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客戶和談戀愛一個樣

01

談戀愛的方式,有許多種。

舊時,多為媒婆介紹,或遵父母之命。

新社會,興自由戀愛。

學生時代的戀愛,是過家家式,人有我有式,這個階段的戀愛很朦朧,雙方奔結婚去的少。

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後,戀愛的目的性就很強了,通常會被說成“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就是耍流氓”。

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還會有“婚姻角”,父母拿著子女的資料,擺地攤式招攬,學歷、房子、車子、收入、戶籍……等等,一樣樣擺出來,男女雙方活脫脫地拼條件。

也有婚介所,交費入會後,按交的錢多與少,婚介所給你提供或優質或條件一般的會員資料,時不時組織場線下活動,讓男女會員在活動現場“擦火花”。

某電視臺的相親節目,場上一溜24位女生,對上場的5位男生進行評判,男生得在一二十分鐘的短時間內展示出品性和能力。惜男女方見面溝通時間太短,成功率著實不高。

更潮的,還有用交友軟體的,只是這類軟體騙子多,不太靠譜。

……

無論男或女,自身條件好的自然是不愁,選擇餘地大,對各方面要求高,挑三揀四。

條件差的,他(她)自己懂得降級找低配。

偶爾出現一對錯配的,一方似乎攀上高枝成了鳳凰。

02

我們做業務,找客戶,與上述談戀愛的場景很類似。

為了達成合作,我們會不斷宣傳自己的優點,把好的方面展示出來。

如果我的品牌硬,會有許多客戶找上門,踏破門檻求合作,我可居高臨下,悠悠然挑三揀四,並對對方提出各種要求,比如年度目標、付款要求等等。

如果我的品牌弱,我得上門找別人,還得被別人挑三揀四,被對方提出各種要求,比如賒銷、人員和費用支援等等。

如果兩方不瞭解,還得做背景調查,查對方實力、查信譽,雙方得不斷溝通,這個瞭解過程短則一兩個月,長則一兩年。

如果兩家互相很瞭解,“青梅竹馬”,那就不需多費周章,直接“入洞房”—簽約合作。

03

如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必須積極作為、主動出擊。

即便廠家研發實力強,產品質量很好,但因營銷弱,市場知名度低,渠道商和使用者對其缺乏認知,猶如“養在深閨人未識”,導致“嫁不出去”—產品賣不好,上不了量。

也有自身先天條件不太好,但靠後天的異常努力,做出大品,從而獲得行業認同的。

現在市場不缺產品,抱著“不愁嫁”的心態被動等待,將會錯失良機。

筆者在近期的培訓課上,一直強調一個觀點——

農資行業是一個只適合進攻,不適合防守的行業

現在資訊發達,企業要把新媒體工具用起來,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技術方案、樣板田、樣板戶等等資訊可透過朋友圈、抖音、快手、影片號等快速傳播,直達農戶。

線下傳統推廣模式,加上線上推廣模式,“線下+線上”結合,就多了一條“賽道”,等於企業多了一個機會。

同時,利用行業各大展會、各種論壇進行展示,這類場合其實就是一個媒介場,給供需雙方提供了見面交流的機會,企業多參加這樣的會議,也能增加成功機率。

04

在開發客戶過程中,有些人急於求成。

一是沒有根據自身情況,對客戶進行區分,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客戶。

二是業務員試圖抓住每一個客戶和每一次銷售機會,“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這樣做,會導致諸多後遺症。

不匹配、不適合的客戶,即便雙方勉強“聯姻”了,但在合作過程中,由於雙方在理念、目標、操作思路上的差異,不同頻,就會產生許多矛盾,而這些矛盾處理起來耗費時間和精力,會導致年度目標達成以及回款等方面出現問題,雙方團隊內耗嚴重。

更冤的是——找錯了物件。

在一起合作一兩年後,發現雙方並不合適,一方要“離婚”,這時才發現“離婚”成本太高—庫存要處理,價格體系要維穩,終端渠道重構,人員關係重新建立……一輪工作又得從頭開始。

並且,與第一家“離婚”後,你的產品在當地成為“二手貨”,再在當地想找下一家“結婚”時,就不容易找了,別人可嫌棄了,“當初又不找我,現在你們兩家過不下去了,又倒回頭來找我,我才不要呢”……

所以,要想有穩定的“婚姻關係”,兩家最好是“門當戶對”,理念和思路互為匹配,有這樣的基礎,雙方合作關係方可長久。

合作期間,大家各自要追求上進,避免互相產生新的不匹配而導致關係破裂。

一方也要帶攜另一方,互相學習、互相支援、共同進步,合力面對市場競爭和挑戰,共贏未來!