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直擊早教痛點,為家長講清楚0-6歲家庭教育重要的兩件事

"教育孩子最難的地方,從來不是教育孩子本身,而是父母自己要做出改變。"

晚上11點,鄰居家忽然傳來叫嚷聲:“我叫你玩手機!我叫你不聽話!”砰砰的敲擊聲,噼裡啪啦一通東西摔掉在地上的嘈雜聲。鄰居家孩子的哭喊聲:“你賠我手機!你賠我!……你不也總玩手機嗎……”“我是大人!我在工作!”“你明明在刷抖音!玩遊戲!”……鄰居家漸漸安靜下來,但是隱約能聽見孩子的哭聲,嗚嗚咽咽,甚是委屈。

在網上看到過一段話:三十年前,人們驚呼流行音樂會毀掉下一代;二十年前,人們驚呼電視節目會毀掉下一代;十年前,人們驚呼電腦和網路會毀掉下一代;現在,人們開始驚呼手機會毀掉下一代……人類發展的歷史證明:

"沒有任何力量能毀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每一個沉迷手機的孩子背後,其實都藏著一顆從未被滿足過的心。如果父母每天刷手機玩遊戲,沒有用心陪伴孩子,那麼孩子也只會從手機和遊戲裡尋求關注和理解;如果父母只會用砸手機、斷網、打罵孩子的方式,來試圖解決問題,那麼只會讓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小七老師在《小七老師育兒說》一書中寫道: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三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這其中最為基礎和最為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

它幾乎影響孩子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說,

0到6歲孩子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有兩件事:一是讓孩子的人格發展健全,二是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如何才能做好這兩件事呢?

《 小七老師育兒說》

這本書,以現代發展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結合作者多年在早期教育一線工作和授課的經驗,針對早期教育的五大關鍵板塊—親子溝通、社交能力、生活習慣、科學早期教育和藝術體驗,特別針對家長關心的一系列育兒問題,給出了獨特而富有成效的解讀。

教育專家直擊早教痛點,為家長講清楚0-6歲家庭教育重要的兩件事

作者:

小七老師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碩士、兒童早期教育專家,金寶貝王牌講師,微博認證兒童教育TOP1博主。

01 內容直擊痛點,專業理論指導,回答乾脆利落,文字簡單明瞭

孩子粘人怎麼辦?孩子亂髮脾氣、不聽話怎麼辦?孩子不願意分享怎麼辦?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孩子之間有爭執,大人要不要干涉?孩子不好好吃飯睡覺怎麼辦?早教到底能學點啥?有必要早教嗎?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父母沒有藝術細胞,怎麼教孩子?……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爸媽。以上問題,是很多家長都疑問過焦慮過糾結過的問題,同時也是知乎平臺上熱議關注的問題。

作者小七老師把這些家長共同的煩惱一一列出,將專業理論和實踐運用緊密結合,用清晰的邏輯路徑、淺顯易懂的文字,逐個解答,直擊痛點。

其中,在與孩子的親子溝通和生活習慣的培養這兩方面的實際運用中,我有切身的體會。

02 孩子,我永遠愛你,但我不愛你的某些行為

作者認為,孩子從13個月起,開始變得愛發脾氣、叛逆、不聽話,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內心世界完成了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自我認知。他們亂髮脾氣這種“不可理喻”的行為,其實是用來表達自我意志的方式,是對全世界的“獨立宣言”。

如果家長不理解,用成人的思維給孩子講道理,而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這種溝通是無效的。作者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事先給孩子自主選擇的空間。例如:關於吃飯,不要問孩子吃還是不吃,而是問孩子想要怎麼吃或者什麼時候吃;如果孩子說不吃,可以告訴孩子接下來可能會餓肚子、不舒服等;如果孩子一再堅持不吃,就尊重他的選擇,讓他切實地經歷、感知自己行為的後果。

