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照和真實照差異巨大,這才是藝術

網紅照和真實照差異巨大,這才是藝術

惰性真的是很可怕的東西。

原本是打算每天晚上9點準時發朋友圈。但是實際情況是,發的時間越來越晚。有一兩次都是到了11點多才發出去。

想選題+碼字+修改+自己相簿存貨裡面找圖,總耗時大概30分鐘左右。開始幾天興致勃勃,更新的很勤快。但是第二週的時候明顯感覺到自己開始偷懶了。

大腦不願意去做這個麻煩的事情,於是很機智的主動讓自己不去想這件事。

考慮一下,以後要不要放到早上更新。早上精力比較充沛,效率更高,不容易偷懶。

正文:金坐喃喃 Day10 - Day16

Day 10 - 蛋糕的大小

Day 11 - 放下ego

Day 12 - 知道和做到

Day 13 - 術與道

Day 14 - 巨嬰思維

Day 15 - 美好與現實

Day 16 - 世界觀

Day 10

蛋糕的大小

今天分享一個反常識的觀點:

蛋糕是越分越大的,肉是越吃越多的

當然啊,前提是這個市場沒飽和,沒有被壟斷。

通常觀點裡,蛋糕就這麼大,分給別人的多了,自己可以吃的就少了。實際上,只要市場沒飽和到融入不了新人,那就是人越多越好。

因為人多可以互相交流,可以一起促進行業市場的規範。

你和你的對手,成交的每一筆生意,都是在擴大潛在的市場。

舉個例子,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刷到過一些公眾號文章,裡面的圖片或者文字是會動的,而且可以互動,就是你點兩下他可能就會移動、展開、旋轉、浮現等等。

這個其實是一種排版技術,利用一種名為svg的影象實現互動效果。這個技術其實在早就存在,但是在17年左右被人用到了公眾號圖文排版上面。於是一個新的需求被髮掘了出來。

這類排版的文章鑲嵌在圖文裡面,既可以像H5一樣互動,又不會出現因為傳播太廣而連結被微信封了的情況。

那個時候國內差不多就計大他們一家在做這個事情。後來定製svg圖文的品牌越來越多,入局的玩家也越來越多,計大以前帶過的不少學生也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工作室。

現在國內這門技術已經非常常見了,各大圖文排版平臺也都相繼推出了專門的svg編輯器,即使是完全不懂程式碼的小白,也可以很輕鬆的編輯這種可互動的圖文。

因為這個需求是被新挖掘出來的,初始玩家帶著後來的玩家一起吃肉,不僅不會讓自己得到的變少,還會讓需求面和市場越變越大。自己能分到的部分也只會多不會少。

再舉幾個例子,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還有什麼社群團購,有人帶頭之後,各方勢力一起入場搶蛋糕。結果就是市場越來越大,現在人們對這些東西都已經很習以為常了,出門掃個車,商場裡掃個充電寶。

當然,上面幾個例子裡面,不少玩家拿著融資燒錢,最後因為不盈利而死掉,這個和我說的觀點不矛盾哈。他們死於快速擴張,死於貪得無厭的資本遊戲。就拿寧波來說,本地電單車平臺小遛,擴張的雖然慢,但是因為模式成熟,現在活得很滋潤。

所以啊,做專案的時候,別老是怕別人知道了會搶你生意,怕徒弟餓死師傅。

只要市場還有進步空間,市場需求還沒有完全被滿足,你多分享,多帶一些人出來,只會加快市場的規範化,而你手裡也會有更多的資源和蛋糕。

師傅傅只會因為吃相太差被撐死,餓不死

網紅照和真實照差異巨大,這才是藝術

Day 11

放下ego

這幾年我一直在學習放下自己的ego

ego這個詞解釋起來很有意思。原本的翻譯是 『自我』,但是在現在的網路語境下語意發生了變化,

一般是指,過於自我認同,有點自負的意思。

在佛洛依德的精神結構理論當中,『本我』代表人的原始慾望,受本能驅動。『超我』代表道德,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等後天學習等規則構成。『自我』夾在兩者中間,協調慾望與原則。

既要防止被慾望帶偏,又不能老是被道德高地吊著走,還要防止被外界的資訊沖垮自我意志。因此自我存在一套防禦機制,用來維護自身的穩定性。

當自我過於膨脹的時候,防禦體系也跟著膨脹,這個時候就不肯接受外界的資訊了。尤其是那些,自己尚未理解、或者和自己原本觀點相悖的資訊。

和我熟悉的朋友應該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喜歡爭論的人。但是我也是一個很倔的人,嘴上不一定說,但是心理還是堅持這自己的觀點,堅信自己是對的。其實就是自我過於膨脹了,暗落落的膨脹哈哈。

