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到底是什麼?

本文原作者 Max Parasol

編譯 黑色馬里奧

Web3——加密貨幣持有者喜歡稱之為的 Web 3.0——它是一個只有非常模糊定義的熱門流行語。每個人都淺顯的認為它是網際網路基於區塊鏈進一步發展的相關事物,但除此之外,它到底是什麼?

然而,圍繞 Web3 的意義和前景的對話在加密社群中變得非常流行。這個詞同樣被大公司丟擲,試圖在這個領域發力,同時避免“加密”的負面含義。

但是,如果沒有廣義的定義,就無法對其進行正確評估。

加密貨幣領域,較為有影響力的Cobie是嘲笑Web3 缺乏細節的人之一:

“儘管網路中有大量的關於它的解釋,但少有人真正認識到Web3 是什麼。Web3 是一個騙局還是未來、Web3 正在標記世界、Web3 是 VC 退出流動性、Web3 只是加密的另一個稱號,如何看待取決於你屬於哪個陣營,你懂的。”

他補充說:“即使是加密社群也無法確定比特幣是否是 Web3。”

就像加密中的許多重要術語一樣,一位重要的早期加密思想家創造了這個短語,社群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來弄清楚它的含義。在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商業現實的驅動下,有很多逆向工程。

越來越清楚的是,Web3 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想法。這是一系列的想法。它可以說是在 2014 年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Gavin Wood 的一篇部落格文章中首次提出的。他在文中表示,Web3 可以預見地繞過地緣政治資料邊界,他的定義包括“去信任交易”作為其技術堆疊的一部分。Wood 繼續建立 Web3 基金會和 Polkadot 網路,以成為 Web3世界最為可靠的基建。

2013 年的 Etheruem 白皮書更讓“信仰者”有機會想象 DAO 可能是什麼樣子。

Web3 現在充斥著各種概念:主權數字身份、免審查資料儲存、由多個伺服器劃分的資料以及其他更為超前的想法,例如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這些不同的概念和想法交織著關於“Web3”運動及其可行性的討論。

知名區塊鏈領域作者Cobie開始將Web3與更多的概念聯絡起來,他認為Web3 應該包括使用者自己的內容、資料進行“權力下放,並且實現“價值所有權”。

然而,像許多人一樣,他對烏托邦式未來的前景持懷疑態度,並指出如果加密貨幣創始人太富有而不再關心新網路,他不會對此感到驚訝,新興網路更多的是“新興權貴”們,基於你在Cardano上購買了一個小額分期支付,且可以操控你的電動牙刷的NFT之上建立的(意指加密貨幣行業的亂象,這些新權貴們坐收漁利)。

高度的批判

有許多批評者認為Web3 的概念不切實際或無法實現。像 Moxie Marlinspike(sslstrip 和 Signal/TextSecure 的建立者)這樣的批評者永遠不會看到人們執行自己的伺服器的那一天,正如Web3所想象的那樣。他在 1 月初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認為,協議(DAPP)比平臺更難建立。

此外,檔案儲存協議 IPFS 等一些專案在伺服器之間拆分資料,並允許使用者選擇在哪些司法管轄區之間共享資料,雖然這可能是真的,但完全去中心化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博主 suhaza回覆Moxie 指出:

“人們不想執行自己的伺服器……已經出現了一些公司,它們將 API 訪問權出售給他們作為服務執行的以太坊節點……幾乎所有 DApp 都使用Infura或Alchemy來與區塊鏈互動。事實上,即使你將像 MetaMask 這樣的錢包連線到 DApp,並且 DApp 透過你的錢包與區塊鏈互動,MetaMask 也只是在呼叫 Infura!”

那麼,這裡有需要回答的問題:什麼是 Web3?可行嗎?真的會那麼去中心化嗎?

人們對Web2表示失望,這推動了Web3發展?

這是一個關於網際網路如何被顛倒過來的故事……

首先,有願景、內容建立免費、每個人都可以訪問。它被分散的開源信徒推廣,包括網際網路的發明者Tim Berners-Lee。

然後現實則是,建立的內容以及資料,難以在價格與可訪問性之間進行權衡。

Web1 就像一個巨大的 Wikipedia 頁面與龐大的 Craig‘s List 結合在一起,它並沒有廣告,它並不允許使用者進行登入或者基於此建立屬於自己的私有網路空間。Web 2 是當前的演算法定向廣告時代,通常免費使用以換取您的隱私和資料。

Web3到底是什麼?

