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文化:“中關村”的由來,清朝的專屬“太監村”

奇聞說今古,談笑有鴻儒。關注小編頭條號,重新整理你的世界觀。在北京城的西北部海淀區一帶、西北三環路與西北四環路中間,有一個地方叫做“中關村”,別看它叫“村”,它實際上是北京的高科技中心,被譽為“中國的矽谷”。讓人想不到的是,中關村這個IT業發展迅速的地方,當初竟然與明清時期的太監有關。

趣談文化:“中關村”的由來,清朝的專屬“太監村”

據說在幾十年前,中關村一帶還是一片荒涼的墳場,而且其中大多墳墓都是太監的。從明朝開始,沒有後人而又年紀大的太監們就開始在這一帶購買“義地”,漸漸形成了太監們自己的墓葬地。那時候,年·老出宮的孤苦太監就寄居在這個地方,他們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監的救濟,而平時則給埋葬在這裡的太監們掃墓上墳,燒香祈福。由於明清時期稱太監為“中官”,所以這裡就被稱為“中官墳”。

趣談文化:“中關村”的由來,清朝的專屬“太監村”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太監們當時買地,也不全是為了準備墓葬地。很多太監還在那裡修建廟宇和養老的莊園,於是那裡漸漸變成了一個“太監村”,被人們稱為“中官村”。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也出現了其他一些叫法,例如中官兒、中官屯等。

那麼“中官”又是如何變成“中關”的呢?有一種說法是,解放後,人們決定在這個地方建中國科學院,但覺得“中官”兩個字不好,於是在當時北境師範大學校長陳恆先生的提議下改名為“中官村”。

趣談文化:“中關村”的由來,清朝的專屬“太監村”

還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下屬的《中華地理志》編輯部於1953年遷至中科院新址後,在印製新址第一批信封和信箋時,經辦人在口頭的語言傳遞中誤把“中官屯”聽作了“中官村”,時值“三反五反”時期,為免於“浪費”罪名,只好將錯就錯地使用,結果中官村這一名稱便沿用下來。

趣談文化:“中關村”的由來,清朝的專屬“太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