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主持模式 | 半瓶

當熱點事件發生的時候,社交媒體平臺有時會直接邀請當事人在自家平臺發言。此時,邀請當事人發言的運營人員扮演的角色和記者很像:找到當事人,並且爭取他說話。

我將這類運營操作稱為“事件主持”。

如果網路運營機構大規模持續事件主持,它是不是就取代了媒體的作用呢?媒體挖掘事件、尋找當事人;事件主持也挖掘時間、尋找當事人。媒體找到人之後做採訪、出作品;事件主持找到人之後直接邀請其發聲。

我們這裡假設:信源對已經在平臺上發表過的話,不能做刪改。

事件主持

尋找選題

尋找信源

信源直接發聲,使用者看到一手資訊

無法控制信源說什麼

媒體

尋找選題

尋找信源

採訪信源,做成報道,使用者看到二手資訊

可以編輯信源說過的話,有選擇地展現內容

使用者自然會覺得一手資訊更可信,因為二手資訊多了一道加工手續。但是,有的一手信源本身信譽堪憂,專業媒體與之相比反而更有信譽,比如賈躍亭。

由於運營平臺無法控制信源說話的內容,信源有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操弄輿論,如目前的社交網路一樣,黑色產業滲透,刷榜、控評、擾亂視聽。運營平臺一定會遇到大量做這樣的信源。

媒體會根據自己的利益編輯內容,有的媒體本身就做付費發聲的生意,那麼它會給使用者製造混亂,往往不如一手資訊;有的媒體會對事件做出平衡準確的報道,那麼它的報道對使用者起到了懶人包的作用,省時又有用,可能比一手資訊更吸引人。

一手信源的表達水平參差不齊,而媒體更瞭解使用者,更容易做出受認可、易傳播的報道。

個人觀點:事件主持會替代一些媒體作用,尤其是表達能力與信譽一般的媒體,但專業機構可以留存,因為他們整理資訊的能力還是使用者很需要的。但我估計一手信源對使用者的衝擊力應該會很強,如果事件主持模式得以風行,專業媒體可以考慮跟進這種體裁。

事件主持模式 | 半瓶

本作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