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認為毀掉孩子的是遊戲和貪玩嗎?李玫瑾教授:其實是這件事

很多父母都不會想到,自己的語言,會在一定程度上毀掉孩子。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做過一項調查:大多數“自卑”、“抑鬱”、“冷酷”、“暴躁”的孩子,在家裡都經常遭受父母的責罵。也許很多家長會反問:我並沒有打孩子,難道語言對孩子也有這麼大的傷害嗎?這些家長往往都忽略了“語言”其實也可以成為一種武器,它會在無形中傷害到孩子,乃至他的一生。

其實,很多時候,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更不是叛逆,而是來自於父母的“語言暴力”。

還認為毀掉孩子的是遊戲和貪玩嗎?李玫瑾教授:其實是這件事

讓我們看一下,長期經受語言暴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曾經有個很有名的試驗,有人將兩盆植物擺放在實驗室中,每天在相同的時間為它們澆水、施肥,保證它們生長在相同的環境下。但是其中的一盆植物,每天要接受表揚,而另一盆植物,每天要接受責罵。時間過去了一個月,經常接受表揚的那盆植物,枝繁葉茂,而另一盆植物葉子枯黃,馬上就要枯萎了。

這兩盆植物,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如果你每天給孩子的是鼓勵、讚揚,孩子就會健康向上地成長;反之,如果你每天只是責罵孩子,孩子每天都在一種壓抑、痛苦的環境中成長,這難道不是正在毀掉他嗎?長此以往,孩子的情緒就會走向極端,他會將自己的痛苦發洩在其他人或事上面,將這種暴力轉嫁給別人;而一些孩子則會更加否定自己,出現自殘,甚至自殺。

語言暴力就像一把無形的武器,雖然表面上看不到任何傷害,它帶給孩子的疼痛卻會伴隨其一生。讓我們看看這些話,是不是覺得特別熟悉,此時,是不是感覺特別的刺耳?

“我從來沒見過你這麼邋遢的孩子,你的房間就像豬窩一樣!”

“你考試考成這樣,還有臉回來?”

“我怎麼生了你這樣一個孩子?”

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卻無法接納自己孩子的缺點。

還認為毀掉孩子的是遊戲和貪玩嗎?李玫瑾教授:其實是這件事

人無完人,大人尚且犯錯,又何況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呢?如果你都不是一個完美的父母,就不要苛求孩子。

奇葩說的辯手肖驍曾經提到過“被肯定的價值”:“我們往往不會以為一個人說自己不行,而去證明我可以,但會因為一個人說你可以,去證明這些人沒有看錯,這就是被肯定的價值。”

我們把每個孩子都比喻成一種花,他們都是美好、善良的化身,只不過他們是不同的,花期不同、結果不同、開花的時間不同,但無論怎麼樣,他們都是父母最值得驕傲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