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洗睡吧,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在區塊鏈網路上流通的

在開始今天的文章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在數字貨幣領域,上線最慢的專案是哪個?

估計99%的朋友都猜不到——這就是

央行謀劃的“法定數字貨幣”

,從去年年初就喊口號要成為“第一個發行數字貨幣的國家隊”,

一年多過去,連個大致框架都還沒弄明白,

搞得諸多業內人士心急如焚,比如今天,很多幣圈人的朋友圈就被萬向肖風的一篇《肖風大猜想:給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建議》給刷屏了,作者非常希望

法定數字貨幣能夠連線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甚至替代區塊鏈網路上的私人錨定貨幣(例如USDT)。

看了之後,一點感想:拋開技術上的可行性暫且不談,文章是好文章,想法也不錯,但如果從行政和商業模式上講,這個計劃可能真的會是像作者所說的那樣,只是一個猜想。原因在於:

如此宏大的使命,實際基本上就從來就沒出現在央行的計劃表中。

洗洗睡吧,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在區塊鏈網路上流通的

“法定數字貨幣”的初心:幣圈竟是一廂情願?

作為一個經歷並研究過機構改革、國企改革、行業改革的觀察者,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主管部門的改革目標一般都是以“穩”字當頭,大部分的行為往往都是為了提升效率,而非對現有格局與秩序進行顛覆。這也是中國支付技術革命是

“自下而上”

(如微信和支付寶)、而非“自上而下”進行的原因。具體到數字貨幣領域,就是在主管部門的眼裡

“法定數字貨幣”的應該是“數字化的法定貨幣”

而不是“法定的數字加密貨幣”

。各位朋友們可以多讀這兩個詞幾次,好好揣摩一下其中的微妙區別。

在《大猜想》一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前提:“

法定數字貨幣的思想源泉和技術源泉來自於區塊鏈

”,然而這句話是否成立還真的很難說。一個直觀的理由是:

中國央行對數字貨幣的研究起於2014年,而區塊鏈這個詞則是出現於2015年左右

,而且只被極其小眾的一部分極客們所留意到。根據筆者個人對中央政府有限的瞭解,他們的技術人員大機率應該不會在這一小部分人中。事實上,央行相關官員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經說的很明白——在現階段,

法定數字貨幣的主要作用,就是對M0的替代。

OK,在展開下一步的闡述之前,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貨幣經濟學裡的M0、M1、M2概念,實際上,對於這幾個膾炙人口的詞語(尤其是經常在政府工作報告裡出現的M2),很多朋友並不是太瞭解。就好像人們總是愛對GDP品頭論足,但從來不知道GDP是怎麼算出來的一樣。一般來講,

M0指的是銀行體系之外流通著的現金,包括我們手裡的紙鈔和硬幣等。M1則指的是M0和活期存款的總和,指的是以能夠自由流動的現金形式存在的資產。那麼M2呢?則指的是M1和定期存款之和,也就是現金資產了。

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功能,主要是

對M0進行替代

,也就是對市面上所有的紙幣和硬幣進行取代,在最理想的狀況下,實現一個“無現金”的經濟社會。

洗洗睡吧,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在區塊鏈網路上流通的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估計會非常困惑了——在不少城市,人們的生活已經基本實現了“無現金化”,都是用支付寶和微信這類移動支付工具來付款了,硬塞進來一個數字貨幣幹嘛?多此一舉。尤其是一些媒介對外宣稱“央行數字貨幣將會對支付寶和微信進行替代”之後,人們的困惑和質疑聲音就更大了:尼瑪~競爭搞不過,就用行政手段玩壟斷?畢竟,在很多人眼裡,傳統金融機構做出來的APP是個什麼體驗,誰用誰知道,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就筆者的推斷,央行透過數字貨幣替代M0不假,但是不是要替代老百姓手裡的移動支付工具還有待商榷。畢竟,無論是基於銀行賬戶的M1、M2、還是基於移動支付工具的M0,目前都已經實現了電子化,請問你央行數字貨幣來湊什麼熱鬧?當然了,各國銀行的官老爺們也知道,這樣做除了徒增社會執行成本之外沒有什麼太大好處,

所以央行的數字貨幣與現有的支付工具之間,實際上是一個合作、而非競爭的關係

那央行的數字貨幣到底是來幹啥的?答案是:

服務銀行,而不是給老百姓用的

看到這裡,估計有不少朋友會比較困惑了:不對啊,央行數字貨幣的作用不就在於對M0進行替代,但M0不就是給普通使用者準備的嗎?

