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唐朝,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封建王朝之一

,一個曾經創造過無比輝煌的政權。但即便如此,在存在兩百多年後,唐朝終究還是迎來了自己命運的終結,正式化作了歷史中的塵埃,從此以後只能被後人所懷念祭奠。

在推動唐朝走向滅亡的因素當中,封建政治體制本身難以避免的弊端固然是根本原因,

但黃巢起義作為這一事件的催化劑,其影響和作用卻依然是不可忽視的。

而在黃巢之亂中,其對於廬州的態度則頗為引人尋味。

一、唐朝末年腐敗黑暗的亂象引發了黃巢之亂

自安史之亂後,

唐朝中央政府對於全國的掌控力度便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以河朔三鎮為首的地方藩鎮勢力在實力得到加強的情況下,對於獨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雖然之後唐朝中央政府利用其內部的矛盾以及自身尚且還算強大的實力將這種分裂之風壓制下去,但從總體來看,唐朝已經再也難以回到以前的強盛模樣。

此後隨著時間的發展,若是在唐武宗等勵精圖治的皇帝統治之下,全國還能維持住大一統王朝的姿態,甚至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勝利。

但若是當政者能力低下,地方藩鎮勢力在沒有得到有效壓制的情況下,其分裂的野心便蠢蠢欲動,極大地威脅著全社會的穩定。

同時,從經濟來看,當時的唐朝也已經陷入一種堪稱混亂的狀態

。自北魏以來,中國便開始實施府兵制與均田制相結合的土地分配製度,這在初期幫助唐朝對外擴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然而,隨著唐朝內部人口的增多和幾乎可以說是難以抑制的土地兼併行為,導致唐朝政府所能運用於分配當中的土地越來越少,均田制與府兵制也最終只得走向滅亡,這對唐朝來說打擊不可謂不大。

直到唐朝後期,土地兼併已經愈發嚴重,西漢時期“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景象又出現在唐朝時期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農民失去生計,面臨著要麼造反、要麼餓死的兩難抉擇。

最後,唐朝末年的政治已經進入到一種相當黑暗的境地。

雖然科舉制在隋朝時期便已經提出並得到一定運用,但由於之前長期存在的門閥士族把持朝政現象,這導致其實在唐朝的科舉制度當中,能夠考取功名並且躋身朝廷的依然大部分都是出自於高門士族。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朝政治便難免陷入腐敗墮落的境地,尤其是在唐朝後期,這種情況更加惡劣,並最終造就了整個社會的黑暗。

而作為黃巢之亂的主角,黃巢便是一個在科舉制當中屢試不第的失意之人。

最終,在寫下“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著名詩句後,黃巢懷著對唐朝政府的滿心失望,在之後不久便發動了針對唐朝的農民起義運動。

二、廬州與黃巢之間達成了一種巧妙的約定

1、當時的廬州已經是一座陷入絕境的孤城

作為一座商業重鎮,廬州其實早在黃巢起義之前就曾多次遭到起義軍的衝擊

,如在鹹中九年,龐勳便“令群雄四出,於揚、楚、壽、廬、滁、和、兗、海、沂、密、曹、濮等州界剽牛馬挽運糧糗。”而就在黃巢之亂前不久的王仙芝起義當中,廬州也被攻陷過。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雖然這些叛亂最終都被平定,廬州也重新回到了唐王朝的統治之中,但這些起義活動對於廬州的衝擊卻是在短時間內難以恢復的。

無論是廬州本地的人口數量還是城防等防禦性工事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精力才能夠完成,

這就導致當廬州面臨比以往農民起義都更加浩蕩的黃巢之亂時,自然就變得難以抵擋

。尤其是在當時廬州周圍都已經被相繼攻佔的情況下,廬州的處境更加顯得絕望。

同時,前文已經說到,自安史之亂後,唐朝便逐漸形成了藩鎮割據的亂象。而在黃巢之亂這種針對唐王朝的大規模起義發生之後,各方藩鎮節度使便看見了自立為王的機會。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一方面,雖然當時黃巢之亂的規模已經頗為巨大,東南及江淮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被攻佔,

但唐王朝中央政府卻始終無法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平定黃巢之亂上,

如當時北方的李克用李國昌父子所領導的沙陀族叛軍便成為了唐朝北部邊境地區的大患。

而對於其他蠢蠢欲動的節度使,唐朝同樣需要分出兵力進行威懾,整體所能夠動用的力量其實並不算多

。值得一提的是,李克用在之後歸降唐朝後,反倒在平定黃巢之亂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另一方面,面對唐王朝要求各方藩鎮節度使前往救援廬州的命令,這些節度使也完全可以說是陽奉陰違。

