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夏次元8|禹:舜時代的真正改革者

史記夏次元8|禹:舜時代的真正改革者

在《史記》次元的十二本紀中,甚至包括在所有的故事裡,《夏本紀》都算是非常奇怪的一篇。是司馬遷寫跑題了嗎?還是別有用意呢?

簡單統計一下《夏本紀》,大概九成的內容都是在講夏王朝建立之前,基本上都是在禹一個人的故事。從這個角度說,《夏本紀》改成《禹本紀》應該更準確一些。這是不是在表明,司馬遷創造的《史記》次元裡,夏王朝本身並不重要呢?

或者,在司馬遷的界定裡,夏王朝也是從禹開始的,他才是夏王朝的真正開啟者。至於啟,不過是繼承了他的政治遺產而已。

讀過前面的故事,我們就會知道,禹和堯是同輩的,從輩分上講,他們都是舜爺爺的爺爺。從堯到舜,再從舜到禹,這種承繼關係有點不可思議。

後世把這種承繼關係理解為“禪讓”,同時也有意迴避了他們之間的血緣傳承關係。不過,司馬遷在在他們的故事裡記錄得非常清楚,並沒有迴避的意思。人們願意忽略它,像是為這種非同尋常的方式找到了一種合理的解釋,也像是在有意迴避他們之間的血緣和家族關係,免得別人說閒話。

之前,我們解釋過,舜是從底層崛起的,儘管他血統純正,但從他祖上窮蟬開始一直到舜,都是庶民的身份。他們家族幾代人的情況很像是在一場權力爭奪中失勢了,但是並沒有被徹底消滅。

他們這一支怎麼從皇族繼承者的身份一落千丈的呢?《史記》次元沒有細說。從後來舜的經歷中不難發現,他們幾代人的生活都比較艱難。不管怎麼說,到了舜這一代,總算還是有機會再一次意外崛起。

同樣是在前面講過,舜其實是一個手段強硬的實力派。這很像是幾代人都在韜光養晦,等待一個再次崛起的機會。舜一上臺,就一改堯溫和的和事佬作風,大膽進行了一輪人事改革。一些佔著位子能力一般的老臣被清除。一幫在堯時代沒有得到重用的人才被破格提拔,每個人都被安插到他們合適的位置上。這是一次少壯派的集體上位。禹也在其中。

可以說,舜執政的那個世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世代,除了禹之外,還可以列出一大串響噹噹的名字,比如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其中一些甚至成為後世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以此來表明,他們的作為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而且他們各有特長。從用人這一點上來說,舜確實有獨到之處。

禹呢?我們來看看他們家族的經歷:

在堯當權的那個時代,禹的家族一直都在權力的中心,他的父親鯀一直都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地位顯赫,一度也可以看作是堯的接班人選之一。而且在堯不看好他的情況下,仍然有一批人堅決支援他,把他推到治水官這樣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這是要為他提供一次成為未來天子的機會嗎?

後來呢?舜半路殺了出來,從庶民一步登天,擊敗了各路競爭者,以堯的女婿的身份,成為帝國的新一任執政者。

舜處決了鯀,理由是他治水不力。但是,禹似乎並沒有受到牽連。他在舜的時代,仍然處於權力的中心,甚至位置更高了。

在這種情況下,是什麼力量支援著禹依舊處在新的權力中心呢?儘管他父親鯀一度失勢倒下了,他依然接替了他父親的職位,履行他父親沒有完成的職責。

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關於禹治水這件事,是禹一個人的能力和感染力呢?還是禹所代表的那個團體能調動的所有社會資源的合力呢?如果換一個人呢?比如說,把這個人換成舜,他能完成嗎?

假設是不存在的。不管禹的影響力是從哪裡來,至少在他主持治水的過程中,舉國之力都在支援他。

我們僅僅看一下禹十三年治水的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定了帝國的疆域,制定了賦稅制度,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很有可能還征服了多個外族。

可以這麼看嗎?在司馬遷創造的《史記》次元裡,這就是《夏本紀》記述內容的重中之重。這可以把這些記錄理解為,禹為什麼有資格接替舜,成為新一任的執政者。

舜雷厲風行地完成了一次人事佈局,但禹才是那場改革的真正實施者。由此,一個國家的管理方式也趨於系統化,同時也成熟起來。也就是說,在舜的時代,在禹的主持下完成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改革。

這也讓我們可以換一個視角去看待《夏本紀》,在《史記》次元裡,司馬遷花這一章節是在解釋,一個系統的國家管理方式是怎麼建立起來的,以及這個管理方式是遵循什麼樣的理念,追求什麼樣的價值,這都是到禹這一代才明確下來的。

這可以看作是從黃帝開始的一系列從懵懂到逐漸清晰的政治實驗。這一系列實驗的主持者從沒有超出黃帝家族的範疇。只有舜的家族是走得比較遠的,最終,在舜死後,權力再一次回到舊有的權力中心。禹是那個權力中心的代表,或者是代言人。和舜比起來,禹顯然代表的是更為穩定的一股政治力量,也更為成熟,他們更懂一個國家應該是什麼樣子。

好吧,我們縱觀五帝時代,一直到夏王朝的崛起,這其實就是黃帝家族內部的權力分配。禹把舜時代發起的改革成果以一系列制度的方式固定了下來,同時可能還意味著一次新舊勢力的調和。

舜的時代就這麼結束了。也可以說,就是在舜執政的那段時間,禹恰恰完成了他所有對一個國家統治方式的確立。

這是不是舜想要的呢?或者這早已經超越了舜想要的。但肯定是禹想要的。從這一點上,禹一直都站在比舜更高的一個維度上。

因此,在最後的歲月裡,一度那麼強勢和雷厲風行的舜應該是落寞的。人們只在為禹唱讚歌的時候,提到他。

我們可以看一下《夏本紀》記錄的那場君臣共慶其樂融融的宴會。舜帝又是唱歌又是跳舞,但他不是這場宴會的主角。

“……帝(舜)拜曰:‘然,往欽哉!’於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數聲樂,為山川神主。”

舜還是最高領導者的身份,但是真正的權力已經不再掌握在他手上了。這本身是不是就是舜到禹的一次權力交接儀式呢?禹從此開始替代了舜。

從此禹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應該在這之前,禹早就是主角了。這也可能意味著,其實舜的時代從很早的時候,已經是禹的時代,一個從底層意外升起的政治新星並沒有真正意義上掌權太久,他早早的就成為了一個象徵。也可以說,舜還在位的時候,夏,作為一個新的世代早早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這樣猜測一下,司馬遷在《史記》次元裡,他有意把舜執政的那段時間作為夏時代的一部分。

後來,舜死了。他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讓兒子商均繼承的事,別人也沒提。至少在丹朱的時候,這還是一個議題。禹和舜的兒子商均之間又演繹了一次禮讓的故事,最終禹還是眾望所歸地登上了天子位。

“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姓姒氏。”

注意這個細節,在《史記》次元,有了第一個國號:夏後。禹想幹什麼呢?司馬遷是不是要說:從禹開始就定下了,以後這個國姓“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