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大神的身材特徵:重點在“瘦”,並非“高”

題記:每一個專案的專業運動員都有比較明顯的外部特徵,打籃球和排球的一般個子比較高,練健身、健美的肌肉比較健碩,自由搏擊的一般眼神比較“囂張”,其實跑馬拉松的人也有一些明顯的外部特徵。

馬拉松大神的身材特徵:重點在“瘦”,並非“高”

近幾年馬拉松熱正在席捲我國,之前大家對於馬拉松的概念,大多停留在電視中,因為每年全國也舉辦不了幾場大型的賽事。在2016年以後,申請舉辦馬拉松的條件被放寬,才讓馬拉松真正的融入到了很多人的生活中,每年國內舉辦的馬拉松賽事多達幾千場,而參加的人次高達千萬,馬拉松已經成了全民健身的話題。不過透過仔細觀察,那些馬拉松成績比較突出的人,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瘦”。

馬拉松大神的身材特徵:重點在“瘦”,並非“高”

在國內比較頂尖的馬拉松選手像董國建、彭建華,以及國際上優秀馬拉松選手大迫傑、貝克勒、基普喬格等人都是體態偏瘦,這也充分說明了馬拉松這項運動是對於耐力的考驗,而並非爆發力。與此同時。除了瘦以外,這些人還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身高並不高,基本上都是在1米7左右,很多都是1米6出頭,可見在足夠瘦的情況下,個子高並不是衡量一個馬拉松大神的標準。

馬拉松大神的身材特徵:重點在“瘦”,並非“高”

其實很多人還是有疑問,跑的快的人配速高,而配速就是由步幅和步頻相乘得來的結果,一個個子高的人步幅必然大,一定會有優勢,然而目前的事實並非我們看到的那樣,那些身高太高的馬拉松大神比較少。其實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步頻所佔的權重要更大一點,而大神們透過步頻的練習以及步幅的再次提高,最終脫穎而出,而很多個子高的人練習步頻卻比較難。

馬拉松大神的身材特徵:重點在“瘦”,並非“高”

而練習步頻和步幅的基礎就是自己的力量,好的力量基礎才是支撐你完成馬拉松的保障。從上面的大資料也可以看出,個子高的人跑步所需要的力量要更多,大步幅或許比高步頻更加的費力。不管怎麼樣,這對於我們一般業餘跑者來說都不重要,也不是很明顯,畢竟很多人的身體條件都差不多。祝大家越跑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