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魚缸"

大家眼裡高效能魚缸應該是長什麼樣的?它應該要大氣、美觀,配套高畫質玻璃。底部設有過濾系統,帶有智慧觸控功能,LED雙色照明,還得是自己喜歡的顏色等等,可能就像底下這張圖片的模樣。

了不起的

生活中常見的魚缸

但今天我要給大家重新整理一下,您腦海裡對魚缸的固有形象。首先是鋼質結構,直徑110米,總高69米,重達7693噸,容量25萬立方米,相當於200個標準游泳池;外層網衣面積3。5萬平方米,相當於5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對了,這就是今天的主角。

了不起的

海洋漁場1號

挪威三文魚深海漁場“海洋漁場1號”, 它是世界上首座半潛式的深海漁場。由中船重工為挪威薩爾瑪(Salmar)集團研製,單個造價高達4。2億。

“海洋漁場1號”安裝的各類感測器2萬餘個、監控裝置100多臺,融入了生物學、計算機、智慧化等多項學科技術,具備魚苗投放、飼料投放、自動捕魚、死魚處理、水文監測等養殖功能,提供自適應升降、深海定位錨泊等平臺系統,可抗12級到13級颱風,設計壽命為25年。

了不起的

“海洋漁場1號”外觀

高投入的同時,也帶來了高收益。配備有物資補給、火災報警、生活娛樂系統的“超級漁場”,僅需2至4人即可完成養殖作業,一次養殖三文魚高達160萬條(約合7700噸)。

那又是什麼推動著這個“魚缸”從無到有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呢?恰恰就是我們中國吃貨的力量。“食慾是一切動力之源”,在2018年中國-北歐海鮮論壇上,曾有一位專家表示,到2025年,中國進口三文魚大機率將超過 20萬噸,甚至會達到40萬噸。

了不起的

走向餐桌的三文魚

上述說法多少帶有點調侃味道,其實中國智造走出國門,為挪威建造深海漁場是利益共贏的必然選擇。目前在全球船舶製造業走向低谷的情況下,中國海工企業需要更多創新驅動,將海洋裝備技術應用到不同的領域中,引領傳統制造業向深層次、功能化發展,而挪威的深海養殖業恰恰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傳統的海水網箱養殖的方式,大量集中於港灣內,使得養殖密度高於海區的環境容量,不利於海洋生態穩定。同時,網箱上的網衣容易附著寄生生物,從而汙染養殖環境,降低魚類的品質,即使是三文魚養殖大國挪威也不能避免。

了不起的

傳統的海水網箱養殖

所以,超級漁場的出現,不僅僅只是“三文魚隨便吃”這麼簡單,更是中國傳統制造業在產能過剩、市場蕭條的大背景下,轉型升級中的勇敢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