Berners-Lee 對網際網路的現狀非常失望,因此,去中心化的 Web3反映了Berners-Lee 最初的願景:“釋出任何內容都不需要中央機構的許可……沒有中央控制節點,因此,沒有單點故障。” 他現在執行Solid,這是他自己的 Web3 資料儲存遊戲。

因此,Web3 也將從資料隱私和去中心化伺服器開始。

Web3 從去中心化資料儲存開始

資料的去中心化儲存是新興 Web3 技術棧的關鍵組成部分。在 Web2 中,公司控制封閉的資料庫,包括 Facebook、谷歌和其他常見的知名網際網路公司都在不遺餘力地囤積、控制和貨幣化他們收集的資料,但Web3 正在試圖改變這一點。

Web3到底是什麼?

即使到了 2019 年,Web3 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構建

根據 Gartner 的資料,目前有五家公司控制著全球 80% 的雲基礎設施市場:亞馬遜、谷歌、微軟、阿里巴巴和華為,而Web3 試圖打破這種現狀。

去中心化意味著透過給予參與者部分網路的直接所有權來增強這些權力結構,在 Web3 領域的很多專案中,使用者都能夠在開放的加密網路上真實擁有他們的資料。

Filecoin 和 IPFS 等抗審查的 P2P 資料檔案儲存和資料共享應用程式引領了這一潮流,Web3 儲存提供商(如 Filecoin)的一個共同特徵是資料在網路中的多個節點中複製。

然而,新興的技術堆疊和意識形態仍然留下許多未解決的問題。

授權使用者控制自己的資料

Verida 的營運長 Ryan Kris 正在這個領域建設,他在雜誌中將“Web3 願景”描述為“使人們能夠控制自己的資料”。

Verida 的目標受眾是解決 Web3 堆疊中的軟體開發工具包 (SDK)的問題:身份、訊息傳遞、個人儲存和資料互操作性。

一套雄心勃勃的應用程式?“是的,但這是一項前沿技術,”他說,“一個沒有圍牆的花園。” 務實地說,他們不僅針對加密客戶,而且目前正在為百慕大的去中心化醫療建立一個認證系統。

但是,Web3 將如何透過使個人成為主權者來為我們帶來更公平的網際網路體驗?Kris 在電信、金融、網路安全和區塊鏈諮詢領域擁有數十年的工作背景,他承認這是一個艱難的問題:

“作為 Web3 可行性的一部分,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商業問題,”他說。“鎖定在中心化平臺的個人資料如何被使用者收回?如何激勵初創公司構建產品和工具以實現這一轉變?如何激勵現有的二三線 Web2 公司轉向 Web3 商業模式,以便與現有的市場領導者競爭?”

Kris 指出,新技術也存在監管和實際問題:

“在儲存方面,IPFS 非常適合以冗餘和分散式方式共享公共資料,但它並不是為保護私人個人資料而設計的。它以使用者無法控制的方式分發,當無法保證資料儲存在特定國家/地區時,這會引入監管問題。”

每個專案也有不同程度的權力下放,如果 DApp 使用集中式儲存,他們就不再被頑固分子視為“Web3”公司,但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技術很難構建。

Web3到底是什麼?

更像Web2。5?

一些人認為,我們目前實際構建的是 Web2。5,指的是加密原生但在運營中並未完全去中心化的業務。這種區別很重要,例如,NFT 本身可能存在於區塊鏈上,但有與之相連的集中式資料儲存庫,例如 OpenSea,如果伺服器出現故障,有價值的資料可能會丟失。

Apollo Capital 加密分析師 David Angliss 指出,OpenSea 是 NFT 銷售中最引人注目的平臺,但它“並非完全由社群主導”。2021 年,OpenSea 還接受了主要的風險投資,並在納斯達克 IPO 嘗試失敗,這讓加密貨幣領域的人士非常懊惱。

這就是 Web2。5 定義出現的地方。

“Web3 不是加密領域的一部分。Web3 可以是任何使用區塊鏈來抵抗審查的東西,包括 NFT 和 DeFi 遊戲平臺。”Angliss 表示。

“Web3 將使使用者能夠對自己的資料和身份擁有主權,這在 Web2 數字環境中不存在。”

“Web2 類似於封建主義,就像在封閉的生態系統中一樣,由少數人統治。例如,Instagram 上一個誠實的使用者擁有(帳戶名稱)“Meta”,Facebook 在此前重新更名後,Instagram不得不編造一個理由來暫停該無辜使用者的長期帳戶。Web3 可以阻止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在以太坊的名稱服務中,如果我購買了“Ethereum。ens”,任何人都無法將其從我身上拿走。”

