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背後的故事

《廉頗藺相如列傳》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第六冊中的一篇文章,節選自《史記》。原傳全文記敘了戰國時代趙國的四個重要人物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的事蹟。當時正處於戰國末期,戰國七雄中秦國最強,秦要統一中國,採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策略,積極對外擴張,對趙國虎視眈眈、不斷蠶食。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發生了秦趙兩國之間的矛盾衝突。課文透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表現了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暴、顧全大局、維護團結的精神,以及廉頗勇於改過、坦率真誠的可貴品質。

《廉頗藺相如列傳》背後的故事

在《韓非子》和劉向的《新序》中有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楚國人卞和,在山中獲得了一塊玉石,把它獻給厲王。厲王讓玉工鑑別,玉工說這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是在欺君,就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厲王駕崩,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石獻給武王。武王讓玉工鑑別,玉工又說這是石頭。武王也認為卞和在說謊,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駕崩,文王即位,卞和抱著他的玉石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而繼之以血。文王聞說後,派人問他原因,說:“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卞和說:“我不是為被刖傷心,我傷心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作石頭,忠貞的人卻被視為說謊的人。”文王於是派玉工剖開他的玉石,竟然得到了一塊寶玉,為了嘉獎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將此玉命名為“和氏之璧”,並把它奉為國寶而珍藏起來。

公元前333年,楚國吞滅越國,楚威王因相國昭陽滅越有功,將和氏璧賜給了昭陽。可就在這時,和氏璧竟失竊了,人們紛紛尋找這件價值連城的寶玉,但終無結果。

《廉頗藺相如列傳》背後的故事

和氏璧銷聲匿跡幾十年後,突然有一天在趙國出現了。趙王得知後,便將這件珍貴寶玉據為己有。趙國得到和氏璧的訊息很快傳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對這件稀世之寶產生了覬覦之心,由此上演了課文中秦王以十五城易璧,而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

公元前228年,秦國大軍攻佔趙國,趙幽王投降,獻出和氏璧,和氏璧最終落到了秦國的寶庫之中。相傳秦國一統後,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傳國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嬰將御璽獻給劉邦。到漢末董卓作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後被南朝承襲。隋亡後,御璽被隋朝蕭皇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天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至今下落不明。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其中“和”,即指“和氏之璧”,是“天下所共傳寶也。”而“隨”是指“隨侯之珠”,關於它則有另外一段傳奇。

《廉頗藺相如列傳》背後的故事

相傳隨國國君隨侯一次出遊,看見一條大蛇被人打傷,便叫隨從給蛇塗藥包紮,然後送入草叢。大蛇傷愈後,銜來一顆寶珠吐到隨侯的堂外,說:“我是龍王的兒子,為感謝君救命之恩,故以寶珠報答。”此珠即後世所稱的“隨侯之珠”或“靈蛇之珠”。

瞭解了寶物的來龍去脈,我們再把目光投射到人物身上。廉頗的故事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進一步的記載。趙國另一位重要人物趙奢,因治理國賦、大敗秦軍有功,被趙惠文王拜將,與廉頗、藺相如同位。趙孝成王七年時,秦與趙戰於長平,此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重,趙王讓廉頗攻秦,卻連遭失敗,廉頗堅壁不出。秦國使用離間計,揚言只害怕趙奢之子趙括,趙王輕信,讓趙括代替廉頗,藺相如進諫阻止,趙王不聽,便以趙括為將。而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毫無實際經驗可言,恰又遇上秦國名將白起,中計後死於亂軍之中,數十萬趙軍投降後被坑殺。

《廉頗藺相如列傳》背後的故事

隨後燕國趁趙國長平大敗出兵來犯,趙王派廉頗迎擊,大敗燕軍後進而圍燕城,燕國請求割五城以講和,燕趙息戰,趙王以廉頗有大功封他為代理相國:這是廉頗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但好景不長,趙孝成王死後,其子悼襄王即位,讓樂乘取代廉頗,廉頗為爭相位怒而攻樂乘,樂乘敗走,而廉頗也逃奔到魏國的大梁,但是很久也得不到信任和使用。而此時秦軍多次圍困趙國,趙王想再次起用廉頗,廉頗也想回去為趙國出力。趙王於是派使者前去察看廉頗是否可用,而廉頗的仇敵郭開以重金收買使者,讓他在趙王面前詆譭廉頗。趙王認為廉頗確實老了,於是不再召用。看來廉頗一世英名,卻最終毀在了小人手裡。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秘密派人把他請了來,但廉頗在楚國為將,卻沒有什麼功勞,自嘆道:“我一心只想用趙人啊。”最後死在了楚國的壽春。

《廉頗藺相如列傳》背後的故事

廉頗雖有英名,卻常打敗仗。文中秦“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這無疑是廉頗以重兵震懾的結果;廉頗自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用八萬趙軍打敗四十萬燕軍,且被封將,這也說明他確實有軍事才能和戰功。面對秦軍,他自知難以取勝,便儘可能避免決戰。廉頗的主要勝績,是在對魏、齊、燕等國家的戰爭中取得的,面對強大的秦軍,他基本上沒有打過勝仗。相信其他人也很難打敗強秦。

廉頗勇於改錯,卻脾氣暴躁。只因為藺相如官居其上,就去公開挑釁,其威猛可見一斑;為爭當統帥而和樂乘動武,致使樂乘敗走,自己也在趙國無法立足,以致於逃奔魏國。正是因為廉頗脾氣的暴躁,才導致其最後美人遲暮,英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