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降級了!門檻從5萬變成1萬,依然還有10億人買不起

國慶剛過,各大銀行就迎來了大變革,多家銀行紛紛把部分理財產品的門檻從5萬降至1萬,很明顯,這是想大量吸引資金。那麼為何各家銀行像商量好了一樣,在這個時候放下身段降低門檻?

銀行

失血

太快,出現了嚴重的資產荒

今年,著急募集資金的銀行層出不窮,3月,農業銀行募集1000億,4月,交通銀行募集600億,8月,工商銀行募集1000億,10月,華夏銀行募集300億……好像突然之間,銀行就缺錢了。

一方面,資管新規加強了對銀行資金的監管,以前表外業務現在需要回歸表內,這會大量佔用銀行的資本金。簡單解釋一下表內和表外業務,表內業務就是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的業務,比如吸納的儲戶存款,貸款,各種墊資等,而表外業務則不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銀行理財等原先屬於表外業務。

這樣一來,銀行的負債就會大大增加,而銀行本身就是靠槓桿生存的,當負債增加之後,為了防範風險,銀行就必須增加資產儲備。各家銀行都感覺到額度不夠用,缺口都是數千億級,補充資本金迫在眉睫。今年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在給銀行解燃眉之急,不然照這樣下去,銀行的資金缺口會很快消耗掉存款準備金。

另一方面,銀行理財也邁入了負增長時代。根據2018年各家銀行的半年報,絕大多數銀行理財都出現負增長,其中,建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65。5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8。29億元,降幅高達47。08%。

銀行理財降級了!門檻從5萬變成1萬,依然還有10億人買不起

各家銀行理財餘額統計

市場中貨幣基金的衝擊,保本理財退出歷史舞臺,再加上銀行的理財收益並不高,因此銀行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攬儲壓力,不能再“嫌貧愛富”,迫不得已把門檻降低到一萬,試圖緩解資金緊張的局面。

但實際上,依然有

10

億人不會買

根據央行公佈的資料,截至2018年7月,全國居民存款餘額只有68萬億元。其中,50多萬億掌握在1千萬人手裡,10萬億掌握在3億人手裡,剩下8萬億掌握在10億人手裡。

大約區間是,有1千萬人,平均存款500萬以上;有3億人,平均存款3萬多;剩餘10億人,人均存款8000。

理財門檻降到1萬以後,受此影響的最多隻有3億人,還有10億多人依然沒有達到這個檻。

而這10億人也是被平均了的,這其中還包括很多沒有儲蓄的人。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的一則報告,中國10%的家庭擁有75%的存款,35%的家庭佔有其他25%的存款,最後,剩下55%的家庭,他們的儲蓄是多少呢,答案是0。

結婚、買房、生子,不止能掏空雙方父母的錢包,也足以掏空兩個年輕人的積蓄。

在一二線付個首付,至少100萬,裝修20萬,辦婚禮30萬,再加上買車,蜜月,首飾,婚紗,彩禮,嫁妝……沒有上限。

孩子更是一臺碎鈔機,一年花掉10萬是最普通的養法。每年一到夏天,就能看到很多“月薪3萬撐不起一個孩子的暑假”的討論,補課費、培訓費、擇校費,動輒幾萬。

不止是沒有存款,很多人身上都揹負著鉅額的負債。

2016年和2017年,住戶貸款分別新增6。22萬億元和7。01萬億元,同期住戶存款分別新增5。17萬億元和4。60萬億元。一升一降,很多人的角色就從存款方變成了貸款方。

儲蓄下降了,槓桿率卻快速提升了,2007—2017年,家庭債務佔GDP比重由19%升至49%,很多家庭實在是沒有閒錢拿去理財了。

銀行理財降級了!門檻從5萬變成1萬,依然還有10億人買不起

居民債務佔GDP比重

再加上投資渠道越來越多樣化,除了銀行,還有很多投資產品對居民存款形成分流。比如網際網路金融、公募基金、貨幣基金等,收益率也高於銀行理財利率,因此更具有競爭力。單單是支付寶的貨幣基金規模就超萬億,遠遠高於四大行。

隨著金融業態的快速發展和完善,銀行理財和儲蓄不再是居民的最優選擇,銀行即使降低理財門檻,也未必能起到明顯的刺激作用。

預測一下,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會有很多中小銀行加入到募集資金的行列,排隊上場。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