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廢除,為何東廠首領卻畏之如虎

“你問我西廠算什麼東西?我現在告訴你,你們東廠不敢管的事,我們西廠管。一句話,東廠能管的我們管,東廠不能管的我們更要管。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是武俠影片龍門飛甲的一段經典臺詞,陳坤透過飾演西廠廠公雨化田,把他的飛揚跋扈表現得淋漓盡致。那麼陳坤所說的東廠和西廠為什麼如此囂張,如此目中無人呢?

據《明史·刑法志》記載:“東廠之設,始於成祖。錦衣衛之獄,太祖嘗用之,後已禁止,其複用亦自永樂時。廠與衛相倚,故言者並稱廠衛。”

東廠、

西廠

和錦衣衛是明代在刑部、

都察院

大理寺

這三個司法機關以外設定的直接聽命於皇帝,執掌“詔獄”的特務機構。

其實就是明代的秘密警察機關。

東廠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的東緝事廠(簡稱東廠),一般都是由朱棣身邊的親信宦官擔任首領。

錦衣衛是皇帝的侍衛機構。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設御用拱衛司。明洪武二年改設大內親軍都督府,十五年設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

西廠在明朝歷史上只短期存在過,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憲宗增設西廠,用太監汪直為提督。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被撤銷,但是它的權力卻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

明武宗朱厚照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東山再起,西廠又開始運作起來,劉瑾倒臺後,朱厚照才下令撤銷西廠。

明朝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廢除,為何東廠首領卻畏之如虎

你們東廠不敢管的事,我們西廠管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本來朱元璋已經傳位於朱棣的侄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即位之初怕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影響到自己的帝位,所以就聽從大臣齊泰與

黃子澄的

削藩建議,採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結果把當時的燕王朱棣惹急了,於是藉口“清君側”發動

靖難之役把侄子建文帝趕下臺,自己當了皇帝,這就是歷史上的

明成祖。

朱棣當上皇帝以後,因為他是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權,所以當時社會上對永樂政權的合法性非議甚多。而且建文帝未死的流言沸沸揚揚的傳播,以至於前建文朝中的部分大臣對朱棣新朝持觀望猶豫之態,導致朱棣對朝廷大臣產生了不信任。

於是為了進一步強化

君主專制,也

出於專制政權的內部需要,朱棣需要一個獨立於

官僚機構

之外的勢力供自己使用,而東廠與錦衣衛就是這樣的機構。

朱棣

不但恢復了洪武時期廢罷的

錦衣衛

,後來朱棣又設立了

東廠

,令親信太監掌權,同時提高了宦官的地位。

其實朱棣設立東廠更深的背景是要加強中央集權。東廠建立初期客觀上有反腐敗的效果,也極大地加強了皇權。明代東廠大堂入內即可見大幅岳飛畫像,提醒東廠“毋枉毋縱”,只可惜東廠在實際辦案中完全背離了這個初衷。

明朝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廢除,為何東廠首領卻畏之如虎

錦衣衛的首領

東廠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揮,後來統轄權移到宦官手裡,並且權力也在錦衣衛之上。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於

司禮監掌印太監

的第二號人物。其官銜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

提督

東廠”。東廠的屬官有掌刑千戶、理刑百戶各一員,由錦衣衛千戶、百戶來擔任,稱貼刑官。

東廠的職能是監視朝廷大臣、社會名流等,並有權將監視結果直接向皇帝彙報。依據監視得到的情報,對於那些地位較低的政治反對派,不經司法審判,東廠可以直接逮捕、審訊。

東廠、西廠與錦衣衛共同點是:監視、偵查、鎮壓官吏的不法行為。東廠廠主與皇帝的關係非常密切,又身處皇宮大內,所以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錦衣衛向皇帝報告要具疏上奏,而東廠可口頭直達;皇帝還特許東廠督主以監督錦衣衛人員的權力。

東廠、西廠與錦衣衛的不同點是:東廠、西廠的首領是宦官,即內臣。而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或指揮

同知

指揮僉事

),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很少由太監擔任。屬於外臣。

在宦官

權傾朝野

的明代,東廠和錦衣衛的關係發生了轉變由平級變成了上下級,

錦衣衛指揮使

見了東廠廠主甚至要下跪叩頭。

東廠的偵緝權力很大,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北鎮撫司拷問重犯,東廠都要派人聽審。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東廠人員坐班,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

由於東廠鎮壓的手段極其殘酷,存在大量陰暗面,很多廠衛並非完全為朝廷辦事,更多的是為自己謀私利。他們常常羅織罪名,誣賴良民,之後就屈打成招,趁機敲詐勒索,所以容易製造大量的冤假錯案,以致於在明一朝大家談東廠而色變。

明朝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廢除,為何東廠首領卻畏之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