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迷失在我身旁》:我不在乎你記憶裡的橡皮檫,只在乎當下

無論孩子還是父母,對於某種行為,不要關注行為產生的貢獻,不是對其貢獻道謝,而是對他們的生命本身說“謝謝”。——-岸見一郎

每個人小的時候,父母都像一片天,天晴時,溫暖和煦,天陰時,壓抑鬱悶。到自己成人後,潛意識裡仍會認為,父母還是強大健壯的,直到突然有一天發現,父母老了病了,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了,這時候不得不直面一些問題,就是我們該如何面對父母,該如何面對自己怎樣接受父母日益衰弱這一事實的心理,而且作為子女,該如何構建一種與年邁的父母相處的新模式。

在《請你迷失在我身旁》這本書裡,

作者岸見一郎透過自己介護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父親,從迷惘不知所措到坦然接受,然後積極參與,最終心態平和地面對逐漸喪失記憶的父親,用一段親身經歷,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如何照顧和護理父母的切實可行的建議,尤其在心理學方面,對親子關係的重新認識,對人生的反思和感悟,讓我們能夠坦然面對父母的衰老、生病,並接受父母總有一天會離我們而去的現實,更值得學習。

《請你迷失在我身旁》:我不在乎你記憶裡的橡皮檫,只在乎當下

直譯應該是:為了和先離世的父母構築良好關係的阿德勒心理學

1 考慮如何改善與父母的關係之前,面對逐漸老去而且患病的父母,也要有面對自己的勇氣

與親生父母的關係不同於與其他人的關係,這是是伴隨父母到最後的且不可迴避的一種關係。

育兒與照顧父母最大的差別,在於對雙方會產生斷崖式的心裡落差。

照顧孩子的過程是開放有出口的,小孩子今天不會做的事情明天可能就會做了,所以會有期待,而且知道在一定時間之後,他們一定會長大離開,正所謂未來可期。

但是在照顧父母的過程中,父母本來今天會做的事情,可能明天就不會做了,讓人感到悲傷和失望,尤其是身體健壯的認知症父母,表面看一切正常,可是一說話一行動就有問題,最恐怖的還有可能突然在哪一天,他們忘記自己也忘記我們了,這種過程像走在一條無出口的地道,不知哪個時刻就會突然黑暗一片,走不下去了。

《請你迷失在我身旁》:我不在乎你記憶裡的橡皮檫,只在乎當下

阿茨海默症是我們平時俗稱的老年痴呆症,雖有各種型別,但是在日本通稱為認知症,屬於最常見的老年病症之一,也被認為是現代社會的頭號殺手,因為這種病不可逆且無有效藥物。

根據國際阿茨海默病協會發布的《2019世界阿茨海默病報告》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估計有4680萬認知症患者,平均每10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症,且每3.2秒的就有一位患者增加。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對這種病症知之甚少,有的地方還只是簡單粗暴的認為就是,老糊塗了。

作者岸見一郎通俗地將認知症解釋為:打個比方說,認知症像是作業時操作檯空間變小的狀況,我們就得收拾掉操作檯上的其他物品—空間不夠大,無法展開目前需要的東西時,就得先把暫且不用的東西收起來,認知症患者不記得剛剛發生的事情就是因為記憶作業的空間太小了。

《請你迷失在我身旁》:我不在乎你記憶裡的橡皮檫,只在乎當下

做好心理準備接納和陪伴父母,先要承認和理解父母的衰老及疾病。人一老就容易懷疑自己的價值,要讓父母堅信即使衰老他們仍對他人有價值。而為了減輕自己在照顧父母時的心理負擔,我們要放下回報父母的想法,介護不是子女回報父母的手段,因為再完美的照顧也無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每個父母對子女都會有所期待,可事實上子女幾乎不可能完全完成父母的期待,作為子女我們只需盡力去實現父母的期待,但是如果覺得力不從心也不必要苛求自己。

2 如何理解父母的言行並恰當的應對,避免和父母陷入不必要的衝突

假設如果有一天,你回到父母處,母親很客氣的說:“你好,請問你找誰?”你會是什麼感受?我想象了一下這個畫面,不由自主地淚流滿面。

演員黃渤回家,久不見面的父親,看見自己,竟非常客氣地給他泡茶,還對他說謝謝。好一會兒,黃渤才反應過來:父親不認得自己,而是把他當成了戰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

岸見一郎在《請你迷失在我身旁》裡告訴我們:“

我不在乎你記憶裡出現的橡皮檫,我只在乎從現在開始的每個當下。”

當父母的疾病和衰老成為現實且不可逆,我們首先能做的事是

先接受,再理解,然後恰當應對

我們選擇不了父母,也改變不了父母,只能想辦法改善和父母共度餘下的人生。無論父母是衰老還是患了認知症,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就是他們還是我們的父母。岸見一郎告訴我們,無論父母發生什麼狀況,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應對,而不是糾結為什麼發生了,而且如果遇到了不可抗力的情況,要想辦法求助而不是過於自責。

《請你迷失在我身旁》:我不在乎你記憶裡的橡皮檫,只在乎當下

瞭解他們是無可替代的、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去美化,也不去按照完美的父母標準給現實的父母扣分,只是去接納真實的父母。忘掉自己心目中曾經完美的父母,構建一種無需爭辯誰對誰錯的關係,

無論發生什麼,一切從愛的角度出發就能營造一種歲月靜好的氛圍。

3 在照顧父母的過程中,感受自己的改變

身為阿德勒心理學的研究者,岸見一郎很認同阿德勒的“如何看待自己,就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觀點。而阿德勒認為,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能夠改變的。

作者在照顧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父親時,經歷過對父親的長期護理,他父親的生活形態毫無掩飾地暴露在作者面前。

從而讓岸見一郎深切體會到,人的性格可以改變,但這種改變不是自由進行的,要改變已經習慣的生活形態很不容易。人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總想著別人要為自己做什麼。

許多找作者做諮詢的患者在面對“是否喜歡自己”這一問題時,回答的都是“討厭自己”。但是,在心理學家岸見一郎看來,終其一生,我們都要面對自己,只有接納自己,喜歡上自己,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美好。

《請你迷失在我身旁》的視角相對有些獨特,

不是單純的教人如何照顧和護理認知症老人,書名如果直譯,應該是:為了和先離世的父母構築良好關係的阿德勒心理學。所以這部作品不僅僅是兒子照顧阿爾茲海默症父親的病床筆記及護理心得。更多的像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學博士及心理醫生,對於老人患阿爾茲海默症的觀察筆記,有很大一部分屬於社會學和心理學研究

而作者在照顧患病老父期間的所思所想,對於父母與子女關係的重新認識,對於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更是書中精華所在,讓人對於人生、對於自我、對於親子關係都有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