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嘆

將相和則國安,將相不和則國滅。這句話是來評價“負荊請罪”的兩位主人公——廉頗和藺相如。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的結局是文相武將成為莫逆之交。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嘆

歷史上司馬遷對藺相如的評價很高,稱他為一個為國爭光,不懼死亡的君子,廉頗就更不用說了,封號信平,一個馳騁沙場的大將軍。兩人的“先國家之急而可這兩人的人生的結局卻讓人唏噓讓我們來看看吧。

一、澠池保皇玉

藺相如本是身份低微的舍人,而那個時候廉頗已是名將,這樣的身份懸殊的二人本沒有任何的交集。而這時轉也是我們熟悉的“完璧歸趙”。秦王知道了世間難得的和氏璧在趙王身上,就告知趙王說希望以15座城池作為交換和氏璧。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嘆

其實秦國的這種行為早就是“司馬之心,路人皆知”。可是秦強趙弱,趙王也不敢和秦破罐子破摔。這時藺相如果斷受命,於澠池會上以智勇之能保住了和氏璧和趙王。從此之後,藺相如封以高位,高於廉頗。

二、頗妒藺避

作為名將之一的廉頗,常年為國而戰,每次立下的血汗功勞都是去閻王爺面前走一遭換來的。如今聽說一個身份低微的舍人不過三言兩語竟是來到了自己的上頭,廉頗的傲氣怎麼會容忍這樣的事情,可是王命至上,於是廉頗發話,日後要是見到藺相如,定要給他一些顏色瞧瞧。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嘆

史書所記: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廉頗之言行很快就傳入藺相如的耳中,但是藺相如的態度卻是“不肯與會。”這時的藺相如已是高位在身,身邊也有了自己的舍人親信。大家知道這件事情後,很多人都在勸他趕回去,不可以這樣忍氣吞聲,但是藺相如都不為所動。

後來有次廉頗出行時,藺相如恰好也在同一條路上,廉頗想要趁機上前搞事情,而藺相如趕緊掉頭離開,避免與廉頗碰面。此次後,廉頗便是認定藺相如是軟弱無能之人。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嘆

三、莫逆之交

藺相如的門客實在想不通,同為高位者,藺相如何必這樣忍氣吞聲。這時,藺相如說出解釋:“大家都知道我連秦王這等人物都不怕,又怎麼會怕廉頗將軍。其實現在秦國不敢來攻打我們趙國,不過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如果現在我們兩人之間開始內鬥不和,就會讓秦得漁翁之利,因而是先把國家利益高於我們的這點小事。”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嘆

此話一出,傳於廉頗耳中,便是折服了他的高傲。廉頗也是個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人。於是接下來便是脫下衣服,背上荊條來到藺相如的門上,與藺相如道歉。藺相如也是趕忙出來迎接並與廉頗表示諒解。自此,兩人成為了莫逆之交,“負荊請罪”的美談也流傳至今,粵劇“將相和”便是他們的故事。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沒有這麼美好了。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嘆

四、皇心難猜

重用藺相如廉頗的趙惠文王在公元前266年辭別人世,接位的是太子趙孝成王。在趙孝成王在位期間,廉頗帶兵與燕一戰,史稱破燕拜相,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戰後廉頗得封尉文城,得號信平君,功名遠揚。這個時候可以說廉頗藺相如是他的左膀右臂。

趙孝成王四年,秦趙上黨之爭變為長平之戰,此次王帝命令廉頗領軍出戰。兩軍交戰,秦軍明白廉頗這邊就是硬石頭,不可以硬打,於是就用了反間計。趙王這邊急於求成,結果就正中下懷。

他任用趙括為將,沒錯,趙括就是故事紙上談兵的主角。史書記載,趙括的家人,還有藺相如都在極力反對皇帝任用趙括,藺相如言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何變也 ”但皇帝就是不聽。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嘆

五、文武離趙

趙括上場打亂了廉頗的戰略部署,趙括本就沒有為將之能,長平一戰,他自己都被秦軍射殺,四十萬趙兵死去,結果可想而知秦贏趙敗。藺相如這時也已經身患重病,身體不如以前,一聽說趙大敗,是氣得病情加重,一代名相含著滿腔的國敗悲痛,撒手人寰了。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嘆

長平之戰敗後,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廉頗又帶兵攻打魏國,在這一年裡趙孝文王去世了,他的兒子趙悼襄王繼位。趙悼襄王一繼位,就立刻除了廉頗的職位,派人代替他,導致廉頗備受排擠。後來好友藺相如的離去已是心裡的一大苦,廉頗便是棄趙投魏。廉頗畢竟是外來人,即便有高超的才能魏王也是沒有信任重用他。

這時趙國也是有各種麻煩,趙王希望廉頗回來,於是就派使者前去廉頗處探探口風。可是不是人人都有先國家而後私急的覺悟,趙國奸臣郭開是廉頗的仇人,他不願廉頗再次得勢,便是暗中收買使者,讓他說盡廉頗的壞話。

即便廉頗尚能食飯,身體健康,可使者也是說了廉頗老了的話。趙王也沒有在找廉頗,而廉頗也抑鬱成疾,最後客死他鄉,再後來秦一統六國。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嘆

總結

藺相如與廉頗為莫逆之交,本該是趙國統治者的左膀右臂,兩人的結局都不好。人言曰: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嘆

藺相如與廉頗皆為千里馬,可是藺相如之能抵不過趙孝成王的求勝心切,一腔熱血化為悲涼,看著國之將衰而無能為力。廉頗忠君愛國,半生馳聘沙場。後來的不重用,被人排擠,受人誣陷,身邊好友離開,無人可知自身的苦楚,即便後來棄趙投魏,可到最後還是一句“我思用趙人”。

兩人都是有以國為先的覺悟,統治者那飄忽不定的信任很容易打敗這些覺悟。廉頗在好友離開時就已痛苦萬分,又有國敗之言出來,更是重擊。當年鎮國的文相武將,走到頭來,不過也是一個悲傷的結局。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