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大捷僅岳珂詳細記載,其他史料或略而不計或一筆帶過

朱仙鎮大捷是岳飛的一個大勝仗,千百年來被傳唱不衰。不過這樣一場戰役沒有記錄在《三朝北盟會編》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朱仙鎮大捷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這場戰役關於到岳飛的名聲,但是有意思的是同時期的《會編》和《要錄》都沒有記載,這場戰爭到底存在不存在?為什麼沒被《會編》《要錄》記載?我們來看看原因。

被記載的意義

歷史學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孤證不立”。意思就是說如果這件事只在一本書上記載,那麼就不能算是歷史。朱仙鎮大捷目前就是處於這樣的狀態,因為朱仙鎮大捷最早只記載在《鄂王行實編年》,而在這之前的書中都沒有這個記載。《鄂王行實編年》是由岳飛的孫子岳珂所編寫,所以可能存在抱有美化其先祖的目的來編造一些歷史,那麼按照“孤證不能定案”的習慣,所以朱仙鎮大捷存疑。至於為什麼不能定案,其實還是因為岳珂曾經在書中釋出過一些不實訊息。

《金佗粹編》中曾經記載了岳飛老家發大水,但是鄧廣銘去調查了同時期岳飛老家的水文記錄,發現岳飛家鄉在那個時期並沒有發生大水。之後研究宋史的專家陸續發現《金佗粹編》中有不實訊息,而《金佗粹編》很有可能存在美化岳飛的嫌疑,自此岳珂的《金佗粹編》、《鄂王行實編年》的公正性受到了質疑,如果這兩本書中的事情在其他史書中沒有得到記載,那麼就不能只信一家之言。

兩書沒有記載的原因

《三朝北盟會編》是徐夢莘編寫的,他的出生背景就是靖康之難,而徐母帶著徐夢莘南下逃亡。面對國恨家仇的無力,徐夢莘只能以筆為刀記錄這些悲痛的歷史。徐夢莘在《三朝北盟會編》中開頭就說道:“嗚呼,靖康之禍故未有也!”之後徐夢莘經過長期時間收錄資料然後編纂了《三朝北盟會編》。徐夢莘引用了大量的文獻,從多方面記錄和研究了這段歷史,而且在《會編》中並沒有刻意的評論,所以《會編》的公正性還是有的。但是這本書並沒有記載朱仙鎮大捷,不過之後徐夢莘還蒐集了一些補充資料編寫了《北盟集補》,但遺憾的《北盟集補》失傳了,所以《北盟集補》裡面有沒有記載朱仙鎮大捷也是一個謎。

朱仙鎮大捷僅岳珂詳細記載,其他史料或略而不計或一筆帶過

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記載趙構時期的史書,作者為李心傳。李心傳早年多次科舉失敗,不過在崔與之、許奕、魏了翁等二十三人的合力推薦下成為了史官,之後就開始修史書。從李心傳的一生看,李心傳不像是一個叉腰諂媚的人,而且在得知地方旱災發生之後就立刻上書為民請命,所以他的史書的公正性還是有的。他利用他的優勢大力蒐集史料,然後編寫了《要錄》,這本書和《會編》互為補充,可以對趙構時期的歷史得到一個清晰的瞭解。這本書沒有記載朱仙鎮大捷的原因是這本書成書比較晚,在此之前秦檜父子大力篡改史書,所以是不是漏記載了朱仙鎮大捷也是其一原因吧。

朱仙鎮大捷存在與否的證據

《金佗粹編》卷8《鄂王行實編年》裡寫道:“先臣獨以其軍進至朱仙鎮,距京師才四十五里,兀朮復聚兵,且悉京師兵十萬來敵,對壘而陳。先臣按兵不動,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奔還京師。”這就是朱仙鎮大捷的記載,一個連名字都沒有記載的將軍帶著500騎兵大破兀朮,這一點令人生疑。要知道金國的鐵浮圖盛名一時,結果被一個不知道什麼名字的將軍帶著500騎兵打敗了,這有點不符合常理。

朱仙鎮大捷僅岳珂詳細記載,其他史料或略而不計或一筆帶過

岳飛

《朱子語類》談道:“紹興初,嶽軍已向汴都,秦相從中制之。”朱熹提出了岳飛向汴都行軍,而秦檜從中組織。這句話間接地證明了朱仙鎮大捷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並沒有直言朱仙鎮大捷存在。《金史》記載:“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據,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鄢陵在朱仙鎮南邊,金國將領帶著偵察兵深入到這裡刺探軍情,那麼間接地證明了南宋軍隊已經向北出發,甚至已經到了朱仙鎮。而金軍帶著人來這裡刺探軍情,那麼很有可能是看看南宋軍隊有沒有後援,但是這句話證明了岳飛向朱仙鎮進軍,但是並沒有直接說朱仙鎮之戰的存在。可能是因為避諱,畢竟兀朮帶著10萬人被500人打敗,這個戰績還是有點丟人的。但是《金史》又肯定了岳飛的地位,甚至多次稱讚岳飛打仗厲害,所以還是有點難以說服人的。

但是證據也只限於此了,再也沒有什麼史書能有實質性證據證明朱仙鎮大捷的存在,所有有記載的史書也只是含糊或者間接地提及朱仙鎮大捷可能存在。而僅僅只有《金佗粹編》記載了這件事,這樣是很難以說服人的。至於岳飛的朱仙鎮大捷到底存不存在,這個謎還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