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億!這個資料在四川宜賓地震中給人帶來一絲欣慰

沒有人喜歡風險,但風險總喜歡粘人。

就像這次的四川宜賓地震,6月17日晚上22時55分,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之後又分別在珙縣、長寧縣分別發生5。1級、5。3級餘震,市內各區縣均有震感,震中周邊的長寧縣雙河鎮、富興鄉、梅硐鎮,珙縣巡場鎮、底洞鎮、珙泉鎮等10個鄉鎮受災較重。

逝者安息,生者堅強,每次災難都會留給我們無盡的傷痛,而我們也在每一次災難中總結教訓和不斷成長。

比如這次地震,當地保險機構已梳理當地地震巨災保險情況,宜賓市共計投保115684戶,保險金額29。4億元,其中長寧縣投保13600戶(城鎮2881戶、農村10719戶),保險金額3。6億元。

如果你沒有概念的話,我們再看看11年前那場沉痛的災難——2008年“5。12”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驚中外,造成大面積的人員傷亡和鉅額財產損失,直接經濟損失是8451億元,保險只賠了20多億元,佔比是0。2%,還不到1%。

兩個地震理賠一比,我們發現面對各種災難,我們已經不再單槍匹馬、赤手空拳,更多借助保險制度保護自己。這是文明進步的一大表現。

29.4億!這個資料在四川宜賓地震中給人帶來一絲欣慰

1.保險是一種科學的制度安排

人類從洪荒以來,在原始社會生存條件極為惡劣。現代社會是高風險社會,風險更是無處不在。

在現代社會中,人類整體上面臨著生老病死殘等各種風險。不妨思考一下,如果你是30歲、40歲的人,回憶一下你所認識的同事、朋友、親戚中有沒有得過重大疾病(癌症)或者碰到重大傷害(車禍)?我相信90%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這說明人類的風險是必然的。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用一種科學的制度來解決必然要面對的人生風險呢?

保險制度是“唯一”科學的解決辦法。

保險是人類一項偉大的制度設計,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有效的應對和管理風險,應對風險需要人類團結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說,保險是人類團結起來,共同對抗風險的一直極致。。

2.保險能夠很好的維護財務健康和個人尊嚴

世界上90%的病都可以花錢治好,剩下10%的病可以透過花更多的錢治好。

一般一場癌症,醫療費50萬左右治療是沒有問題的。但就這50萬,不同的家庭面臨這種情況做法是不一樣的。要麼是付不起50萬放棄治療;要麼是借債治療;要麼是用家庭儲蓄來治療,假設這個家庭有100萬儲蓄。

然而,無論用上述哪種方式治療,當事人都會失去尊嚴。如果靠很多人水滴籌或者輕鬆籌,或者靠親戚借款治療,或者用家裡小孩子讀書費用治療,或者用家裡準備改善住房條件的款項來治療,作為當事者躺在病床上會怎麼想?

透過保險制度來解決高額的醫療費用,讓保險公司出錢治病,他就會非常樂意接受,並慶幸現代醫療科學技術可以治療他的疾病。

因此,保險制度可以解決人的財務負擔,讓生病都有尊嚴。

3.保險是最公開透明的慈善

慈善事業也可以說是物質文明、制度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它無疑是社會一定利益的調節器,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一般來說,慈善事業有兩個特徵:一是能夠募集到足夠的資金,並且安全透明。人性大部分是善良的,憐憫之心生而有之。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真正去做慈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不知道慈善捐款的使用是不是足夠的安全、透明。

保險是透過交保費的形式籌集資金,保險資金的應用、收益以及理賠受到國家監管部門最嚴格的監管,而且這個規則是公開透明的,任何人都不能挪用這筆資金。

第二個特徵是能夠把資金真正資助到你所願意幫助的人手上。保險本質上是風險共攤和轉移機制。一個客戶如果買的是保障性的保險,交了保費雖然沒有理賠,但是這些錢給了最需要幫助的群體。

保險機構有一套嚴格的制度保證每個理賠是真實的,保證這些款項及時送到需要救助的人手中,所以每個人購買保險其實都在做慈善。保險比慈善還多一個功能,如果自己購買後,當自己碰到困難時還會得到保護。

人類文明總是在與風險不斷抗衡中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這次汶川地震的保險理賠資料也讓我們看到,在利用制度層面,我們已經越來越成熟,社會發展的成果受風險的影響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