2、調整自己的態度,只要孩子不違反基本原則(安全、衛生、行為規矩等),就順著孩子一點吧,放手讓孩子去探索。

3、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但不接受孩子過分的行為——我永遠愛你,但我不愛你的某些行為。孩子的情緒,家長要全部接納,但是對於孩子的行為,家長要表現出不同的態度。溫柔而堅定,理解與迴應——溫柔對待孩子的情緒,堅定我們對行為的要求和責任。

我家孩子20個月了,已經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了,最近尤為明顯。前天我和他一起玩積木,當他連續三塊積木沒有壘好時,就開始大發脾氣。不容我說話就舉起一塊積木要砸我。我跟他說不可以拿積木砸人,積木砸人很疼。他置若罔聞直接砸向了我,然後又砸了一塊。

我立刻把他從客廳圍欄裡抱到臥室床上,他就開始哭嚎打滾兒,我在旁邊看著他任他發洩情緒。過了一會兒,他平靜一些了。我問他:“以後還拿積木砸人嗎?”他一邊抽泣一邊擺手表示不砸了。

我把他抱在懷裡,看著他的眼睛輕聲細語、慢慢地說:“媽媽知道,你剛才因為玩不好積木很生氣,生氣的時候就會想打人。媽媽想對你說,生氣很正常,但是打人是不對的。”

孩子帶著哭音兒“嗯”了一聲。我給他擦了擦眼角的淚,繼續說:“生氣的時候不亂髮脾氣不打人,這個很難做到,咱們慢慢來,好不好?

孩子說:”好。“我指了指剛才被積木砸過的胳膊說:”疼,給媽媽吹吹吧。“他特別認真地吹了兩口氣,我說:”媽媽原諒你了,咱們去外面玩兒吧。“他溜下床,扎進我懷裡,我親親他的額頭,牽手去客廳玩兒了。

教育專家直擊早教痛點,為家長講清楚0-6歲家庭教育重要的兩件事

我知道,僅憑這一次的經驗,孩子不可能立刻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我相信,如果再經歷幾次這樣的情形,這樣的處理方式,會讓孩子形成一個健康的思考路徑,他將會逐漸學會獨立思考,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03 沒有不能好好睡覺的孩子,只有不會好好引導的家長

英國超級育兒師凱瑟琳·梅維斯在《3天解決孩子的睡眠、吃飯、行為難題》一書中寫道:成功育兒的基礎三件事:整夜安睡、養成飲食好習慣、鼓勵良好行為。

眾所周知,睡眠對寶寶生理發展來說很重要,孩子的生理發育基本都是在睡眠中進行的。而且睡眠質量不僅會影響到兒童最終的身高,也會間接地影響到兒童體格與智力的發育。而哄孩子好好睡覺,恐怕是很多父母最大的育兒難題之一。

在我家孩子大概9個月大的時候,有連續3個晚上折騰到將近11點才躺下(之前一般是晚上8點半睡)。夜裡睡的也不踏實,而且晚睡導致第二天的作息混亂。我和我媽為此身心俱疲,必須要做出調整了。

於是第四天晚上8:20的時候,我把客廳的燈光調暗了,跟孩子說:”寶寶,再玩兒一會兒咱們就去臥室睡覺了。“孩子沒有理會我。8:30到了,我把孩子抱起來說,咱們去睡覺吧。

一走進臥室孩子就開始哭鬧掙扎不睡覺,發現哭鬧打滾兒都不管用之後,就自己坐起來哭,然後爬到床圍處扶著床圍站著哭,還來回移動著哭。而且不管換到什麼位置,他都一直臉衝著門口的方向,我知道他是在求助。可惜無人應答,因為我已經提前跟我先生還有我媽講好了,立規矩不能心軟,不管孩子怎麼哭鬧,他倆不能進臥室。

