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你犯錯後,領導可以不追究,但你不能不承認

記住你犯錯後,領導可以不追究,但你不能不承認

公眾號:洞見 歷史智謀

作者:洞見先生1

智囊故事

北宋初年,大將孔守正官拜殿前都虞侯。

有一天,他在皇宮北園侍奉宋太宗趙匡義宴飲,一時太過興奮喝醉了,他在宋太宗面前,醉酒與大臣王榮議論邊塞戰功的事情,並因憤怒而爭吵失態。

左右侍臣請求將他們交付給官吏處理,但宋太宗沒有答應。

第二天,兩人酒醒了,意識到自己嚴重失態,滿面羞愧,便一起趕緊到朝廷請罪。

宋太宗卻說:“兩位愛卿,昨晚我也喝得大醉,不記得發生了什麼事情。”

兩人失態的事情就輕而易舉的過去了。

馮論見解

明代學者馮夢龍對此評價道:讓人喝醉而要求他不能亂性是很難的事情。宋太宗假稱一起喝醉,並不失朝廷體面,而且未嘗不使他們知道警惕。

馮夢龍見解真切,宋太宗處理巧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洞見觀點

雖說酒能亂性,人在醉酒後難免失態犯錯,但犯錯終究是犯錯,這是難以掩蓋的事實。

孔守正、王榮失態是真,是否追究取決於犯錯的性質及兩人犯錯後的態度,甚至決定於犯錯後的態度表現。

為什麼宋太宗不聽左右侍臣的建議,交由官府處罰他們?一來他們是宋太宗的寵臣,二來也是事出有因—醉酒失態,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測試他們對犯錯後的態度。

從一個領導的角度看,兩人失態多少讓宋太宗有些難堪,宋太宗沒有公事公辦的處理,內心就是希望兩人要態度誠懇的認錯,讓左右侍臣明白:這兩人不是有意衝撞聖意。

孔守正、王榮也很識趣,酒醒後馬上上朝請罪,公開請求對自己處理,宋太祖對此處理地非常有藝術,託口自己也喝醉,就像沒發生過一樣。

之所以宋太宗輕描淡寫帶過,是這個事情達到了宋太宗測試的目的——你誠懇認錯,我就原諒,又對兩人和眾大臣起到了警醒作用——下不為例。

假使兩人不肯認錯,宋太宗內心會很不爽,肯定會對兩人產生厭惡,慢慢也就疏遠,甚至會隨時找機會處理他們。

兩人公開誠懇認錯是維護宋太宗的權威、維護領導的權威,相反就是拆宋太宗的臺子、落領導的面子。

凡是維護領導權威的犯錯,領導往往都能容忍,甚至會讚許。因此,維護好領導的權威,讓領導心裡滿意,再大的錯誤也不算錯誤,相反再小的問題都是問題。

態度誠懇的承認錯誤通常就是維護領導的權威,領導一般不會為難你、處罰你,反而會想借口為你開脫。

所以,在職場中犯錯,領導往往可以不追究,可以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你不能不承認。

各位朋友,你怎麼看?歡迎點選“在看”,留下你的真知灼見,一起交流,汲取古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