這個心態有個好處,就是很穩固。管你什麼玩意,老子就是對的。

很難出現哪種因為什麼事情受挫然後就心態崩了。就算受挫也會很快調節回來,這次沒事,還有下次,老子這麼聰明,這麼牛逼。

同時壞處也很大,容易固步自封。

為了維護自我的穩定,於是把老子接受不了的東西都認為是錯的,把老子不認可的東西也認為是錯的。

把這個行為描述出來,誰都知道這種行為是錯的。但是其實網上有很多人都在不自覺的這麼做,所以網上到處是槓精。

不過還好,我的學習能力還算可以,有一些原本無法理解的東西,透過詳細的調查和學習之後,發現“哇 原來是這樣”,然後也就慢慢理解了,接受了。

ego很大還有個壞處,容易飄。

稍微取得一點小成績就飄了,老子可真牛逼。但是哪有人能一直牛逼吖,肯定還會有很多吃癟的時候。況且只是自己覺得牛逼,在別人眼裡還是個傻逼。

於是為了防止自己的自我認知(老子牛逼)和外界的認知(這人傻逼)發生衝突,防禦機制又發揮作用,遮蔽的這部分來自外界的反饋。

結果就是更飄了。直到以後有一天,踩到雷區,萬劫不復。

這一點我得感謝身邊的大佬們,是你們讓我知道自己有多菜,知道自己這點東西啥也不是。每當心態飄飄然的時候就抽自己一耳光:你算老幾。

所以我這幾年一直在學習,放下心裡那道自我鑄就的高牆。用包容的心態去看待一切不同的觀點。

既然出來混,就要擺脫那些不切實際的自負,腳踏實地,盡人事,聽天命。

Day 12

知道和做到

為什麼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

因為你只是“知道”,卻沒“做到”,這中間可差著十萬八千里吖

這十萬八千里有多遠,我們來看一下。首先把我們對一種知識/資訊的掌握程度,分成三個層次:

識:知道這個東西 術:掌握單點知識,基礎的技術 道:系統的框架,有使命有方向

第一個層級,學到個詞就到處用,聽得懂名詞的含義,便覺得自己完全掌握了。紙上談兵說的就是這類,實際操作起來肯定是要吃苦頭的。

興致昂揚的去理財然後被割韭菜的,大多是這種。

然後,回到主題上。

記住了幾個金句,便覺得自己真的懂很多大道理;學了幾個深沉的句子,便覺得自己閱歷豐富;窺一眼,而自以為知其身。

連實踐都沒掌握,理論只知道個大概。便覺得自己懂了很多。知行不一,有用才怪。

知道了,你得去做吖。

拉開人和人之間差距的,不是知識,是行動。

網紅照和真實照差異巨大,這才是藝術

Day 13

術與道

我們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的時,容易沉迷於技巧的學習。

比如剛學剪影片的人,會到處找好用的軟體、外掛、lut;

剛學唱歌的,忍不住炫技,一首歌摻著好幾種唱法;

運營小白很喜歡看:用xxx工具,就可以裂變/漲粉/變現xxx ,這類內容;

收集一大堆有的沒的工具;

做抖音的,學什麼“技術流”卡廣場上熱門;

玩股票的,總是忍不住學大神去“操作

所謂差生文具多。

初期的技巧是有一定必要的,因為可以幫助你更好的去實踐,積攢更多經驗。然而如果沉迷於技巧,那就是走錯路了。

素材和經驗需要積累,技巧再厲害,也只是技巧。

高手可以用好用的工具,玩出牛逼的效果,但是你給他簡單的工具,同樣可以玩出牛逼的效果。

因為他知道要做到這個事情,最核心的要素應該是什麼。他掌握了“道”的所在。

一個影片剪的好不好,和外掛濾鏡沒關係,和素材還有拍攝有關;

照片拍的好看不好看,鏡頭和裝置不是關聯,構圖和光影才是關鍵;

做運營學會一堆工具沒卵用,玩透了流量才算上道;

做抖音也不講究什麼技術流,核心就是把內容和模式屢清楚

還是用昨天的那個框架:

識:知道這個東西 術:掌握單點知識,基礎的技術 道:系統的框架,有使命有方向

會去研究技巧,才剛剛過了第一層。

沉迷技巧,在初期可能會小有成就,很得意。但是很快還是遇到瓶頸。

一是因為知識不成體系,沒辦法觸類旁通。有術無道。二是因為,你忽略了最核心的東西。

怎麼邁過這一步?只能靠大量的經驗積累和資訊輸入。看書一百遍沒用,自己跟著做一百遍,才有可能覺悟。

一起加油

Day 14

巨嬰思維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那個會哭的孩子,透過哭來獲取需求

這思路對不對?

