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遊戲,抓住機會的都是能人

“人生如戲”在當前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戲”字理解成遊戲反倒更真實。在人生這場超大型真人遊戲裡,有的人是主角,有的是配角,有的人是NPC,有的人是背景,而有的人甚至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萬物皆遊戲:遊戲化,可以重塑人類返樸歸真的、積極的未來。遊戲的真正目的是讓我們在這個無趣的世界中生存下來,因為現實,實在是個設計得太糟糕的遊戲。

從2017年開始,接連出現了多款現象級的移動端手機遊戲。從陰陽師到王者榮耀,再到現在最火爆的“吃雞”。我們在不停的消費著手機遊戲,享受著它們給我們帶來的快感的時候,是否曾想過,我們身邊的一切不知不覺早已逐漸的被“遊戲”所蔓延,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

萬物皆遊戲,抓住機會的都是能人

遊戲化無處不在

1.大多數人早上如廁時刷手機微信朋友圈,本身就是一種“遊戲化”的體現。

遊戲目標是消磨時間,並且有一定的遊戲規則:比如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好友,且好友足夠活躍;刷朋友圈時你足夠沉浸,並且會主動與系統連線,傳送訊息或接收反饋;最後,這一切都是你自願的,微信並沒有強迫你去刷朋友圈;

2.當你看了某H5活動頁很感興趣,而轉發朋友圈時,整個過程也是一種“遊戲化”的體現。

遊戲目標是獲取某種獎勵(比如網易的睡姿H5活動,是為了獲取使用者個性化的睡姿圖片);遊戲規則是製作自己個性化的作品,或參與到任務中獲得一定的成績或者積分。分享不是強迫的,但如果不分享對使用者來講是不合理的——因為使用者在製作作品或參與任務的過程中付出了成本,需求一定的回報。

而分享是第一步;作品分享至朋友圈後,會與社交鏈內使用者建立連線點,產生互動;最後,這一切同樣是你自願的,任何H5活動頁都沒有強迫使用者去分享。

3.當你刷微博時,本身也是一種“遊戲化”的體現。

人們即使是隻發表一段文字甚至是幾個表情,都能在短時間內獲得一次反饋,評論、點贊或者是轉發,如果他的粉絲有幾千幾萬個更是如此。新增加粉絲數也是一種反饋,是對此人經營該微博的一個褒獎。短平快的微博寫得越多,獲得評論以及轉發總數就會越多,新增粉絲的機率會更大,也就越刺激人們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聲音,形成一個迴圈。

萬物皆遊戲,抓住機會的都是能人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遊戲化被視為吸引使用者參與到產品中的最佳方法。

市場中“遊戲化”產品的數量也正在不斷增加,2019年,我們看到60%的企業或組織將他們的創新過程遊戲化——今日頭條、快手正在著力於遊戲平臺的建設,就連阿里也創立了互娛業務,向遊戲板塊進軍。

愛玩是人類的本性,也許你不願意承認,但是某件討厭的事情一旦滲入了遊戲化因素,參與者的體驗會有大幅提升。

在此趨勢之下,遊戲必將成為新的大眾媒介;未來,遊戲將不單單是遊戲,它有可能融入到各個行業之中,佔據無可替代的地位!

萬物皆遊戲,抓住機會的都是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