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敗,清廷為什麼寧願割地賠款,不願用這些錢再武裝再戰呢?

甲午戰敗,清廷為什麼寧願割地賠款,不願用這些錢再武裝再戰呢?

晚清高層內部鬥爭主要是圍繞慈禧和光緒展開的帝后黨爭。晚期清朝統治的最高權力是先有光緒登基,慈禧攝政權力掌握在慈禧手中,之後光緒親政,慈禧放權退居幕後,最高權力由光緒掌握。按照此套路清朝的最高權力本可以平穩過度。但可惜光緒與慈禧之間沒有信任可言,雙方都害怕另一方在掌握權利後消滅自己,畢竟這種“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例子在歷史當中太多了。

甲午戰敗,清廷為什麼寧願割地賠款,不願用這些錢再武裝再戰呢?

慈禧在割地賠館的事情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慈溪生前的每一次祝大壽,都與悲催的割地賠款有關。過50歲生日那年,爆發中法戰爭;60歲大壽趕上甲午戰爭爆發;70歲壽辰時日俄大戰、東北三省處境危險。從根子上說,慈禧之流並沒有祖國的概念,滿清的統治者只是視國家為自己的私產,視人民為自己的家奴。所以,當外來的壓迫威脅到了她的寶座,那麼一切都可以拋掉,包括領土和人民。

甲午戰敗,清廷為什麼寧願割地賠款,不願用這些錢再武裝再戰呢?

在戰爭時期要外購軍火併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一來各國都以中立為名嚴格控制軍火輸出,購買的軍火很容易被扣押。二來很多軍火商趁火打劫,哄抬價格,清政府要想購買武器付出的代價要遠大於平時。三來隨著北洋水師覆沒,清政府的海上運輸線其實已經失去保護,即使購買到了軍火要想安全運到國內也不容易。

甲午戰敗,清廷為什麼寧願割地賠款,不願用這些錢再武裝再戰呢?

再加上甲午戰爭的失敗讓大清朝上上下下,都失去了要發展的信心。再加上國內推翻清王朝統治的呼聲越來越高,其實已經心力交卒了,早就沒有那個精力要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