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學電路-「電感1」什麼是電感

電感的工作原理非常抽象,為了解釋什麼是電感,我們從基本的物理現象看起。

一、兩個現象和一個定律——電生磁、磁生電和楞次定律

1. 電生磁現象

高中物理有過實驗:在通電導體旁放置小磁針,小磁針的指向發生偏轉,這說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這個現象是1820年,由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Oersted)發現的。

呆呆學電路-「電感1」什麼是電感

圖1-通電導體(直線)周圍存在磁場

如果我們把導體繞成圈,每圈導體產生的磁場得以重合,磁場整體就會變強,可以吸引起小物體。圖中,線圈通電電流2~3A,注意漆包線有額定電流限制,否則會高溫導致融化:

呆呆學電路-「電感1」什麼是電感

圖2-通電導體(線圈)吸引小物體

2. (動)磁生電現象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場運動時,在導體上就會產生電。前提條件是電路、磁場是在相對變化的環境中,所以稱為“動”磁生電,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我們可以拿一個馬達做個實驗。一般普通的直流有刷馬達,定子部分是永磁體,轉子部分是線圈導體。手動旋轉轉子,意味著導體在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用示波器連線馬達兩個電極,可以測量到電壓變化。發電機便是依據此原理製成的。

呆呆學電路-「電感1」什麼是電感

圖3-手動旋轉馬達轉子看到電壓

3.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因磁通量的改變而產生的感應電流,其電流方向為對抗磁通量改變的方向。

對這句話的簡單理解就是:當導體所處環境的磁場(外部磁場)變強的時候,它的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與外部磁場效果相反,使得整體來看總磁場比外部磁場更弱。當導體所處環境的磁場(外部磁場)變弱的時候,它的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與外部磁場效果相反,使得整體來看總磁場比外部磁場更強。

透過楞次定律,可以判斷電路上感應電流的方向。

二、螺旋管線圈——解釋電感的工作方式

有了以上兩個現象和一個定律的知識儲備,我們來看電感是怎麼工作的。

最簡單的電感就是螺旋管線圈:

呆呆學電路-「電感1」什麼是電感

圖4-螺旋管線圈電感(Solenoid)

1. 在通電過程中的情況

我們擷取螺旋管其中的一小段,可以看到兩個線圈,線圈A和線圈B:

呆呆學電路-「電感1」什麼是電感

圖5-螺旋管的一小段-線圈A和線圈B

在通電過程中,情況如下:

線圈A上透過電流,假設其方向如藍色實線所示,稱為外部激勵電流;

根據電生磁原理,外部激勵電流產生磁場,磁場開始在周圍空間蔓延,並覆蓋至線圈B,相當於線圈B在切割磁力線,如藍色虛線所示;

根據磁生電原理,線圈B上產生感應電流,其方向如綠色實線所示,方向與外部激勵電流相反;

根據楞次定律,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是為了對抗外部激勵電流的磁場,故如綠色虛線所示;

2. 在通電穩定後的情況(直流)

在通電穩定後,線圈A的外部激勵電流恆定,其產生的磁場也恆定,該磁場與線圈B沒有相對運動,故沒有磁生電,沒有綠色實線所代表的電流。這個時候,電感對於外部激勵來說,相當於是短路的。

三、電感的特性——電流不能突變

在理解了電感的工作方式之後,我們再來看電感最重要的特性——電感上的電流不能突變。

呆呆學電路-「電感1」什麼是電感

圖6-電感上的電流變化

圖中,右側曲線橫座標是時間,縱座標是電感上的電流大小。以開關(Switch)閉合的瞬間,作為時間原點。

可以看到:

在開關閉合的瞬間,電感上的電流為0A,相當於電感開路,這是因為瞬間的電流急劇變化,會產生巨大的感應電流(綠色)來抵抗外部激勵電流(藍色);

在達到穩態的過程中,電感上的電流大小按指數規律變化;

在達到穩態後,電感上的電流為I=E/R,相當於電感短路;

與感應電流相呼應的是感應電動勢,它的作用是對抗E,所以稱為Back EMF(反向電動勢);

四、到底什麼是電感?

電感是用於描述器件對抗電流變化的能力,如果對抗電流變化的能力越強,那麼電感的感性越大,反之越小。

對於直流激勵來說,最終電感呈現為短路狀態(電壓為0)。但在通電的過程中,電壓和電流不為0,意味著有功率,累積這些能量的過程就是充電,它以磁場的方式儲存起這些能量,在需要的時候(如外部激勵不能維持穩態情況下的電流大小)釋放能量。

呆呆學電路-「電感1」什麼是電感

圖7-電感上的能量

電感是電磁領域的慣性器件,慣性器件都不喜歡變化,就像動力學裡面的飛輪,一開始很難轉起來,一旦轉起來又很難停下來,期間都伴隨著能量轉換。

喜歡的點個關注和贊吧,有建議可以在評論區評論,感謝家人們。

呆呆學電路-「電感1」什麼是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