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東漢史學大家,跟司馬遷齊名,但連韓信和韓王信都分不清!

班固的《漢書》,對於漢初的歷史,基本上是以司馬遷的《史記》為藍本,輔以班固從別出蒐集的資料,按照班固對歷史的理解,整理出來的。

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司馬遷的《史記》文學價值更高,班固的《漢書》史學價值更高。其實不然。

他是東漢史學大家,跟司馬遷齊名,但連韓信和韓王信都分不清!

單從《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和《漢書·高帝紀》、《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傳》、《漢書·韓彭英盧吳傳》六篇文字對比來看,我們都能發現,班固治史態度不及司馬遷嚴謹,班固連韓王信和淮陰侯韓信都能弄混淆!

他是東漢史學大家,跟司馬遷齊名,但連韓信和韓王信都分不清!

翻開《漢書·高帝紀》中關於漢王之國後的記載,有這樣一段:

於是漢王齊戒設壇場,拜信為大將軍,問以計策。信對曰:「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是遷也。吏卒畢山東之人,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民皆自寧,不可複用。不如決策東向。」因陳羽可圖、三秦易並之計。漢王大說,遂聽信策,部署諸將。

單看這一段,我們很容易把「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不如決策東向」理解成淮陰侯韓信的話。

他是東漢史學大家,跟司馬遷齊名,但連韓信和韓王信都分不清!

再看《史記·高祖本紀》中類似的記載,則是這樣的:

至南鄭,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士卒皆歌思東歸。韓信說漢王曰:「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而王獨居南鄭。是遷也。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複用。不如決策東鄉,爭權天下。」

司馬遷並沒有明確說,向劉邦提出「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不如決策東向」的,是淮陰侯韓信,還是韓王信。

他是東漢史學大家,跟司馬遷齊名,但連韓信和韓王信都分不清!

當我們再翻看《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傳》中相關的記載,發現是這樣的:

沛公為漢王,信從入漢中,乃說漢王曰:「項王王諸將,王獨居此,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向,可以爭天下。」漢王還定三秦,乃許王信,先拜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

很明顯,同一本漢書中,關於同一事件的描述,是矛盾的。

他是東漢史學大家,跟司馬遷齊名,但連韓信和韓王信都分不清!

回過頭,我們再看看,司馬遷是如何記載的。司馬遷在《史記·韓信盧綰列傳》中這麼寫的:

沛公立為漢王,韓信從入漢中,乃說漢王曰:「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可以爭天下。」漢王還定三秦,乃許信為韓王,先拜信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

跟班固的《漢書》文字大體一致,但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卻不矛盾。

他是東漢史學大家,跟司馬遷齊名,但連韓信和韓王信都分不清!

你們看,班固連抄書都抄錯了。

或者說,班固連淮陰侯韓信和韓王信都傻傻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