孩子轉頭看向我,哭得聲嘶力竭、肝腸寸斷,我內心起伏、面色溫和淡定地看著他,不說話。他伸手讓我抱,我隔著圍欄把他擁進懷裡,但是並沒有把他抱起來。

他顯然不滿意,放開我繼續哭。就這麼焦灼了20分鐘後,孩子終於妥協了,在床圍處坐下了,不屈不撓的大聲嚎叫變成了委屈的小聲抽泣。我上床給孩子擦乾眼淚,親一下額頭,輕輕地說:”寶寶,咱們睡覺了。“於是躺下,奶睡。

如此連續了三天。到第四天晚上,我把燈光調暗之後,孩子就明顯知道要睡覺了,我跟他輕聲說會兒話,20:30把他抱進臥室,直接放平奶睡,再無反抗。

從此,大功告成,天下太平。

教育專家直擊早教痛點,為家長講清楚0-6歲家庭教育重要的兩件事

結合小七老師在書中的建議,我自己的感受和經驗總結是:

1、 大人的態度一定要溫和堅定,不能心軟不能發火。

如果大人跟孩子發火,就會陷入權力之爭,孩子會更加亢奮更不睡了。如果大人面對孩子的哭嚎反抗、軟磨硬泡,不能堅持到底,那麼這個規矩就立不起來。

2、 在整個執行過程中,不要跟孩子多講話,最好能別說話。

一旦大人說多了話,就會破功,就會被孩子帶入情緒陷阱。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堅定的決心。

3、 要提前跟孩子講,需要孩子一起配合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哪怕只是幾個月大的寶寶,也需要平等的對待和尊重。

試想一下:如果你需要你的同事配合一起做一項工作,你將會是怎樣的合作態度和溝通方式。

4、 睡覺之前的半小時,專心陪伴孩子, 讓孩子有充分的滿足感,而且不要讓孩子處於太興奮的情緒狀態。

5、家長要保證孩子在白天有足夠的運動量,消耗足夠多的精力和體力,這是幫助他晚上更快入睡的一個好方法。

6、午睡不要超過兩個小時,到時間了要主動喚醒孩子。孩子白天睡太長時間會影響夜間睡眠。(小七老師建議上午不要睡過10點,下午不要睡過3點。如果超過這兩個時間點孩子依然在睡覺的話,就很可能影響之後的睡眠節奏。)

7、在晚上睡覺之前的一個小時內,家長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的東西,喝太多的水。睡覺前家裡要調暗燈光,關閉窗簾,家長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並養成講睡前故事的習慣,營造睡前氣氛。

8、父母要以身作則,帶頭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早上也要主動喚醒孩子。假如孩子出現反抗情緒,父母的態度要堅定、一致,相信孩子可以做到。

教育專家直擊早教痛點,為家長講清楚0-6歲家庭教育重要的兩件事

04 寫在最後

教育學者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 那些把幹事業和養育孩子對立起來的人,那些根本就不在乎和孩子相處時間及相處質量的人,那些不去細膩體悟孩子感受的人,不是他們不愛孩子,而是骨子裡不認為和孩子相處是件重要的事。

可能有些家長會覺得委屈和冤枉,他們當然也知道陪伴孩子很重要,但是”放下工作養不起孩子,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也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才能高質量陪伴和引導孩子,是當代家長的迫切需求。如果需要長篇累牘從基本理論學起,恐怕很多家長都會望而卻步,從而回到最小阻力路徑——既不和時代接軌,也不考慮孩子的需要,只照搬上一代的方式,拿老一套管孩子,覺得”我們小時候還不就是那樣長大了,也挺好的呀!“然後孩子當然不接受,於是對抗、叛逆、狀況頻出。

小七老師的《小七老師育兒說》這本書,針對早期教育的五大關鍵板塊—親子溝通、社交能力、生活習慣、科學早期教育和藝術體驗,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建議和操作指導,簡單明瞭地呈現在家長面前,對當下的家庭,尤其是0-6歲寶寶的家庭而言,實用性很強。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家長,但是可以透過努力成長為智慧型家長。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學習進步,成為更好的人更好的父母,不要讓現在偷的懶,變成將來深深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