Angliss 引用 OpenSea 作為 Web2。5 業務的示例,對於像 OpenSea 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過於去中心化,就像完全抵制審查一樣,在商業上可能是不受歡迎的。例如,OpenSea“促進了 NFT 的買賣,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它也禁止出售被盜的無聊猿。”

Web3(或者可能是 Web2。5,取決於所指的內容)被描述為網際網路私有化的另一種方式。

“僅僅因為它存在於加密生態系統中,但這並不能使其成為 Web3,”Angliss 說。最大的危險是我們只能看到集中的封閉生態系統,而不是蓬勃發展的 Web3。

比 OpenSea 更加去中心化的社群主導平臺正在興起,包括 LooksRare 和 OpenDAO。

LooksRare 甚至一直在對 OpenSea 進行“吸血鬼攻擊”(以更大的激勵措施竊取使用者),這意味著 Web2。5 NFT 之王的 Web3 競爭對手可能會受到青睞。

代幣的引入為這些新的 NFT 平臺,在如何建立客戶忠誠度方面提供了更多選擇。例如,OpenSea 收取費用,但沒有一項是直接返回給社群的。LooksRare 對每筆基本銷售收取類似的費用(每次交易2%的手續費),LOOKS 代幣質押者賺取 100% 的交易費用。

那麼,也許 Web3 的時代即將到來?

Web3到底是什麼?

到底是誰的資料?

對 Web3 平臺去中心化程度的持續批評,可能意味著我們仍舊處於這個領域的早期。新的商業模式和空間,如元宇宙和P2E遊戲,意味著使用者希望在去中心化平臺上擁有和存放他們的遊戲內資產和 NFT。比如 Arweave、Sia 和 Aleph。im 這樣的 Web3 原生初創公司,就正在致力於此。

Web3 真正去中心化需要建立新的鏈下模型,以消除雲計算和 Web2。5 的定義。

根據 2021 年 Messari 的報告:“今年,Arweave 和 Sia 成為了強大的競爭對手。” 他們試圖保護 NFT 丟失的風險,因為中心化的伺服器上的部分資料很容易被駭客入侵。

另一個 Web3 雲競爭對手 Aleph。im 尋求用替代服務網路取代雲計算層。它是一個支援多個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計算網路,透過訊息協議與它們通訊以檢索和加密重要資料。

Aleph。im 的創始人 Johnathan Schemoul 解釋說:“Aleph。im 網路提供的解決方案是真正去中心化的替代方案,在最需要它的地方進行儲存和計算。區塊鏈並非旨在解決大容量儲存或高效能計算,因為它們通常專注於共識和安全性。”

這意味著大量資料通常儲存在鏈下,增加了 OpenSea 等集中式資料庫的資料儲存風險。

Aleph。im 使使用者能夠依賴區塊鏈以及鏈下分散式雲技術,來提供數字資產的真正所有權。

“為了建立一個強大的去中心化網路,我們需要將去中心化擴充套件到處理共識和安全性的第 0 層和第 1 層之外。Aleph。im 生態系統的發展證明 Web3 可以去中心化,我們將繼續努力。”

Aleph。im 在 2022 年 1 月中旬籌集了 1000 萬美元,例如,遊戲公司 Ubisoft 將其網路用於其 NFT 儲存,這是大眾消費型別的遊戲工作室,第一次將這種去中心化的所有權授予使用者。

重要的是,它還表明 Web3 可以以B2B的模式取得成功,即使普通消費者並不關心“去中心化”,並且加密趨勢通常始於遊戲。

Web3到底是什麼?

代幣經濟學能否成為推動Web3的催化劑?

不同的使用者將會在不同的領域來採用一些Web3設施,但他們可能並不關心其是否去中心化。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更多的在於:使用者在某種程度上更加重視隱私而不是便利、代幣經濟學能否對隱私與便利平衡的難題進行權衡?

Holon Global Investments 董事總經理 Jonathan Hooker 認為,人類的網際網路行為將會發生改變。他透過詢問來開始他的 Web3 解釋:“你擁有比特幣嗎?擁有和控制自己的自主財富讓你感覺如何?” 接著他表示:

“如果告訴你,你可以像控制比特幣一樣擁有和控制自己的資料會如何?”

“商業模式必須找到潛在使用者認為更重要的東西。這些使用者又是否懷疑政府或將自己的健康記錄放在他們無法控制的集中系統上?”