當然不對

透過鬧脾氣,來讓別人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不就是巨嬰行為。

小孩子這麼鬧是因為不會說話。成年人,還是要透過溝通解決問題。

我們簡單拆分一下結構。在類似的場景裡面,一定有兩方存在,一方是有需求的需求方,另一方則是可以給予滿足的給予方。

比如孩子和父母,或者是員工和管理者。

對於需求者來說

你發的任何脾氣,是需要外人來接受的。雖然你的需求是滿足了,但是給對方以及外人徒增了精神和情緒上的消耗,留下的印象很不好。

即使是不會說話的小孩,有事沒事就哭,其實也很招人煩;再大個幾歲,還是隻會用撒潑苦惱來向父母提需求,那就成熊孩子了;再大一點,還沒改過來,那就是巨嬰。

對於給予方來說

你如果因為對方會鬧,因此給與偏袒的話,只會讓對方變本加厲。

熊孩子就是這麼被寵壞的。

如果是在職場,問題可能會更嚴重一點。一個員工很難搞,你因為怕麻煩,於是給了他更多的優待,而不是基於他的能力或者業績。其他員工看到了,會怎麼想,會怎麼做?

假設你是給予方,身邊有一個這樣的人,你應該怎麼做?

Day15

美好與真實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吐槽小紅書上的博主是“照騙”。在小紅書上刷到的是一個樣子,實際到了之後完全是另一個樣子

我覺得這幫人屬是把藝術玩明白了

攝影是什麼?玩攝影不就是玩光影嘛。考驗的是攝影師從微末之處發現美好的能力

如果說作家用鋼筆書寫想象中的世界,畫家用畫筆創造出想象中的世界,那攝影師就是用鏡頭和修圖軟體給世界這整容

用明暗、色彩、構圖、快門、景深等等工具,把平平常常的事物,變得更美好、夢幻

生活這麼無趣,總要去發掘創造一些美好的東西。

就好比網路上一些的小姐姐,或者好玩的短影片,我們都知道是假的,但是還是會看了欣然一笑

那為啥小紅書的博主曬圖會被罵呢

因為有人真的信了,還真的去了。而且去了之後,發現自己拍不出博主那麼好看的照片哈哈哈

發現美的眼神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的。有人可以把街頭一家不足幾平米的小店拍成大片,而在另一個人眼裡,可能壓根都沒注意到這家不起眼的小店

那些小紅書博主最大的問題,不是他們把圖修的太過美好、太假。而是因為他們的描述,騙過了很多沒能拍出照片的人。讓他們抱著過高的期待,卻迎面撞上醜陋的現實。

建議博主們把自己拍照和修圖的教程都帶上哈哈

網紅照和真實照差異巨大,這才是藝術

哈哈哈,這張是 #金坐喃喃 系列配圖裡,唯一一次不是我自己拍的,比不過比不過

Day16

世界觀

人沒有辦法想象出自己沒見過的東西

也理解不了超出自己認知的東西

每個人對客觀事物的評價,都是基於他那個腦瓜子裡的世界。基於他過去的見識、學識、修養

人們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反應,可以很好的說明他的過去

從小生活在失敗和挫折裡的人,總是被身邊的人或事物打擊,久而久之,自然不會去相信這世界上的美好可以透過努力來獲得,而更願意相信那些陰謀論。

一個人如果沒見識過好的品質,美好的事物,只見過各種雞毛蒜皮,讓他去看新聞,自然看到的都是世界的醜陋,人性的惡

再比如,一個人無法理解另一個人,有可能只是兩個人的成長路程差異太過巨大;或者是那個無法理解的人,世界觀過於狹窄

有什麼辦法可能改變一個人的視角呢

閱歷。

只有閱歷,可以幫助人擴充腦袋裡的世界,摘掉有色的眼鏡,用更多元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

當然,

前提是,你得願意走出去,去經歷,去改變

以上

就是上週的更新合集,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或者幫助。

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看我朋友圈。或者在公眾號,等待我每週的集合更新。都可以。

關於我為什麼要更新這個系列,以及這個系列是什麼,可以看這篇文章的末尾: 9月的一些思考,以及一個新的flag

上上週的更新可以點這裡: 要想辦法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什麼

碎碎念時間

一開始寫每日分享,是想順帶練習去做“短內容”。也就是如何用最簡短直白的文字,講明白一件事。

但是兩個星期下來,貌似越寫越寫越長了,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