如當黃巢達到荊門地區之後,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便說出了“國家多負人,危難不吝賞,事平則得罪,不如留賊冀後福”的言論,將黃巢之亂看作了自己尋求更高地位與待遇的政治機會。

而高駢作為當時淮南一帶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地方將領,更是隻想著效仿當初的孫權那般在江東地區割據一方,對於平定黃巢之亂也是沒有絲毫興趣。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

當時作為廬州刺史的鄭棨顯然無法將拯救廬州的希望寄託到其他人身上,只能夠自己尋找辦法。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2、鄭棨與黃巢之間本身存在一定相似之處

面對黃巢氣勢洶洶的大軍,僅僅憑藉瀘州一地的力量,自然是不可能抵擋得住。

無可奈何之下,鄭棨只得透過向黃巢傳達文牒的方式來請求其對廬州高抬貴手,放棄對廬州的進攻。

與我們想象當中黃巢看到文牒之後不屑一顧的情況相反,黃巢之後竟然真的沒有對廬州發動進攻。

一來,雖然鄭棨僅僅只是一地刺史,與各方節度使相比可以說是遠遠不及,但他對於時事的判斷卻堪稱見微知著。正如他在“側坡蛆崑崙,蟻子競來拖。一朝白雨下,無鈍無嘍囉”一詩當中所言,

鄭棨其實已經深刻認識到唐王朝將無可避免地迎來自身滅亡的命運,這是任何仁人志士都難以阻止的事情。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另外,鄭棨本人其實也是出身於貧苦之家,對於晚唐時期社會的動盪以及政治的黑暗腐敗有著相當切實的體會

。因此,對於農民起義一事,鄭棨其實持有相當寬容的態度。他知道,正是在唐王朝不知節制的壓迫之下,農民們才會走向起義一途,這也是他當初選擇將造反的楊行密放走的重要原因。

而在對待農民的態度上,黃巢則與其有著極大的共同點。在前期,黃巢的軍隊“整眾而行,不剽財貨”,收穫了農民們的大量支援,這也是黃巢起義初期能夠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正是有著這層心理上的共同認同,黃巢與鄭棨之間達成了針對唐王朝的共識,這很難不說是黃巢改變自身戰略的原因之一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最後,雖然黃巢本身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但這並不代表他就是一個大字不識、只知道打打殺殺的粗人。相反,

黃巢不僅參加過多次科舉考試,本人具有一定的才能與學識,他更是深刻意識到儒生對於鞏固一個政權的作用

,也因此對儒生持較為重視的態度。

此外,在黃巢起義的軍隊當中,其中也存在大量無法得到唐王朝重用計程車人,這也是他們對儒生實施優待政策的重要原因。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鄭棨這樣一個具有才華又愛惜百姓的人,黃巢如果能夠聽取他的建議,

不僅可以樹立自己厚愛百姓的良好形象,也有利於拉攏廣大士人階級,對自己政權的後續穩固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3、黃巢本身的行軍路線不再將廬州設定為必經之地

在黃巢起義當中,

這支農民起義軍的最大特點便是流動作戰,也就是隨局勢的變化而不斷更改自己的行軍路線,從而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

而在黃朝的戰略設想中,當在信州地區斬殺了高駢部下的張璘後,他便更改了自己的行軍路線與戰術目標,決定不僅要北上攻佔長安與洛陽,更要從揚州地區進軍,切斷東南沿海地區對於唐王朝中央政府的財政攻擊。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

攻打廬州便成為了一件沒有必要的事情,對於黃巢整體的戰略佈局不再具有重大影響。

相比之下,放棄攻打廬州,賣給鄭棨一個面子,同時達成自己在名聲上的宣傳,反倒對其更加有用。

黃巢北伐不攻廬州之謎發微——兼論唐末廬州地位的提升

三、總結

總的來說,在唐朝末年規模最為巨大的農民起義當中,黃朝之所以會放棄攻打廬州這座當初作為江淮重鎮的城市,

其中原因既是出於自己的戰略考量,廬州刺史鄭棨在其中的努力也不可忽視。

面對氣勢洶洶的農民起義軍,鄭棨並未選擇愚笨的頑抗死守,反倒是對黃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使其在心理層面與自己達成了一致,並最終影響到了他的決定

。而在自身戰略部署有所變化的情況下,攻佔廬州的重要性也大大下降,與鄭棨之間達成不進攻廬州的協定反倒更符合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