“對於使用者來說,在關鍵時刻擁、隨時獲取有這些醫療記錄有多重要?Filecoin 和 IPFS 可以解決這些資料問題。”

NFT 儲存的競爭對於 Web3 的採用非常重要。Filecoin於 2021 年 4 月推出了 NFT。Storage,還提供 NFT 元資料和資產的免費鏈下儲存。

去國有化,以及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因素,是資料所有權的借出、質押或使用該資料的補償領域。這是 Web3 的開創性的宗旨,Web3 透過代幣化和與智慧合約的複雜整合為使用者提供價值。

Hooker 說,代幣經濟學可以提供“超越網際網路的價值體系”。

然而,由於許多人只是透過 Facebook API 登入 Web2 應用程式而沒有三思而後行,我們不得不質疑代幣經濟學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人類行為。網際網路巨頭公司比如谷歌、百度、騰訊和 Facebook(及其母公司 Meta)都已經擁有我們的資料,再進行整體的重塑是不是太晚了?

也許不會。“資料就像水果,一開始它是新鮮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腐爛,”他說。“大型科技公司關於我們的資料將有一個保質期。”

Kris 同意 Hooker 的觀點,“隱私不是問題,資料的價值才是問題”。人們接受他們將失去資料隱私,因此他們不妨將其標記化。人們很容易放棄他們的資料,為什麼不為此獲得報酬呢?

“個性化資料提供在特定個性化環境中很有價值,例如,我會出售我的社交媒體資料,但不會出售我的健康資料。”

金鑰管理,是Web3 純粹主義者和大眾消費者都會面臨的問題

也有人對這種對資料代幣經濟學的樂觀態度,持質疑態度。雲計算公司 Box 的創始人 Aaron Levie 在指出其巨大潛力的同時,曾質疑Web3 模型的可行性:

“為什麼?因為資料幾乎總是在應用程式的環境中工作、執行。Twitter 社交圖譜、YouTube 頻道、Spotify 播放列表、Airbnb 列表、Shopify 商店:這些都是在產品和 API 的背景下開發的,這些產品和 API 隨著時間的推移迅速建立價值和信任。”

Levie 進一步認為,代幣經濟學可能會使事情變得更加困難。“有了 Web3 的理想,我們可能已經將社群治理和代幣經濟學加入其中,這增加了一個新的協商向量。”

這就是採用的難易程度問題:“這些是關於人類協調的難題,而不是關於軟體或區塊鏈的問題。” 許多人會選擇 Facebook API 以方便使用,至關重要的是商業模式和 UX/UI 體驗。

例如,有一個常見的迷因,即加密忠實者很容易登入到 Web3,這是非常具有誤導性的。它類似於:在 Web1 中有使用者名稱和密碼。在 Web 2 中,您可以透過 Google、Facebook 或 Twitter API 登入,而在 Web3 中,您只需連線您的錢包。例如,登入 MetaMask 並使用以太坊付款。

但事實上,Levie是對的。這個模因忽略了區塊鏈金鑰管理的壓力。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加密貨幣人士也會時不時地“心臟病發作”,更不用說新手了。

初創公司創始人 Kris 認為:“Web3 需要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公鑰密碼學是一種不同的登入方式,需要改進。對於使用者來說,如何對金鑰進行恢復?”

而且,在這個階段,任何可能的解決方案很可能都不是 100% 去中心化的。因此,Web3 金鑰管理還有改進的空間。“一旦有人失去對金鑰的控制,它就不再是 Web3,”Angliss 說。

因此,完全分散的金鑰管理對於 Web3 純粹主義者來說仍然是一個主要問題。

Web3到底是什麼?

2022年會是Web3元年嗎?

Web3 在被主流接受之前需要先解決各種問題。重要的是,它需要比 Web2。5 更好、更便宜——或者具有其他顯著優勢。

在不犧牲去中心化協議的情況下實現可擴充套件性,仍然是 Web3 的明確目標。但是,去中心化很難,而中心化服務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更加友好使用者。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本人最近表示,這就是為什麼無論是中心化的Binance平臺,還是Binance的交易業務在某些地方勝過以太坊支付,因為它們無需經過 12 次驗證即可處理。

談到非常高的 Etheruem 汽油費,他接著說:“我確實認為很多人關心去中心化,但如果去中心化成本為每筆交易 8 美元,他們就不會接受去中心化。”

“為了讓區塊鏈真正成為人們將要用於主流應用程式的東西,它必須便宜……不是按照 2014 年巨鯨購買加密貨幣的標準,但對於不斷進入到區塊鏈中的人來說,它必須便宜”

就目前而言,Web3 似乎仍然是一個理想的概念,受可擴充套件性、代幣經濟學、主流採用和 Web3頑固信徒之間的交叉影響。

就像很多加密貨幣歷史一樣。

但是,Web3仍舊具備相當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