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起義先佔領哪個省,可最快奪取天下?

地理上的形勝,不如經濟上的穩固來得強,因為經濟生產之穩固,才造成統一的有利條件。

在古代生產技術不存在很大代差的情況下,人口數量才是決定區域經濟規模的首要因素。秦國得關中而能統一六國,這不僅是因秦人經營了幾百年之久,更是因為此前這裡就是周人的發家之地,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伐商之前,周人就在這裡居住良久,後來犬戎攻破鎬京,周平王被迫東遷至洛陽,於是就把周人的老根據地賜給了秦襄公,說只要你把犬戎打跑,被犬戎佔領的岐豐之地就都是你的,秦襄公因此而有了一塊地盤。

古代起義先佔領哪個省,可最快奪取天下?

雖然周平王東遷帶走了一部分周人(王室貴族全在東遷的行列裡),但仍是有相當多的周人還留在了當地,最終變成了秦人。既然秦襄公得到的這岐豐之地(屬關中地區)是周人世代耕耘的,自然也應是頗為肥沃的土地,加之有非常好的地利態勢,進可攻退可守,三面均無強敵,於是憑依關中良好的經濟條件和地理之形勝,佔領關中而統一天下的朝代數量最多。秦兩漢晉隋唐宋明清九個大統一王朝中,秦、西漢、隋、唐都是以關中為根據地,隋朝是繼承於北周政體的,而北周又是以關中起家,隋朝的開創者楊堅之父楊虎為關隴集團的成員。至於李唐的話,雖起兵于山西晉陽,卻迅速攻佔了關中,山西在劉武周的進攻下很快就陷落了,李唐穩固的根據地始終是關中長安。

在地方割據政權中,苻堅據關中而統一了北方。所以,在唐朝以前,古代起義先佔領關中有很大機率可得天下,並且除秦朝統一六國所花時間最長之外,西漢、隋、唐統一天下乃至苻堅統一北方,都相當迅速。

但唐朝以後形勢就發生變化了,這種形勢變化主要還是以經濟變化為主導。秦漢以前,北方地區人口遠多於南方,文化底蘊也以北方深厚,漢朝對南方展開了一些初步開發治理,三國的孫吳政權開發治理力度非常大,兼有許多北方人因戰亂而南渡長江,補充了勞動力和帶來一些生產技術,南方的經濟得到初步提升。但是呢,割據東南最鼎盛能統一整個南方,兼跨有淮南,劉裕建立的劉宋王朝還佔領了山東、河南,打入關中長安,在南北割據政權力量對比上,屬於南強北弱,縱然如此,南方的底子畢竟還不夠深厚,仍不足以支撐劉裕完成統一大業。如果選擇佔領巴蜀的話,最強也不過是強到蜀漢這種程度,不說統一天下,就連統一南方都很難 。

古代起義先佔領哪個省,可最快奪取天下?

劉裕儘管統一不了天下,南朝各朝代對南方的經濟開發和建設還是在不斷進行中,這就使南北差距不斷縮小,至唐朝中後期,關中地區因氣候變化,經濟生產能力有所下滑,人口承載力也隨之下滑,人口承載力下滑又反過來制約農業經濟增量的提升,經濟生產比重的下降,就是地理單元力量比重的下降,故此往很少有很出名的割據關中的政權見之於史書。這時,卻有唐朝皇帝開通河槽,輸送東南的糧食至北方的記載,說明東南區域的重要性又有了一定提升。

北宋建立,對南方的開發治理力度再度提升,出現了《宋史》描述的“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儘管北宋最終滅亡,東南地區因宋朝的治理而變得富庶,故對趙構建立的南宋政權支援力度很大,這也是南宋得以抵禦金兵南下的一個重要因素。

北方經歷了宋西夏遼、宋西夏金的對峙,再變成蒙古—南宋的對峙,戰亂導致的人口減損大於南方地區,戰亂時期,民眾總是逃向比較安全的區域,雖則南宋的滅亡也導致南方損失了眾多人口,但人口損失和經濟破壞的程度終究不如北方嚴重,客觀上為朱元璋在江淮起兵、從南至北統一天下造就了條件。所以,宋朝以後佔領東南省份,有一定可能奪取天下,但因缺少騎兵兵種並失去幽雲十六州的話,很難與起自蒙古高原、東北的勢力爭鋒。

古代起義先佔領哪個省,可最快奪取天下?

劉秀統一天下,從佔領河北開始,河北靠近幽州,可據大河而南向,也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態勢,如招得幽州鐵騎,又將是掃平天下的一大利器。袁紹的“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的方略其實跟劉秀的有所類似,只不過他沒劉秀幸運,劉秀是獲得幽州鐵騎助力的,而袁紹的對手公孫瓚正是拿幽州鐵騎和他打得不要不要的。曹操統一北方是以兗州為基礎,而兗州屬於山東這一塊,靠近青州。

按理說曹操是不那麼容易統一北方的,因曹操所佔據的兗州、豫州、徐州(山東、河南)經歷了黃巾軍的騷擾以及各路軍閥混戰,當地經濟生產破壞得很嚴重,處四戰之地,河南區域地形平坦,不利於防守。而袁紹佔據的河北四州經濟生產遭受的破壞略輕,總體實力比曹操強,只不過曹操的經濟頭腦顯然很好,他是最早招募流民耕種以及實行軍屯的,這樣一來當地生產恢復得比較快,正為鄧艾所說的:“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穀於許都以制四方”。當時袁曹都剛消滅了各自的強敵公孫瓚和呂布,但曹操屯田搞得早,實力上升的速度很快,袁紹不等修整上兩年就提前進行了官渡之戰。

想先佔領河南、山東這一塊來爭奪天下,難度非常大,不說統一,以統一北方而論,數得上來的也只有曹操、朱溫(後期又被打廢了),以及趙宋王朝,趙宋奠基於河南,定都於汴京。佔據河北而統一北方的,有後趙石勒,割據山西而統一北方的有李存勖,佔據陝西北部與內蒙一帶的拓跋燾,建立北魏統一北方。元朝統一起自蒙古,遼、金之興起與清朝之統一,均來自東北,東北在唐朝時期有所開發,但經濟生產比重還比不過南北方,這些地方的勢力能建立政權還在於中原王朝內耗嚴重,力量衰弱。

故奪取天下,首要以某一地理單元的經濟比重為考慮(兵員、物力資源的排程力),次則比較各地區力量態勢的分佈,再次則依憑地利之便。但若非得談地利,那麼在隋唐及以前,佔據關中從而取給巴蜀,這是最有利於奪取天下的,隋唐之後,據河南、控幽燕可為用武之基,西阻太行山,南臨河濟,北鎖遼東,進可攻退可守,已處於形勝,元末之後,人口、經濟重心已完全轉移至南方,在文化水準上南北方也可爭衡,所以,此時無論處長江中游還是下游,均有了北伐成功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