多的也是屈家嶺文化,且均帶有軍事作用,這與文獻記載的“諸侯有苗氏處南蠻而不服”頗為吻合,說明堯舜時期的三苗集團異常強盛,屢屢與華夏集團作對。

為了對付強大的三苗,華夏和東夷兩大集團結成了政治同盟,此時的中原大地也出現了奇特的華夏、東夷輪流共主的二元政治局面,比如華夏集團的首領堯傳位出身東夷的舜,舜又傳位給華夏的大禹,而禹原本的傳位物件也是出身東夷的伯益。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至於被禪讓的人是否賢明,都不會影響這一制度的實施,只要這個人在華夏或東夷部族中具備一定實力且剛好與上一任共主屬於不同集團即可,這才是禪讓制度所反映的歷史真實。

所以,堯舜執政時,主要目標是華夷聯盟擊退三苗的北進,而治理洪水的重要性遠不如征伐三苗。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事實上,鯀禹父子治水前後花了大約20多年時間,最終治水成功已是舜帝后期之事,而在此期間,卻有“堯戰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蠻”、“舜卻苗民”(《呂氏春秋》)事件,這說明,當時的洪水並不是堯舜部落聯盟的頭號威脅,堯舜在治水成功之前甚至還能動用兵力與三苗交戰就是明證。

其次,華夏集團內部也由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部落組成。僅大禹所在的姒姓就分為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等多個氏族。據《夏本紀》記載,大禹的兒子啟繼位時,支援禪讓制的有扈氏率先反對,雙方還爆發了甘之戰。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上古時期這種鬆散的政治結構也得到了考古發現的印證。先秦史專家許宏教授曾對公元前1750年(即二里頭文化上限)之前的中原地區考古學文化遺存做過如下概括:“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的一二百年時間裡,也就是文獻中的夏王朝前期,考古發現的中原地區各類群體間互不統屬,戰亂頻仍,考古學上看不到與傳世文獻相對應的‘王朝氣象’”。

連夏朝早期都未能脫離部落聯盟氏的政權組織機構,充其量還只是國上之國,那麼大禹僅憑治水功績,很難獲得對其它諸侯的絕對支配權。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事實上,大禹治水成功後,所獲得的獎賞只是“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舜帝將大禹封在了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統治中心是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王城崗),這裡發現了河南龍山文化王灣型別。

而舜帝之子義均對治水無尺寸之功,卻被封在了商(今河南商丘虞城縣)。可見,在治水成功後,大禹並沒有順理成章地成為下一任繼承人,僅僅是像商均一樣被列土封侯。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但在舜帝死後,卻出現了“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的情況。在治水成功再到舜帝去世這期間,大禹究竟做了什麼,為何能成為天下的主宰呢?

考古工作者在對南陽盆地的石家河文化遺蹟開展考古發掘時發現,原本大量出土紅陶杯、寬扁足鼎等帶有明顯石家河文化特徵陶器的南陽盆地,在末期時文化面貌出現突變,寬扁足鼎完全被側三角形足鼎取代,而後者屬於河南龍山文化王灣型別的典型器物。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湖北天門的石家河古城曾是長江中游三苗集團的腹心,面積超過180萬平方米,但考古工作者發現,石家河古城早期和晚期的文化面貌存在明顯差異,晚期突然出現大量河南龍山文化王灣型別的玉器和方格紋,城址北垣破壞嚴重,疑似遭遇了慘烈的攻城戰。

在傳世文獻中,大禹有一項常被人忽視的功績:徵三苗。

如《竹書紀年》記載:“三苗將亡,天雨雪……”,《墨子》“昔者三苗大亂……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徵有苗……有神人面鳥神若謹以待,扼矢有苗之祥,苗師大亂……禹既克有三苗,焉磨為山川”,《戰國策》“禹攻三苗而東夷之民不起”。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與模糊簡略的治水功績相比,禹徵三苗卻有著詳略的文獻記載。大禹對三苗的征伐,徹底結束了自堯以來華夏集團和三苗集團的爭霸局面,華夏集團以完勝告終。

大禹治水的蛛絲馬跡,至今都未有實質性的考古發現,有專家指出,在銅石並用的新石器時代末期,根本不具備治理長江、黃河這種級別河流的水患,大禹治水可能是在黃河和淮河支流進行了一部分施工。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而禹徵三苗,卻有了考古發現的佐證。透過這次戰爭,石家河文化被河南龍山文化王灣型別全面取代,大禹建立了絕對優勢的武裝力量,這成為大禹最終問鼎君位的關鍵所在。

正是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使得大禹有了誅殺防風氏的底氣。當然,這個時候大禹還沒有公然與昔日的盟友—東夷決裂,故而依然按照華夷輪流執政的禪讓制傳統,先後指定東夷的皋陶(早亡)、伯益為繼承人,但卻將軍權交給了兒子啟。

大禹治個水,為啥能奪得天下?湖北考古顯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此後,大禹的兒子啟憑藉“槍桿子裡出政權”,先後鎮壓了有扈氏的反對,殺掉了原本的繼承人伯益後,最終建立了夏政權。

對此,《戰國策》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

所以,夏朝能夠建立,並不是靠治水的功績,而是大禹在刀光劍影中拼殺來的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