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跑官第一人

千古跑官第一人

——聖人孔子的為官生涯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以“跑官”的方式走向仕途的。從這個角度談論聖人孔子,從某種程度上有點大不敬,但其實這正是孔子的貢獻。“學而優則仕”,他開創的以“遊說”介入政治的方式給古代的文人提供了一個新的出路。

我們首先從一份檔案開始

姓名:孔丘

別名:孔老二(排行老二)孔夫子、孔仲尼

性別:漢

學歷:無文憑,後曾拜多人為師,有志於學

家庭出身:沒落貴族

生卒:公元前552—前479年

社會關係:父親叔梁紇,替人衝鋒陷陣的普通武士,孔子三歲時去世。

母親顏徵,父親小妾,孔子十六七歲時去世。

主要經歷:

公元前552年—公元前535年,學習翫耍

公元前535年—公元前525年,主要乾了兩件差事,一是“乘田”,即管理牛羊的小吏;二是“委吏’,即管理倉庫的小吏。按身份,應當屬於平民“士農工商”中的第二類。

公元前525年—公元前501年,開辦私人學校。

公元前501年—公元前499年,進入仕途,擔任中都宰(相當於縣長)

公元前499年,出任魯國大司寇(主管公安司法),並代行丞相職務,三個月後被迫辭官。

公元前497年—公元前484年,周遊列國。

公元前484年—公元前479年,教書編訂文獻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因病去世。

現在咱們說說孔子的為官曆程。孔子從青年時代便開始了艱辛的求仕的歷程。這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在國內,一個階段在國外。

先從兩個故事說起,當時的魯國,大權旁落,國君成了傀儡,實際掌握魯國的大權的,是季孫氏。大約孔子十七八歲的時候,季孫氏宴請賓客,受請者必須為士一級的貴族。孔子以為父親是武士,不料被季孫氏的家臣陽虎擋了駕,說“季孫氏請的是仕,誰請你啦!”年輕的孔子受到極大的刺激,只能怏怏而回。孔子明白了,要想做官 ,首先要變成士,而變成士,就得努力學習。所以孔子說自己“十有五而有志於學”。十五應該是個概數。

時光一晃又過了30年,一心想做官的孔子轉眼間47歲了,當年擋了孔子駕的那位陽虎此時已成為魯國政壇上炙手可熱的人物,孔子也成為了文化名人。兩個人都對對方有所希圖,但礙於以前那件事,不好直接接觸。陽虎就趁著孔子不在家的時候,送去了一隻烤乳豬。孔子一再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應該上門回謝,但也不好意思直接去。於是趁著陽虎在回家的路上,裝作不期而遇的樣子,兩人終於再次見面了。陽虎開門見山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你希望出仕而一再喪失機會,難道是智者嗎,不能吧!時光一天天過去,歲月不等人啊!”孔子說:“是呀,我該出仕了!”兩位當年的冤家對頭,握手言和了。

孔子51歲那年,陽虎囚禁了他的主人季桓子而執掌了魯國的大權,第二年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此後官職一路攀升,直至出任大司寇(主管公安司法),並代行丞相職務。這一定與陽虎脫不了干係。主張禮樂文化、君君臣臣的孔子卻透過陪臣出仕了

那麼我們再看看孔子在國內任官的政績,可以說是言行不一,乏善可陳。孔子標榜他求仕是為了“行道”,主張為政以德,反對使用刑罰。但孔子出任大司寇七天後,就殺了一個叫少正卯的人,這是一件頗有爭議的事。少正卯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魯之聞人也”,是魯國的知名人士,“在魯與孔子並”,同孔子的地位不相上下而且同孔子一樣也聚眾講學,其名氣與效果比孔子還要好,以至“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孔子的弟子都被他吸引,一而再,再而三地從課堂上逃課,逃得空無一人,都跑到少正卯那裡去了,使得那裡倒是座無虛席。這真讓我們的大教育家沒面子。

孔子為什麼要殺少正卯呢?據他自己說,少正卯有五大罪:一是居心險惡;二是行為邪惡而堅持不改;三是善說假話而又巧言善變;四是記住許多醜惡的事而大肆宣揚;五是倡導錯誤而又給他們以好處。孔子稱他是“小人之雄傑也”,其結論是,“此人不可不誅也。”

即使我們承認少正卯真的具有孔子所說的五大劣跡,其罪名也不當殺,孔子自己算是一個有德之人了,他何以不去感化少正卯呢?少正卯並不是一個頑冥不化的人,他是一位知名的學者,如果連這樣的人都感化不了,他的那道德教化又何以實現呢?

其實,孔子殺少正卯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官場上司空見慣的排斥異己。我們不知道少正卯的政見如何,是不是孔子的政敵,是不是魯國政壇上的持不同政見者。但有一點十分清楚,那就是少正卯在魯國的地位,同孔子可以稱得上是並駕齊驅,甚至還要高過他。他的存在,對孔子無疑是個威脅,

根據官場排他性的定律,他的被殺也是必然的了。至於他的那些罪名,也是官場上的老手法了,叫作“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當了三個月高官的孔子,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利,試圖摧毀季孫氏領地上的三個城堡,計劃流產,被迫辭職,無奈結束了在國內三年多的為官生涯。

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一個陰暗的秋天 孔子帶領了一群弟子, 一步三回首地離開了魯國,他多麼希望他的父母之邦會有人來挽留他啊,可是沒有,從此,他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漫長行程。這一年 年他55歲,按照現在幹部的任職年限,已經到了退居二線的年齡了,他老先生還不辭辛勞,風塵僕僕地向一線競奔,看著已是滿頭華髮的這位老人,倚在牛車上,顛簸於黃河沿岸崎嶇不平的道路上,那景象,既有點悲壯,也有點滑稽。55歲離開,到68歲歸來,長達14年,拜見70多個君主,沒有人任用他,依靠學生的幫助,只在衛國做了四年的“公養之仕”。

孟子說孔子是“聖之時也”。魯迅先生解釋為“時髦的聖人”,準確的說是一個“過時的聖人”,雖然在仕途上歷經坎坷,但為讀書人開拓了一條“學而優則仕”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