恩,這話不假,關鍵在於:為了讓普通人用上紙幣和硬幣這樣的M0,各國的央行和商業銀行可是沒少下功夫——我們要知道一點,跟普通的貨物不同,

紙幣的運輸成本是相當之高的

,平時隨處可見的運鈔車和武裝押運員是自不必提,而在央行向商業銀行大規模運輸紙鈔的過程中,更是需要排程專門的火車班次、透過鐵路進行運輸,同時還得向軍方呼叫大量人手進行護送。也就是說,

紙鈔的運輸,不僅是銀行部門自己的事,還要和公共運輸部門、甚至防務部門進行協調!所消耗的時間、精力、經濟成本難以想象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央行早在區塊鏈這個詞還沒出現的時候,就開始謀劃將M0進行數字化,試圖降低居高不下的貨幣運輸和儲存成本,這也就決定了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初衷實際上就是為了替代包括紙幣在內的M0流通,從而給其他部門減輕壓力。

洗洗睡吧,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在區塊鏈網路上流通的

圖:戒備森嚴的法幣運輸現場

再見吧區塊鏈網路!難以容忍的法幣失控

從這點來看,

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實驗,更像是本世紀初各機關單位“無紙化辦公”運動的翻版

——在傳統的貨幣投放過程中,央行投放紙幣給商行,商行再將紙幣投放給使用者,而在法幣“數字化”之後,這個流程則變成了:央行投放token給商行,商行再投放token給使用者的數字化錢包,傳統的雙層投放機制沒有改變,需要調整的只是一些社會上的基礎設施(比如ATM等)以及對使用者支付習慣的教育,考慮到現在的人都是用移動支付軟體進行轉賬,

根本不care手機上數字的背後對應的是紙鈔還是token

,因此這兩個調整措施很可能到時候也直接免了。

洗洗睡吧,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在區塊鏈網路上流通的

那麼,問題來了,

各國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能夠取代目前市場上的其它的加密貨幣嗎?答案很可能是不會

。眾所周知,法定貨幣即便再token化,它也是貨幣,也要遵從各國央行以及國際公約的約束。這就註定了它是不太可能被允許像區塊鏈網路上的、被認定為商品的加密貨幣一樣,是可以自由流通的。

舉個例子:在即將舉辦的俄羅斯世界盃上,可能會出現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數字貨幣消費活動,包括門票、航空、賓館、吃喝玩樂在內的俄羅斯商家,

都宣佈接納包括BTC、ETH、LTC在內的各類加密貨幣

,為啥?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美國對俄羅斯正在實行制裁,而偏偏有不少金融、銀行、金融科技行業的企業,又跟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這些企業是無法在俄羅斯境內提供服務的。設想一下,如果美元成為了能在區塊鏈上流通的數字貨幣,美國要怎麼在確保這些美元無法流到俄國人的手裡呢?從這點來看,

法定數字貨幣和區塊鏈加密貨幣,很可能是兩回事,對於央行這種天生就有控制慾的機構來說,它們是很可能不會允許自己想要控制的物件如此失控的。

看到這裡,不少朋友很可能都有點迷糊,既然央行的數字貨幣很可能不會在區塊鏈網路上流通,那他們天天吭哧吭哧地在那研究啥呢?恩,這中間的彎彎繞,筆者以後有時間跟大家細說,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很多朋友們暢想中數字化CNY、USD和ETH、LTC、BTH等同臺競技的情形,很可能是不會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